双导师联合培养(双导师双辅导双班主任)
双导师联合培养(双导师双辅导双班主任)近年来,北外不断推进学科聚合、学科融合和学科联合,积极实行跨校联合培养,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设置联培专业,设立双导师制,共享优质资源,构建跨校跨学科的“新文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型高端人才培养水平。2021年9月,联合培养项目迎来了首批30名新生2020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会在北外举行该项目采用“1 1 1 1”的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联合培养班着力培养学生英语和法学专业知识技能及专业素养,同时将学生学业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为学生配备了双导师、双辅导及双班主任等制度。两校无缝合作,致力于共同为国家培养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跨学科跨领域、善于破
日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秋季学期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会议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保国出席会议。会议由北外教务处处长李莉文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秋季学期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会议现场
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分别有着“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和“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的美誉,拥有外国语言文学A 学科和法学A 学科。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是两校之间优势学科联合、复语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大举措。
2020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在教育部及北京市委指导下签订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合作协议》。2021年5月,两校又进一步签署了《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 英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培养“法学 英语”涉外法治人才。
2020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会在北外举行
该项目采用“1 1 1 1”的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联合培养班着力培养学生英语和法学专业知识技能及专业素养,同时将学生学业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为学生配备了双导师、双辅导及双班主任等制度。
两校无缝合作,致力于共同为国家培养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跨学科跨领域、善于破解实践难题的一流涉外法治人才,为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2021年9月,联合培养项目迎来了首批30名新生
近年来,北外不断推进学科聚合、学科融合和学科联合,积极实行跨校联合培养,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设置联培专业,设立双导师制,共享优质资源,构建跨校跨学科的“新文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型高端人才培养水平。
2022年,北外首次开设四个双A 学科联合培养专业,开创跨校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四个联培专业的60名新生已经开启了在北外的学习生活。
9月15日,学校在东校区举行2022年秋季学期“校长下午茶”活动,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杨丹与11名2022级联培专业新生代表谈心交流,了解同学们初入大学的体验,展望未来求学生涯规划,共话北外复合型“三有”人才培养。
9月15日,北外举行“校长下午茶”活动,校长杨丹与联培专业学生代表谈心交流
今后,北外将进一步强化资源和力量投入,推动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常态化两校及校内沟通机制,为跨校创新拔尖人才联合培养探索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网、北京外国语大学官微、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办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