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园林最大的是哪个(它是四大园林中最低调的园子)
四大园林最大的是哪个(它是四大园林中最低调的园子)留园入口留园入口的设计也颇费心思,可谓一波三折。从南门走进之后,便是一处曲折的长廊,时而开敞,时而闭塞。在长廊的转折处设有天井,盆栽,让曲折的长廊不显得过于闭塞。行走在曲折的曲廊中,不断开合的空间,让你前方的景观拥有强烈的期待感和好奇感。留园鸟瞰图留园平面图留园景观丰富,建筑密度极大,正是由于丰富的景观和紧凑的布局,使留园包罗万象,行走于园中步移景异,如同一幅幅不同的画卷在行走过程中不断呈现在你的眼前。
中国四大名园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苏州留园。在人们的眼中,江南园林的名气似乎比北方园林更大,而谈及江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如同传奇一般的拙政园,而留园似乎知道的人并不多。然而,在去过这些园子的人中,却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多数人认为留园相比拙政园不论是建筑布局还是造景艺术上都略胜一筹。如此优秀却又低调的园子怎能不了解一番?那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低调的王者,它坐落于苏州城闹市,千百年来异常低调,却美得让人无可挑剔。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号,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他的首任园主人是古代职业建筑学家徐泰时,徐泰时曾经主持修建过著名的慈宁宫和万历寿宫。留园从建造之初就有如此高的起点注定了它今后一定会不凡。
徐泰时清廉从政,然而官场阴暗却遭受到同僚的弹劾,在他被贬返乡之时,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人相送。徐泰时心灰意冷对官场彻底失望,于是在他回到留园后,便将满怀的才情和诗意付诸于造园之中。而留园之所以以“留”字命名,是为了表达长留天地间的含义,表明主人对园景的无限热爱。
留园的布局特点留园占地面积约为35亩,仅为拙政园的一半。留园相比拙政园留园虽然面积较小,却显得布局紧凑。即住宅祠堂,家庵,花园等于一体,小小的园子承载了丰富的功能。园林的中部是山水花园,以水池作为全园的中心。东部以厅堂庭院为主,南部为住宅和祠堂,西部的建筑密度较低,以假山山林取胜,富有自然野趣。而北部以田园风光见长,与西部的风格迥异。留园的建设可谓充分运用了每一片场地,小小的园子包罗万千,没有一块土地被浪费,充分显示了园主人含蓄内敛的性情。
留园鸟瞰图
留园平面图
留园景观丰富,建筑密度极大,正是由于丰富的景观和紧凑的布局,使留园包罗万象,行走于园中步移景异,如同一幅幅不同的画卷在行走过程中不断呈现在你的眼前。
留园的设计留园入口的设计也颇费心思,可谓一波三折。从南门走进之后,便是一处曲折的长廊,时而开敞,时而闭塞。在长廊的转折处设有天井,盆栽,让曲折的长廊不显得过于闭塞。行走在曲折的曲廊中,不断开合的空间,让你前方的景观拥有强烈的期待感和好奇感。
留园入口
入口闭塞的空间
当你走出大门尽头的时候便豁然开朗,开敞的景观映入眼帘,让人顿觉身心清爽。继续往前走,路过曲溪楼,视线再次变得局促。当看到五峰仙馆前庭时,空间才变得稍稍明朗。此时继续向前走,穿过石林小院,空间又再次变得局促起来。再往前走,直到冠云楼前院之时,才算真正豁然开朗。这种先抑后扬的手法,巧妙地抓住了游人的心理,让游人在游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好奇和疑惑。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景观,让游人感受到一次次的惊喜。游人倍感奇妙,每一次到来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感。
留园景观丰富,即使在细微之处,也能感受到造园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在留园中游玩不必担心因为景物的过于丰富而会变得晕头转向,在园内有一条700米多长的长廊贯穿园中。从东北角延伸至西南角,行走于廊中,便可欣赏整个园子风景。
园内曲廊
游园的兴致在行至镇原之宝“冠云峰”时达到了高潮。冠云峰高6.5米,重约5吨,是园中的镇园之宝。冠云峰是江南典型的太湖石、将瘦、皱、漏、透4个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可谓太湖石中举世无双的佳品。
冠云峰
留园的最后一任原主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盛康、盛宣怀父子。父子俩在经营留园时,视冠云峰为珍宝。为了充分展示冠云峰的奇秀,不惜花重金建造冠云亭、挖涣云沼来衬托冠云峰。同时又在园中,放置岫云峰、瑞云峰与之作伴。三座石峰矗立园内,使整个园子大放异彩,留园的名声也更响彻国内外。
如今的留园基本保存了当年的原貌。历经多代园主人的悉心照料,可以说现在的留园集合了历代园主人智慧的结果,园中的每一处精心设计都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
“园外世事纷扰,园内别有洞天。”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在纷繁的水泥森林中仍遗留着这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实属珍贵。正如留园的首任原主人徐泰时所言,“这便是我的逃禅庵啊”,如今的留园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向往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