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常见桥墩的形式(连续刚构桥结构尺寸多少合适)
连续刚构桥常见桥墩的形式(连续刚构桥结构尺寸多少合适)对于顶板的厚度,部分已有40cm减小到30cm,但进一步减小的可能性不大。对于底板,底板的最小厚度多数为30cm,梁根部最大处则可达100cm以上,但随着设计经验的丰富,以及采用高强混凝土,有减薄的趋势。对于腹板,腹板的最小厚度一般为40cm 个别的更小为35 cm 有的采用50 cm 或更大些 最大厚度为55~ 80 cm 其中虎门大桥辅航道桥采用40~ 60 cm 比门道大桥65~ 75 cm 要小不少。随着技术的发展,箱梁尺寸减小,上部结构轻型化,这是连续刚构桥发展的有一个趋势。但随着腹板的减薄,应特别重视对其预应力的控制,以免出现腹板斜裂缝。3)梁高 连续刚构桥箱梁根部的高跨比为1/15.7~ 1/20.6 其中大部分为1/18 左右 近年来已有一些桥达到甚至低于1/20。主跨中部箱梁的高跨比为1/46.2~ 1/85.1 其中大部分为1/54~ 1/60
1)边、主跨跨径比
边、主跨跨径比在0.54~ 0.56之间 或再稍大一些时 有可能在边跨悬臂端以导梁支承于边墩上 合拢边跨 而取消落地支架。今后连续刚构边、主跨跨径比 更可能趋向于这个范围。
2)箱梁的截面形式
主梁底部线性先多采用1.5~1.8,从而缓和底板应力紧张的情况。跨径在大于80m时,从经济方面看,应多采用箱型截面且考虑变截面形式。在箱型截面中,较多采用抗弯和抗扭的单箱单室。箱型截面悬臂长度一般不大于5m,当超过3m时,应设置横向预应力筋。
3)梁高
连续刚构桥箱梁根部的高跨比为1/15.7~ 1/20.6 其中大部分为1/18 左右 近年来已有一些桥达到甚至低于1/20。主跨中部箱梁的高跨比为1/46.2~ 1/85.1 其中大部分为1/54~ 1/60 并有下降的.趋势。中国最小为南澳跨海大桥的1/73.7。梁高跨比的下降 是上部构造趋于轻型化的表现。在设计过程中 体会到梁底按一般常用的2 次抛物线时 往往在L /4~ L/8 截面底板混凝土应力紧张 因而现在已有先例采用幂次为1.5~ 1.8 的抛物线 已开始推广采用。
4)板厚
对于顶板的厚度,部分已有40cm减小到30cm,但进一步减小的可能性不大。对于底板,底板的最小厚度多数为30cm,梁根部最大处则可达100cm以上,但随着设计经验的丰富,以及采用高强混凝土,有减薄的趋势。对于腹板,腹板的最小厚度一般为40cm 个别的更小为35 cm 有的采用50 cm 或更大些 最大厚度为55~ 80 cm 其中虎门大桥辅航道桥采用40~ 60 cm 比门道大桥65~ 75 cm 要小不少。随着技术的发展,箱梁尺寸减小,上部结构轻型化,这是连续刚构桥发展的有一个趋势。但随着腹板的减薄,应特别重视对其预应力的控制,以免出现腹板斜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