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山地马拉松比赛(拿下50多块马拉松奖牌的他)
世界最大的山地马拉松比赛(拿下50多块马拉松奖牌的他)只为送给世界一份健康而美好的礼物越过一个一个山丘在蒙北的“天堂草原”他用7年时间进行纯天然燕麦种植和加工
文/百匠君
百匠大集第342号新匠人李刚岭
在蒙北的“天堂草原”
他用7年时间
进行纯天然燕麦种植和加工
越过一个一个山丘
只为送给世界一份健康而美好的礼物
经典电影《麦克法兰》中有一句台词:“当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就是‘神’。”
狂热的跑步爱好者李刚岭对此深以为然。他是一位狂热的跑步爱好者。跑了11年的他,拥有50多枚国际马拉松奖牌。跑步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他的人生,也因跑步埋下了伏笔。
七年前,一场草原马拉松赛事,将李刚岭引至蒙北,一段关于坚守的故事就此开始……
01
草原上的来客
2012年6月30日,铁木真草原马拉松。赛事本身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一天改变了李刚岭的人生轨迹。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位于中蒙边境的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天边草原“。
夏日是草原上最美丽的季节,天空湛蓝如水,白云点缀其中,澄净纯粹。在草原上奔跑是一种享受,他把思绪尽情地放飞在一望无际的草原绿海上,直到他发现了草原上的耕田里,郁葱成片的燕麦……
四个多小时的赛程结束后,他来不及喘上一口气,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刚刚路过的燕麦田,驻足许久,查看燕麦的生长情况,随后他找到当地老乡家,进一步的询问。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在一年前就一直苦苦寻找的天然燕麦种植地,竟因一场马拉松,让奇妙偶遇了。
在踏上寻找天然燕麦的路途之前,李刚岭在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负责市场,三十岁刚出头,就成为大中华区负责人,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常年奔走于医院,李刚岭目睹了太多的生死离别。好几次,他感到心底的压抑几乎崩溃。人为什么生病?生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在有的疾病面前先进的设施、药品依旧无能为力?究竟,人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
2012年春天,李刚岭在一碗小小的麦片中找到了灵感:那天,李刚岭在美国洛杉矶的哥哥家中吃饭,餐桌上的一碗燕麦片忽然启发了他。
于是,李刚岭开始对燕麦及健康食品市场进行大量调查,也去了多个医学机构求证。然后他惊奇地发现:早在1997年,美国FDA就认定燕麦为功能性食物;2002年2月10日美国时代杂志发布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麦名列第五位,是唯一上榜的谷类。它被西方称为“营养库”,除了具有高营养价值之外,还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清理血管毒素肠道毒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脂等诸多功能。
调查还得出一个超出想象的数据,中国仅占全球燕麦消费量的2%左右。如果把这件事干成了,是一场改变国人健康饮食习惯的革命!
“这件事我既然打算做,就要做到极致。”
李刚岭辞掉报酬优渥的工作,第一步是寻找全球最好的纯天然燕麦种植源头。从加拿大、美国再到俄罗斯,乃至全球闻名的农作物产地澳大利亚,他四处寻找纯天然燕麦的产地,可种植环境、种植方式、交通运输、国际贸易等问题都让他失望而归。
一位农业专家忠告他:“纯天然燕麦是不存在的,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就无法保证产量和效益。”在以产量和效益为主的现代工业农业的今天,没人这样种植。
“燕麦虽然是健康的,但如果不是零化肥、零农药的天然燕麦,就不算是真健康的。”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种!
燕麦喜欢凉爽寒冷和高海拔的气候生长,寒冷高海拔气候环境生长出来的燕麦营养价值最高,口感最好。去哪里种呢?
