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在上海,张爱玲居住过的公寓很多,分布于各个区域,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的常德公寓以外,还有不那么知名的开纳公寓、重华公寓、卡尔登公寓、华懋公寓等……都市公寓终于成了张爱玲的避世之所。上海过去曾有“亭子间作家”的说法,那么张爱玲就是一名典型的“公寓作家”,她在公寓里写作,在公寓里恋爱,去了国外也是喜欢住公寓,晚年一个人在公寓里悄然离世。对于张爱玲来说,之所以倾心于公寓住宅,除了因为当时住公寓代表一种颇时髦的生活方式,还因为公寓没有石库门的喧嚣,不会被打扰。公寓里面有热水、煤气、和先进的卫生洁具,这都不是里弄住宅可相比的。还有,公寓房的楼层也较高,可以欣赏现代都市景观。上世纪30年代常德公寓,路边有电车驶过。资料 图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在自己的公寓房间留影

翁欣

上海是张爱玲出生、成长,文学生涯起步,再到成名的地方。在上海生活的三十余年里,她住过独栋的洋房,也住过石库门房子,但最喜欢的还是住公寓。

她写过《公寓生活记趣》,说“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上世二、三十年代上海,大量人口涌入上海,也带动了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原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里盖起了不少高层公寓,当年租借公寓的一般都是收入较高的洋派人士。

对于张爱玲来说,之所以倾心于公寓住宅,除了因为当时住公寓代表一种颇时髦的生活方式,还因为公寓没有石库门的喧嚣,不会被打扰。公寓里面有热水、煤气、和先进的卫生洁具,这都不是里弄住宅可相比的。还有,公寓房的楼层也较高,可以欣赏现代都市景观。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

上世纪30年代常德公寓,路边有电车驶过。资料 图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在自己的公寓房间留影

都市公寓终于成了张爱玲的避世之所。上海过去曾有“亭子间作家”的说法,那么张爱玲就是一名典型的“公寓作家”,她在公寓里写作,在公寓里恋爱,去了国外也是喜欢住公寓,晚年一个人在公寓里悄然离世。

在上海,张爱玲居住过的公寓很多,分布于各个区域,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的常德公寓以外,还有不那么知名的开纳公寓、重华公寓、卡尔登公寓、华懋公寓等……

幸运的是,这些张爱玲昔日居住过的公寓建筑,躲过了城市建设中的大拆迁,至今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今年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百年,不如一起跟随她着的生活轨迹,了解下张爱玲曾经住过的那些上海老公寓。

开纳公寓:公寓生活之始

从地铁二号线江苏路站出来,经过市三女中右拐,就到了武定西路,相比于旁边的愚园路、这里只能算是一条僻静的小路,张爱玲曾经住过的开纳公寓就在这条路上。

武定西路最早叫开纳路(Kinnear Road),当初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所筑,以英商“汪记洋行”大班开纳命名的,在张爱玲的《小团圆》里,她管这条路叫“越界筑路”。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3)

武定西路上的开纳公寓

开纳公寓,建成于1932年,在开纳路上,自然以路名来命名。大楼坐北朝南,共五层,沿街立面十分简洁,当时开纳公寓是那片地区最高的楼,在公寓楼顶望下去就是当年的中西女中(今市三女中)。

开纳公寓现在看有点陈旧,当时也是沪上最气派的公寓楼房之一。房间里有柚木制作的嵌入式大壁橱,厨房和卫生间均有热水供应,有煤气、有电炉,据说全部卫生洁具都是从英国进口来的。

1936年,张爱玲母亲黄逸梵从国外回来,她和小姑子都是留过洋的新式女性,所以喜欢住公寓。她们在开纳公寓租了一套三楼朝南的大套间,两室两厅双卫,母亲的欧洲男友也经常来此。

母亲这次回国,本打算带她出国读书。后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人打进上海,留学的事暂时搁置。当时张爱玲在麦根路的父亲家就在苏州河边,隔一条苏州河就是租界之外,枪炮声彻夜不断。

张爱玲听从母亲的建议,跟着她去法租界的旅馆躲了两个礼拜,没有汇报。这就引起了她继母的不满,后来两人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之后张爱玲离家出走,投奔住在开纳公寓的母亲和姑姑。

开纳公寓是张爱玲公寓生活开始之地。搬来这里以前,她在麦根路(现康定东路)的老宅是红砖洋房,他也和父亲住过新式里弄(康乐邨),但还没住过公寓。离开父亲家之后,她在上海的日子都是住在公寓。

