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百孝图“锡类博施”查道是歙(shè)州休宁人(今天安徽黄山休宁县),出生于五代后期,宋朝那会儿还没得天下。查道的祖父、父亲都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官员。受书香熏陶,查道自小沉稳庄重,不苟言笑,特别招祖父喜欢。他十几岁就显露出文才,小有名气。相关图片·奉养双亲《百孝图》有一篇“锡类博施”,讲述的是北宋人查(zhā)道的事迹。“锡类”源于《诗经·既醉》的一句“孝子不匮,永锡(cì)尔类”。“锡”与“赐”意思相同,“类”在这里指“美、善”,意思就是为孝者层出不穷,上天赐福他们。也可以理解为孝者把美与善施于人们无穷尽。这样“锡类博施”就好解释了,查道不但孝行纯美,还有博爱之心。

·引子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的确是所有美德的根基。把根基养护好了,就会演化出种种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个“善”自然而然就萌生出来,枝叶繁茂。

儒家典籍有《孝经》,元朝郭居敬编撰的《二十四孝》也非常有名,收录了上古到宋代的二十四个孝子的事迹。后来清代人俞葆真和俞泰觉得太少,又增录前代一直到明朝的许多感天动地的人间孝行,连同《二十四孝》,编成《百孝图》。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数不尽的人物,能入选《百孝图》的都是出类拔萃甚至惊人的孝行。话说回来,自古恶人也有很多孝子,但其境界及行事毕竟大有问题。《百孝图》所记述的人物,则无一不是至纯至善。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

相关图片

·奉养双亲

《百孝图》有一篇“锡类博施”,讲述的是北宋人查(zhā)道的事迹。“锡类”源于《诗经·既醉》的一句“孝子不匮,永锡(cì)尔类”。“锡”与“赐”意思相同,“类”在这里指“美、善”,意思就是为孝者层出不穷,上天赐福他们。也可以理解为孝者把美与善施于人们无穷尽。这样“锡类博施”就好解释了,查道不但孝行纯美,还有博爱之心。

查道是歙(shè)州休宁人(今天安徽黄山休宁县),出生于五代后期,宋朝那会儿还没得天下。查道的祖父、父亲都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官员。受书香熏陶,查道自小沉稳庄重,不苟言笑,特别招祖父喜欢。他十几岁就显露出文才,小有名气。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2)

百孝图“锡类博施”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灭南唐,查道的父亲查元方因忠于南朝颇有气节,宋太祖赵匡胤特意嘉奖,将他封为侍御史,查道跟随双亲尽心侍奉。没几年,查道父亲病故,家无余财,查道更是寸步不离奉养母亲,日子过得很清贫。

有一回查道母亲生病,想喝鱼汤,还特别想喝鳜(guì)鱼熬的汤。时值寒冬,河面冰封,查道跪在河边号哭,祈祷上天,然后凿开冰面,竟然轻易捕获一条尺许长的大鳜鱼,为母亲熬了鱼羹。说到这里,估计许多小伙伴想起了晋朝的王祥“卧冰求鲤”(《二十四孝》记载),情节相似,但王祥的故事更神奇,冰面突然裂开一条缝,两条肥鱼跃出水面掉落在他手边。可能两人都感动了上天。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3)

“卧冰求鲤”

因母亲的病不见好转,查道忧心如焚,就把手臂刺出血来,用鲜血抄写佛经祷告,没几天他母亲竟然就痊愈了。查道心无旁骛陪伴着母亲。又过几年,母亲生病去世,查道悲痛欲绝,远游五台山,决意出家。

寺庙倒是收留了他,但僧人劝他回去好好过日子。查道赖着不走,天天跟着僧人们一起打坐诵经,等着方丈为他落发剃度。一日突然有晴天霹雳,震得寺中一个石柱裂开,石屑簌簌掉落。查道就坐在柱子下面口诵佛经,面不改色。僧人们很惊奇,极力劝说他,回去考公务员吧,将来光宗耀祖,也好告慰双亲在天之灵。查道恍然醒悟,这才离去。

多亏了这个霹雳点醒,大宋由此多了一个好官。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4)

五台山文殊寺

·仁义为官

这一年已是宋太宗赵光义端拱元年(988年),查道已经三十多岁。但他饱读诗书,功底扎实,一下子就考过了进士,朝廷将他任命为馆陶尉(河北馆陶县),县尉就是治安官,相当于公安局长。查道出身官宦世家,虽然头一次作官,这种职务也难不倒他。他作官有自己的方式。

那时候的县衙官员都得自己下去收百姓租税,由上级州府考核,谁收不齐数额完不成任务,就得戴着枷锁示众。别的官员怕百姓看见嘲笑,出了衙门就取掉枷锁。查道则是一路戴着枷锁,不紧不慢下乡收税。他偏袒穷苦百姓,总是先查富户缴税。百姓们见他这样,反而不好意思,往往主动上缴租税。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5)

河北馆陶“粮画”小镇

查道为官清正廉洁,办事认真,此后官运亨通,挡都挡不住。没两年,先是被时任徐州节度使的大宋开国名将曹彬赏识,将他聘入幕府,给了很高的礼遇。后来北宋名相寇准听说了查道的人品才能(那时寇准还没当上参知政事(宰相)),十分欣赏,推荐他到朝廷秘书省担任了著作佐郎,参与编修国史。

宋太宗淳化年间,蜀地有百姓造反,几年不能平定。当时查道出任遂州(今四川遂宁)通判,相当于知州副职。毕竟不是一把手,主管钱粮刑狱等事务,他尽力公正行事而已。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朝廷使者多次听闻他在当地的官声极好,奏报上去,太宗赵光义下诏嘉奖,查道升了官,没多久就当上了果州(四川南充)一把手。这时查道43岁,出道十年就当上了地方大员。

那时蜀地的叛乱余烬未灭。查道向世人证明了一件事,以赤诚之心待人,文弱书生也可以无所畏惧,说“仁者无畏”更贴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6)

北宋名相寇准剧照

有个叫何彦忠的叛民头目,虽然只剩下两百多部众,但他们占据着果州的山林险要之处,用弓箭大刀把守着,前任知州奈何不得。朝廷下旨招安,叛民们担心秋后算账,拒不投降。查道赴任后,部下劝他发兵攻打。查道分析说:他们大部分不过是普通百姓,被人利用而已。担心被治罪不接受招降也在情理之中。继续攻打,还要死多少无辜的人呢?

