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外最有名气的英法教授(曾走出数十位大使)

北外最有名气的英法教授(曾走出数十位大使)北外阿拉伯语专业始终强调“以本为本”,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推动阿拉伯语专业从 “阿拉伯语教学”向“阿拉伯语教育”的转型升级,打造了具有北外特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北外阿语楼从左上到右下分别为李博闻、章淼然、万子恒、杨贺天、颜婉庭、董雨涵、武昕海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现为18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联合国、非洲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2.6亿人,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者总计突破4.4亿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由我国阿拉伯语教学先驱、阿拉伯史学泰斗纳忠教授于1958年创建,1981年独立为阿拉伯语系,2015年更名为阿拉伯学院。北外阿拉伯语专业于1981年和198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1992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并在2002年被评

近日,全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征文大赛和第五届“that’s阿拉伯网络小说翻译大赛”举办,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学生在两项大赛中取得佳绩。

全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征文大赛由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中阿峰会与中阿‘一带一路’合作”,共收到来自全国40所高校阿拉伯语专业的200余篇参赛作品,最终共有来自19所高校的36名同学获奖。北外阿拉伯学院选派的学生章淼然获得特等奖,綦冠维、张祚震获得一等奖,盛敬涵、杨贺天获得二等奖。

北外最有名气的英法教授(曾走出数十位大使)(1)

从左上到右下分别为章淼然、綦冠维、张祚震、盛敬涵、杨贺天

在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that’s阿拉伯网络小说翻译大赛”中,北外阿拉伯学院学生李博闻获得特等奖,杨贺天获得一等奖,章淼然、颜婉庭获得二等奖,董雨涵、武昕海获得优胜奖,万子恒获得年度影响力奖。阿拉伯学院获得最佳组织奖。该项赛事是全国性年度阿拉伯语专业翻译比赛,已连续举办五届,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好评,成为品牌学科竞赛。

北外最有名气的英法教授(曾走出数十位大使)(2)

从左上到右下分别为李博闻、章淼然、万子恒、杨贺天、颜婉庭、董雨涵、武昕海

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现为18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联合国、非洲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2.6亿人,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者总计突破4.4亿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由我国阿拉伯语教学先驱、阿拉伯史学泰斗纳忠教授于1958年创建,1981年独立为阿拉伯语系,2015年更名为阿拉伯学院。

北外阿拉伯语专业于1981年和198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1992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并在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北外最有名气的英法教授(曾走出数十位大使)(3)

北外阿语楼

北外阿拉伯语专业始终强调“以本为本”,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推动阿拉伯语专业从 “阿拉伯语教学”向“阿拉伯语教育”的转型升级,打造了具有北外特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

学院开设的课程中,既有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语范文研读、阿拉伯语初级视听说、阿拉伯语初级阅读等涵盖听、说、读、写、译多个方面的语言类课程,也有阿拉伯国家概况、阿拉伯社会文化、阿拉伯政治外交与中阿关系等文化类课程。

此外,学院还经常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如“扎耶德杯”配音大赛、纠音活动、本科生论坛、“CRI”杯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演讲比赛、“影视文化中的阿拉伯世界”电影放映活动等,让同学们在生动有趣的语言应用实践中筑牢专业基础,提升语言能力。

北外最有名气的英法教授(曾走出数十位大使)(4)

阿拉伯学院开展老生一对一帮扶纠音活动

在科研领域,阿拉伯学院同样成果丰硕,传统研究优势是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与文化。我国阿拉伯学研究的先驱、著名学者纳忠教授的著述代表了我国学术界阿拉伯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他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沙迦阿拉伯文化奖”

学院教师撰写的多部语言研究著作,填补了国内阿拉伯语语言研究的多项空白。学院教师编撰的大量教材,被国内大部分高校的阿拉伯语专业广泛使用,特别是《新编阿拉伯语》系列教材是目前我国阿语专业的通用教材。

北外最有名气的英法教授(曾走出数十位大使)(5)

专业建立60多年以来,北外阿拉伯学院共为国家输送了两千多名阿拉伯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我国的外交、外贸、文化、新闻、教育、学术、军事等领域施展才华,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仅在我国外交部,就有超过一半的阿拉伯语干部毕业于北外阿院,其中包括数十位驻外大使和百余位参赞。外交部和其他部委的阿拉伯语高级翻译人才,绝大多数都是学院毕业生。近年来,阿拉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或接近100%,就业单位多为对人才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国家部委、高等院校、中央级新闻机构及大中型涉外企业。

当前,北外阿拉伯语专业主要以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方式进行择优录取,2022年共计招生46人。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网、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官微、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办官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