开纳公寓的对面,是明月新邨,当时张爱玲舅舅一家就住在那里。张爱玲的母亲与舅舅是孪生姐弟,关系很好,她们住在开纳公寓也是为了离舅舅家近一些。

在开纳公寓的生活的一年多,张爱玲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捧着一碗菜,和母亲穿过马路,到对街的明月新邨舅舅家去吃饭。

舅舅很喜欢张爱玲,经常和她讲各种家族轶事,后来张爱玲把那些事情写进了小说里,从此舅舅一家人就对她避而远之了。

如果说在父亲家里的日子是阴郁沉闷的,那么投奔母亲后,生活也并没有变得明亮温暖起来。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出身名门,是一个新派女性,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她就撇下两个孩子出国云游了,所以她与母亲并不亲密。一起生活之后,她们的关系也没有变好。

母亲希望把她培养成一个优雅的名媛,教她学淑女走路的姿势,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以及看人的眼色,但张爱玲在待人接物的方面不太擅长,母亲嫌她不够优雅,做事笨手笨脚,她觉得母亲一点也不喜欢她。

除了写在脸上的质疑,张爱玲的母亲喜怒无常,经常脱口而出刻薄言语。张爱玲生病呕吐,她母亲走过来说:“反正你活着就是害人,像你这样只能让你自生自灭!”这个时候,开纳公寓的家对她而言也不再柔和了。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4)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法国。

母亲这次回国本来想带她出国读书,由于数学成绩不好,母亲花了昂贵的学费给她请了一位犹太教师补习数学。张爱玲觉得自己拖累了母亲,她怕问母亲拿坐车的钱,宁可走半个城,从越界筑路走到跑马场对面的西青会补课。

她在《私语》里写,“看得出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

张爱玲和母亲、姑姑在开纳公寓只租住了一年,1939年春,她们就迁到了常德公寓。之后,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因受战火阻隔,转入香港大学就读,那时候她已经暗下决心读完书后,要尽早赚钱还给母亲。

常德公寓:成名之地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港大停课。本来还差半年就能毕业的张爱玲,此时却只能辍学。1942年夏,她和好友炎樱坐船回到了上海。

当时她已经和父亲家里断绝来往,自然不能回去。而她的母亲又出国旅行去了,这时候张爱玲只有住进爱丁顿公寓的姑姑家。

爱丁顿公寓就是现在的常德公寓,这里张爱玲赴港读书之前就曾经住过,那时住在51室,后来姑姑张茂渊又搬到了六层的65室。这是一套两居室,她和姑姑两人各居一室,有独立的盥洗室,中间有厨房相连,也算各有私人空间。

爱丁顿公寓,当初由意大利人出资建造,髙8层,带着典型的三十年代上海流行的Art.Deco(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简洁的几何线条,正立面设置宽阔的大阳台,具有现代美感。公寓位于公共租界的黄金地段,当时能够住在这里都是社会中上层人士。

和严苛的母亲比起来,姑姑张茂渊当然好相处多了。她是个单身贵族,自己挣钱自己花。与姑姑同住,两人钱财方面分得很清,房租、水电都实行AA制。为了早一点经济独立,张爱玲开始为一些英文杂志撰稿,在公寓里开始了卖文为生的写作生涯。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5)

曾经的爱丁顿公寓,现在的常德公寓。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6)

常德公寓有着宽大的露台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7)

常德公寓几何对称的线条

显然她对于和姑姑一起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文章里写,“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然而我对于我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此后她一直都是和姑姑一起共同生活的。

常德公寓是张爱玲在上海最出名的寓所了。一方面因为她和姑姑在这里住得最久,另一方面,张爱玲在这里成名走红,《传奇》和《流言》两本书中大部分作品都在这里写出,她在这里度过写作生涯的鼎盛时期。当然,还有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也在这里发生。

常德公寓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张爱玲住所,也是张迷们来沪的“朝圣之地”。但原来的出租公寓,现在已经是私人住宅,门口贴着谢绝参观的告示。每天络绎不绝的造访者,慕名而来但是又进不去,只能在外围拍一些照片。好在现在底楼有一家张爱玲主题的咖啡馆可以去坐一坐弥补遗憾。