02
孤独的跑者
赛事后来,这片“乌拉盖天边草原”成了李刚岭新的跑步领地。兜兜转转,多国考察后,他因缘巧合,找到了这块纯净之地。在这里,他承包下20000多亩草原耕地,开启了自己的”纯天然燕麦种植“之旅。
从世界上34000多种燕麦品种中,选用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古老裸燕麦品种开始种植,并每年种植自己的自留种。
不洒农药,不施化肥,不除草,不人工灌溉(雪水雨水自然浇灌),不干扰燕麦任其自然生长,撒上种子只等成熟收割就可以了……这是李刚岭的”纯天然燕麦种植方法“。然而,2013年9月5日,李刚岭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满心期待地跑到燕麦田,并没有看到他期望的景象。燕麦田里,不,准确的说应该是杂草田里,零星的点缀着几撮燕麦。或许是跟杂草相处的时间过长,燕麦已经被杂草同化了,一捏燕麦穗,里面都是空的。
20000多亩地颗粒无收。李刚岭心里泛起了一丝茫然,但却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驯化这些野草。2014年,他干脆将燕麦地面积扩大了一倍。燕麦播种方式改为交叉种植,目的是为了让草无空隙生长。
然而,这一年,他的杂草地也从20000多亩变成了40000多亩。他傻眼了。
背后有人叫他“李傻子”,说他“有钱有病的两有” “撞到南墙不回头”……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一番雄心壮志,成了别人口中“笑柄”,他焦虑,迷茫,甚至开始自我怀疑。如果人生就像马拉松,那这场马拉松未免太过于艰难。
但是让一个奔跑者停下脚步,是不可能的。李刚岭给自己暗示:就像是跑步时,身体达到了一个极点,熬过去就能看到终点。
解决“极点”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燕麦和野草的相互牵制中寻找平衡。他在《道德经》中找到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种都有它的存在理由和相生相克的宇宙观。李刚岭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再以草为敌了。要做的,就是让燕麦回归到自然中去。
2015年,李刚岭找到了当地有燕麦种植经验的合伙人,李刚岭投资,合伙人种植,利润分成,两人一拍即合。但在具体种植的时候,合伙人不完全同意李刚岭要求的不施化肥、不施除草剂的种法。后来合作伙伴被李刚岭诚恳的态度,以及打造一个国际性的中国天然燕麦品牌的初心打动,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设想和规划,并信心满满的把燕麦地扩张到60000亩。
收获终于来了。2015年9月的一天,李刚岭如往常一样来到燕麦田,意外发现身旁的几株燕麦穗竟结出了真实的果实,他的心顿时被击了一下,赶忙跑到临近的地里再次确认。当他接连揉搓的燕麦穗无一例外的剥离出饱满的燕麦粒,他终于敢确定这一次是确确实实成功了。
他疯狂地在燕麦田里奔跑,抑制不住地一声一声呐喊。那一刻,他这几年积压的所有委屈和不甘都一股脑的呐喊了出来。这一年,李刚岭收获了1000多吨燕麦。
摸索、总结、利用生物相生相克原理,采用错季播种、宽垄、休耕轮作等方法,李刚岭和团队逐步建立起一套纯天然燕麦的种植和控制体系,取得了显著效果。
从2016年起,李刚岭将燕麦种植规模扩大到11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纯天然燕麦种植基地。截至目前,李刚岭种植的“纯天然燕麦”亩产突破50公斤。
03
进无止境
将纯天然燕麦种植成功,解决了最基础的原材料问题后,李刚岭又迎来了另一个“马拉松的极点”——加工生产。
跟种植纯天然燕麦的“强迫症”一样,李刚岭在加工环节也坚持他的理想主义的标准——
他找到加工厂,每一个工序都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来做。必须用自己的纯天然燕麦,第一道工序就是挑选燕麦粒,小的燕麦粒不饱满的都筛出,最终每10粒挑选出6粒最饱满的燕麦,来加工出燕麦片。在口感最佳的同时,不加任何的添加剂。无疑,这对加工成本、技术工艺和设备要求都很高,国内市场流通的燕麦品牌,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能达到这种标准。
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让李刚岭苦恼:常规的加工方式,是采用200度上下高温熟化生产设备来加工燕麦片,但这样一来,燕麦所富含的营养成分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营养流失非常多,口感也会因此减分,当时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我坚持了那么多年,如果在最后加工这一环功亏一篑,那就太不划算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刚岭决定自建工厂,请来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却仍在营养流失和口感问题上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同时,这个建在乌拉盖燕麦基地的工厂也存在缺陷。因偏僻而导致的交通不便,成本极高,一到冬天,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那时的李刚岭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缘,无法回头,只能破釜沉舟,全力一搏。
“人在某些时候需要屏蔽外界的声音,好好正视自己,究竟好与不好,没人比自己更明白。说到底,人与人之间最后拼的就是内心,内心那点像蝉翼般的厚度。翼虽薄,但这是一个艰难的穿越。”
受到高压锅与小火慢炖熟化后食物在营养和口感上的差距原理的启示,他用了2年多时间,掉5吨多的燕麦,经过两年多的实验,2017年,他们成功自主研发C4超低温保全营养新技术,能在纯天然零添加的基础上,保留燕麦原有的36种营养成分,达到易溶解的同时,保留麦片的天然原味和软糯口感。
2018年5月14日,真正的第一桶蒙北燕麦片处女座产品问世。2018年7月2日,他也成功地研发出了“世界首款”纯天然蒙北燕麦面。这里,是沉甸甸的七年。
七年下来,奔跑对于李刚岭来说,从坚持变成了享受。在一望无际的蒙北,迎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凌冽寒风,脸和手曾几经皲裂,这个曾经心高气傲、白净儒雅的男人变得更像一个蒙古人。翻越一个又一个山丘之后,总会有新的山丘出现,就像当下,他拥有最好的产品和相应的定价,他的未来市场,又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呢?但他说,他已经有了这份充分面对挑战的坦然。
他坚信健康的身体一定是源自健康的食物,健康的食物一定是来自健康的土地和天然的种植方式。他更坚定纯天然燕麦将是送给这个世界的一个礼物。
哪怕在只有自己一个人,内心某种追求和信念,让他一路奔跑,再奔跑,在路途中,我们无限接近目标,我们就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