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寒食与清明只差一天,一般设在冬至后的105天,因此也被称作“百五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相比于清明,日期相近的寒食节倒更像是一个节日。《逸周书·时训》云“清明之日,桐始华”,说的就是清明之后,白桐花就开始绽放了。二十四节气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等方面的变化,所以一直是古代安排农耕的重要依据。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降雨也增多,正是春耕的好时节。自汉代至魏晋六朝,清明便一直作为提示春耕的节气而存在。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众所周知,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个节气。

从天文学角度看,清明节处于太阳黄经15度节点上,对应于冬至之后的106天。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1)

作为节气的清明,在先秦典籍中已有记载。

《逸周书·时训》云“清明之日,桐始华”,说的就是清明之后,白桐花就开始绽放了。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2)

二十四节气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等方面的变化,所以一直是古代安排农耕的重要依据。

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降雨也增多,正是春耕的好时节。自汉代至魏晋六朝,清明便一直作为提示春耕的节气而存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相比于清明,日期相近的寒食节倒更像是一个节日。

寒食与清明只差一天,一般设在冬至后的105天,因此也被称作“百五节”

这个节日顾名思义,就是吃冷食、禁火的日子。

相信很多人都在小时候听说过一个著名的白眼狼——晋文公,他和介子推的故事,被很多人认为是寒食节的起源。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与大臣介子推出逃流亡,期间两人粮仓告急,重耳将被饿死之际,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煮汤喂给重耳,救了他一命。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3)

十九年的流亡后,重耳成为了晋文公,而介子推却选择了做一名隐士。

你说介子推想做隐士就随他去呗,晋文公偏不让,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

介子推坚决不愿意出山,因为晋文公的一波骚操作被火焚烧至死。

晋文公感念介子推,便下令在其忌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这个故事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汉代蔡邕的《琴操》上,而寒食的风俗起源“改火”要比汉代更早。

很多学者认为,这“改火”的传统才是寒食节的起源。

先秦时期,在初春时分,保存的火种容易发生火灾,为了安全起见,人们便把火种熄灭,同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这期间由于没有火苗,只能吃冷食。

没想到,寒食节的前身竟是安全用火节。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4)

清明的节日化,还与三月上旬的另一个节日——上巳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古人用干支纪日,所谓上巳节,就是指三月上旬的巳日。

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

《后汉书》中记载:“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魂,秉兰草,祓不详。“

汉代上巳节的主要活动是临水祓禊,以此寄托人们避灾除疫、求子祈福的美好愿望,带有浓厚的巫术性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

除了在水边修禊,还会组织踏青、饮酒集会等活动。

而文人间盛行的曲水流觞,又使得上巳节从一个搞封建迷信的节日摇身一变,成了文人施展才华的日子。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上巳曲水流觞,就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在山阴兰亭搞的party。

王羲之为这次聚会的诗集写的序文,便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5)

到了唐代,清明节正式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节气变成了一个正式的民俗节日。

因为清明、上巳、寒食这三者日期相近,风俗也开始逐渐融合。

在唐宋诗文中,以清明为题,内容描写寒食、上巳,或以寒食、上巳为题,内容描写清明的现象非常之多。

例如,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的“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的“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掩”,都体现了这几个节日的融合之势。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始,清明节成为了法定假期。

《唐会要· 卷八十二· 休假》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唐玄宗时期,清明一共放四天假,到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增加了一天假期。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清明迎来了节生巅峰,假期变成了七天。

清明黄金周,又正值花开好时节,不出门游玩岂不是暴遣天物?

唐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旅游好机会。

杜甫的诗《清明》就记录了人们出门游玩的盛况,“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看来只要是节假日,无论古今,都是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

宋代清明春游最为盛大。据《宋朝事实类苑》记载,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成都的历任长官还专门派人巡逻。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6)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7)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 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深缡,接踵连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东京梦华录》中详细地记录了宋人是怎么过清明的。

寒食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柳条,若是家中有年满十五岁的女孩,也是在这天为她结发,完成及箕仪式。清明当天,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皇家,都会去扫墓上坟。

唐宋清明的民俗活动很多,除了出游、插柳、扫墓,还有取新火、秋千、宴饮、赛龙舟、白打戏(蹴鞠)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写清明的许多诗词中,都可见这些民俗的身影。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刘长卿《送裴郎中贬吉州》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韦庄《长安清明》

到了明朝,在工作狂朱元璋的影响下,全民996,朱元璋以后,明朝的法定假期也只有元宵、元旦、冬至,清明不配拥有姓名。

清延明制,也没有把清明纳入法定节假日。

虽然不放假,人们仍然爱过节,依然出游、扫墓,皇家照样举行春季蹴鞠赛。

清明的由来和风俗(一篇文章了解清明的来历)(8)

《明宣宗行乐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红楼梦》中也有对清明的记录。

探春写的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宜时”,迷底就是清明风俗之一的风筝。

第五十八回还提到“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

到了2008年,清明再次成为法定节假日。

今年清明受疫情影响,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像往年一样出游、扫墓。

但只要节日在心中,云过节也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10)

江玉祥.清明节的来历及文化意义.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14-18

张维娜.论中国唐宋节气诗词中的民俗文化承继——清明篇.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143-14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