尽管现在的常德公寓,被林立的高楼包围,成了一个矮房子,但在当年已经是静安寺这一带最高层的建筑了,站在阳台上甚至可以看到外滩。

常德公寓的阳台是意大利风格的,很长,又很宽敞。“阳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际云影日色里,底下电车当当来去”。她最喜欢倚在阳台上看风景,有时候听见楼下小贩的叫卖声,便会匆匆下楼买些臭豆腐来吃。

当时南京西路上开的第一条有轨电车,就沿着公寓前的赫德路运行,因为电车厂就在公寓旁边,她在《公寓生活记趣》里说,晚上听不到电车的声音会睡不着觉。

说到电车,张爱玲有一篇短篇小说《封锁》写得是发生在沦陷区上海的一辆电车上,一对男女短暂的邂逅和微妙的心里活动。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关系,就缘起于这篇小说。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8)

常德公寓局部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9)

常德公寓底层现在是张爱玲主题的咖啡馆

1944年初,时任南京汪伪政府宣传次长的胡兰成,某日在《天地》杂志上翻到张爱玲的小说《封锁》,读着读着“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地把它读完一遍又读一遍”。

这篇小说使他对作者张爱玲充满好奇,后来他向苏青要来了地址,兴冲冲去了爱丁顿公寓,拜访张爱玲。那天胡兰成敲门不应,吃了闭门羹,他从门缝下塞进了一张纸条。也不知道写了啥,次日张爱玲竟主动打电话给胡兰成,还去胡兰成住的美丽园回访他。

当时胡兰成居住的美丽园,离常德公寓还真是近,顺着南京路走,十分钟也就到了。要知道张爱玲平常不轻易见生人,这一次见面,竟然坐了五个小时,待遇不可谓不高。

按她姑姑的说法,不就是个伪政府中的小文员,何至于如此隆重地去见他。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0)

胡兰成当年居住的美丽园,距离常德公寓不远。

我想张爱玲之所以回访,主要因为,在那个年代,胡兰成写的时政评论经常出现在报刊上,张爱玲应该是看过并欣赏其文采的。胡兰成又很善于交流,才思敏捷,滔滔不绝,这第一次见面就让张爱玲有了一见如故之感。

那一年张爱玲23岁,虽然写了不少小说,其实没有谈过什么恋爱,遇上情场老手胡兰成,自然连招架之力都没有,来往了三四次之后,张爱玲便坠入爱河了,甚至也不介意胡已有家室,并且在为日本人做事。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胡兰成虽有几分才气,但风流成性,他和张爱玲好了没多久,又在武汉勾搭上护士小周,逃亡前和张爱玲匆匆结婚,之后又和寡妇范秀美做了半路夫妻,这一段关系最终也是千疮百孔,让她不得不放弃。

很多人为张爱玲当初的选择感到惋惜,但我以为是无可避免的。之所以义无反顾地爱上胡兰成,因为胡毕竟是懂她的人,这世界能懂她的男人是不多的,而懂她又愿意追求她的人就更少,那时候出现在她身边的只有胡兰成。

某方面来说,两人的恋情也像极了那篇小说《封锁》,只不过选错了人,就要愿赌服输。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1)

张爱玲与胡兰成

重华公寓:与《色·戒》有关

1947年6月,张爱玲对自己和胡兰成的感情心灰意冷,她给当时躲避在温州的胡写下了分手信,让胡兰成不要再联系自己。

之后,张爱玲与姑姑搬离爱丁顿公寓,住到了重华公寓,之前她在长乐路上的华懋公寓也短暂住过。

尽管匆匆搬了家,但其实并没有搬得很远,沿着当年的静安寺路,现在的南京西路,走过来很方便。

重华公寓位于南京西路1081弄大院内,由临街公寓房和新式里弄住宅组成,里面还有一家老字号饭店,所以现在的入口门楼上写着“梅陇镇酒家”。当年张爱玲就住在进门左侧那排临街公寓房中的11号(现在的9号)的二楼。

张爱玲离开常德公寓的原因,当然有逃避胡兰成的因素在内。这方面来说,显然是成功的。后来1950年胡兰成从温州来上海,去常德公寓没有找到她,才知道她早已搬走。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2)

南京西路上的重华公寓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3)

重华公寓局部

此外,还需要躲避舆论上的压力。抗战胜利后,因她与汉奸胡兰成的婚恋关系,社会舆论对张爱玲多有责难,尽管她只写了一些小说,但也被一些激昂人士归在文化汉奸之列,她需要换个地方低调度过。

重华公寓的条件比常德公寓简陋不少,按照弟弟张子静的说法,是张爱玲住的公寓里成色最差的。张爱玲当时发不了文章,手头比较拮据,搬进租金相对低廉的重华公寓,或许也有省钱的考虑。