查道决定亲自去劝降。他不顾劝阻,穿上便装,带了两三个仆从,赶往叛民营地,一件兵刃也不带。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叛民把守的地方。叛民起初吓了一跳,纷纷弯弓搭箭对着他们。查道神色自若,说明来意。有叛民认得他,向头目何彦忠报告说,是郡守(前朝知州的称呼)亲自来谈判了。何彦忠也听到过查道仁义的名声,当场就投降了。双方签下协议,叛民们全部免罪,回去安心种地过活。查道此举不但是仁者无畏,也是勇者无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7)

四川南充阆中古城

·初心不改,淡泊名利

朝廷闻知,又下诏书嘉奖并赏赐查道。查道的仕途经历可谓非常丰富,后来在朝内担任过左正言(监察部门)、工部员外郎(建设部门)、刑部员外郎(司法部门)等,期间获得了朝廷殊荣之一,紫金鱼袋官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署名就有“赐紫金鱼袋臣光”)。查道还出任过好几个地方的知州。

宋真宗赵恒咸平六年(1003年),查道在工部兼任度支副使。史载查道性情儒雅缓和,“治剧非所长”,就是说干什么都不紧不慢,不擅长处理繁杂而又快节奏的事务。

有一次,一个盐铁副使跟他一起在朝堂外等着皇帝召见询问情况,这人手里的清单本来应该让查道先过目,但他故意不给查道看,临上朝时候才拿出来让查道签个字了事。结果皇帝问到细节,查道骚骚后脑一件也对不上来,盐铁副使早背熟了,对答如流。查道因此被贬官去作了知州。但查道并不介意,也没有当场辩解,依旧安然自得。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8)

宋真宗剧照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查道又进了兵部,并被任命为龙图阁待制。供职龙图阁更是个极有尊荣的身份,包拯就号称包龙图。龙图阁是为了收藏太宗皇帝赵光义死后留下的各种珍稀文物而专门建造的,在里面任职的都是皇帝器重的人。

早年间查道年轻时候,梦见有神人说,他做官能做到“正郎”,后来查道在宋真宗年间升到了“右司郎中”,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

真宗皇帝喜欢《易》,在退朝的闲暇经常让北宋大学者冯元给他讲解,陪同的人员只有三四个,查道就是其中之一。

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查道六十三岁,因为年龄大了,耳聋逐渐严重,经常无法跟皇帝正常交谈,就请求外放当个知州安度晚年。真宗皇帝批准了,让他去虢州(今天河南灵宝)。皇帝专门在龙图阁安排酒席为他饯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9)

相关图片

·大爱无边,雨露均沾

查道的博爱也是罕见的。做官所得的薪资赏赐,除了留下点生活用度,余下的一概分给亲戚族人,或者接济朋友,因为他有不少穷困潦倒的友人。

查道信仰佛家,但他的博爱是与生俱来。他还是个幼童时候,有一次在地上画了个大宅子,用稚嫩的声音很认真地说:我要把这分给没房子住的人。长大后,他所做的善事数不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当年查道赴汴京(开封)赶考时,穷得连路费都没有,亲戚给他凑了三万钱。路过滑台(河南滑县),他顺道探访了父亲的一个故友吕翁家。正逢吕翁病故,家里穷得没钱下葬。查道想都没想,把路费全部拿出来资助,又为吕翁的女儿找了个郎君,这才安心上路。自己一路没少受苦。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0)

河南滑县古城

后来查道刚做了官,得知一个老朋友去世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把女儿卖给了大户人家作奴婢。查道慌忙赶去,出钱赎回了故人的女儿,给她找了个好人家嫁了。

查道性情过于敦厚。在各处地方任上,一些部下和百姓知道他的为人,敢于顶撞冒犯他,他总是一笑了之。部下犯错,他从来不责打。甚至有少数百姓拖欠租税,也是查道自己出钱垫上。所以有些地方治理得并不是很好。

有一次查道下乡巡视,路边有几颗枣树长得喜人,附近一个人影都没,查道的随从就摘了枣子给他吃。查道只得吃了,但他下马过去,往树上挂了一袋钱才走。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及其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1)

枣树

查道年老请求外放,在虢州任上,更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举。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秋,虢州闹蝗灾,庄稼几乎被吃光。查道来不及向朝廷申请,就赶紧打开粮库赈济百姓,开设了几处“粥棚”救助饥民,又把四千斛(hú)粮种分给百姓种地。有一万多百姓因此保住了性命。

天禧二年(1018年),查道在虢州任上病逝。真宗皇帝闻知悲痛流泪,专门派了个皇子为他治丧。早年查道梦见神人说他将来官至“正郎”,很灵验;还说他寿算五十七岁,但查道活了六十四岁,有人说这是查道积德行善的福报。

(全文完)

参考书目:《宋史·列传第五十五》,《百孝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