那一年,张爱玲27岁,是她比较低迷的一段日子,她躲在重华公寓里疗伤。其间,张爱玲的母亲也回国来,关系依然不好。有一次张爱玲拿出二两黄金还给母亲,但母亲拒绝收下,她在心里默默地说:“不拿也就是这样,别的没有了。”

1948年,母亲离开国内,后来她们没有再见过面。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张爱玲和姑姑就在重华公寓的二楼的窗口,看着解放军进城,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4)

1949年5月,解放军走过南京路 资料 图

虽然从张爱玲的著作表上来看,她在重华公寓的那两年没有发表什么作品,不过其实小说《色·戒》就是写于那段时间的,只是后来一直在修改。

据她自己说,早在1950年就完成了《色·戒》的初稿,只是一直不断地修改,直到1978年张爱玲才将其收入《惘然记》出版。

张爱玲在卷首语说,这个小故事曾经让她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多年,丝毫也没有意识到三十年已经过去了,接着又突兀地补上一句,“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小说《色·戒》虽为虚构,但有一定的纪实成份。故事内容是由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轰动上海滩的“郑苹如刺杀丁默邨案”改编而来。当年的刺杀现场,第一西比利亚皮草店就在重华公寓楼下。

那个新闻事件发生在1939年,张爱玲当然知道这个故事,而且了解到很多细节,有可能是通过胡兰成,有可能通过其它渠道得知。《色·戒》写于重华公寓期间,所以她为了构思这个故事,搬来案发现场附近居住也不是没可能。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5)

《色·戒》手稿与电影海报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6)

排《色·戒》时,李安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搭建的南京西路街景。

重华公寓坐落于南京西路,一直都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当年周围集中了不少最昂贵、最时尚的专卖店。小说《色·戒》中的几个重要场景,都发生在这条路上,与张爱玲生活轨迹高度重合。

从重华公寓出来往东,不过几步路,就是小说《色·戒》里写到的的凯司令咖啡馆。电影中,汤唯扮演的王佳芝就是在这家咖啡馆休息。张爱玲过去也经常光顾此地,现在的凯司令,依然坐落在原址,主要做西式糕点的门市外卖,咖啡馆已经搬到了三楼。

重华公寓西侧,在南京西路与陕西北路的交叉口,是平安大楼。小说里多次提到的平安大戏院,“全市唯一的一个清洁的二轮电影院”,过去就在平安大楼的一楼,现在变成了品牌服饰店。

平安大戏院里原来有飞达咖啡馆,名气很响亮,那里有上海最精致的西式点心。小时候她常和父亲去飞达咖啡馆买面包,后来她一直很怀念那里的香肠卷。

除了平安大戏院、凯司令,印度人的首饰店、第一西比利亚皮草店和绿屋夫人时装沙龙,都是南京路上真实存在的商铺。小说把它们集中在一个非常近的区域,用来作整个故事的背景板。

小说《色·戒》是由一桩听来的新闻事件,也是以南京西路为背景创作出的谍战小说,同时它还有极强的影射。张爱玲想用这篇小说为自己与胡兰成那段历史做个辩护,因此投入很多个人情感,甚至想借此表达她的爱情观,“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这篇小说夹带私货太多,写得煞费苦心,难怪要修改那么多年。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7)

《色·戒》剧照,王佳芝在凯司令咖啡馆等易先生。

卡尔登公寓:上海的最后居所

1950年6月张爱玲和姑姑从重华公寓搬到黄河路的卡尔登公寓301室,也就是现在的长江公寓。

从国际饭店下面的黄河路拐进来,没走几步就看到长江公寓。这是一座英式风格的公寓建筑,建于1935年,设计简洁,特别之处在于它在十字路口形成一个弧形的转角,所以在黄河路上非常醒目。

这座浅褐色的公寓体量巨大,每层楼面有二十五个套房,后面还有一个嵌入式的花园。当年因为临近卡尔登大戏院,所以取名为卡尔登公寓。后来又因为黄河路,它便成了长江公寓,时间上这里是张爱玲在上海的最后居所。

卡尔登公寓所在的黄河路,虽然是一条小马路,但是位置重要,因为走几步就是著名的国际饭店,正对着跑马厅,最早叫“派克路”(Park Road),听起来就很拉风。

搬来卡尔登公寓,还是延续了她和姑姑不离开南京路的理念。这一带过去是上海的夜生活区,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如今是著名的黄河路美食街,挤满了各式餐厅,小吃店,仍然充满市井气息。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8)

长江公寓,过去叫卡尔登公寓。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19)

1937年的卡尔登公寓与现在对比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0)

长江公寓长长的走廊

记得以前去大光明看完电影,总要去国际饭店的西饼屋买包蝴蝶酥带回家。许多年后,张爱玲写文章回忆起在卡尔登公寓的日子,也是由面包的香味引起的。

公寓楼下的起士林是她常去的咖啡馆。每天起士林早上制面包的香气,飘进张爱玲的房间里,惊扰了她的好梦。

起士林是天津的老字号西餐厅,张爱玲童年曾在天津住过,对起士林情有独钟。后来回到上海后,起士林也开到南京路,她最爱的是一种方角德国面包,外皮厚脆,中心微湿。按她姑姑说法,可以不抹黄油,白吃。

我以前来黄河路这边,总觉得张爱玲应该是住在长江公寓里某个临街的窗口,但从来没有上去过。这次为了拍照,所以特意上去看了看,沿长长的走廊一直走到底才找到301,没想到并不是临街的房间,而是对着花园,闹中取静的地方。

卡尔登公寓这里,张爱玲住了不到两年时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年以“梁京”笔名,在《亦报》连载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这部小说删改之后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半生缘》。当年发表后反响极好,曾有女读者找上门来,因为觉得小说写的就是她自己的事。

比起知名的常德公寓,长江公寓似乎有点被低估了。实际上,这一带有不少与张爱玲有关的回忆。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1)

张爱玲住过的卡尔登公寓301室

比如国际饭店,解放前它一直都是上海最高的建筑,也是数一数二的豪华饭店,张爱玲的母亲最后一次回国,就曾住在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旁边的华安大楼(现金门酒家),是她的父亲张志沂与继母孙用蕃结婚的地方。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2)

国际饭店,曾经的远东第一楼。 资料 图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3)

卡尔登戏院和大光明电影院都是邬达克设计的 资料 图

再旁边是西侨青年会(体育大厦),她读书时补课的地方,因为害怕问母亲要公交费,她从开纳公寓一直走来这里。

她的姑姑就在离此不远的大光明电影院上班,担任原版影片的同声翻译。

长江公寓对面的卡尔登大戏院,也是邬达克设计,当年以演话剧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拆除,变成现在的“长江剧院”。

1944年12月,卡尔登戏院曾上演张爱玲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倾城之恋》。张爱玲自己改写的舞台剧本,演了足足两个月,轰动一时。

张爱玲和卡尔登戏院的关系还不止于此。1946年,卡尔登戏院老板吴性栽成立了文华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桑弧与张爱玲合作的《不了情》,一炮打响。之后两人又联手打造了《太太万岁》,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成为了1947年票房第一的影片。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4)

导演桑弧与张爱玲首次合作的《不了情》 资料 图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5)

《太太万岁》的电影广告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6)

导演桑弧(左二)正在为演员讲戏

张爱玲的编剧才能,加上桑弧的导演功力,两人一编一导配合默契。电影上映期间他们谈恋爱的绯闻出现在八卦小报上,而且当时也有人也试图撮合他们两人,但是这段关系一直无人认领。

与胡兰成滔滔不绝不同,桑弧对这段情史一直闭口不谈,保持沉默。直到张爱玲去世后,她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出来,这段不为人知的恋情才得以坐实。

他们最终没有走在一起,是因为张爱玲作为胡兰成之妻,当时被舆论攻击,名声不好。她不想拖累桑弧,所以这段关系非常低调,只有身边几个好友知道。后来的桑弧又执导《哀乐中年》,张爱玲虽然参与剧本,却没有署名。

可惜两人只合作了两部电影,本来桑弧还想把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搬上银幕,剧本都已经写好,但因为主角辞演,影片夭折。之后想拍《倾城之恋》,又没拍成。

当时的主流电影多革命与战争题材,张爱玲的小说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属于她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上海公寓现状(上海公寓往事)(27)

1954年,张爱玲在香港兰心照相馆所拍。

1950年的张爱玲还参加了上海的第一届文代会,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穿错了衣服,与会者男的都是中山装,女的都是列宁装,就只有她穿了件深灰色旗袍,外罩白色网格绒线衫,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1952年7月,32岁的张爱玲去香港继续未完成的学业,离开了她热爱的上海。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施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