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销量最多的饮料(康师傅凭再来一瓶)
康师傅销量最多的饮料(康师傅凭再来一瓶)眼看饮料市场这块大蛋糕正在被分走,康师傅决定做出改变,向市场中推出了“再来一瓶”的活动。在中国大陆市场内红牛、娃哈哈等饮料品牌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可口可乐等外企也相继加入,夺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在方便面市场站稳脚跟后,康师傅又开始向饮料、蛋糕等行业进军,初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这样看来,康师傅的发展也算是十分顺利,没有必要搞中奖活动。确实不可否认,康师傅本身的发展并未出现问题,但彼时的市场环境却已经发生改变。
想必不少人在此前都参加过“再来一瓶”的活动,幸运的话,甚至用了1瓶饮料的钱,换来了3、4瓶饮料。
而有些企业也将“再来一瓶”发挥到了极致。
康师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01康师傅凭“再来一瓶”成行业第一在1992年这一年,康师傅向市面上推出了一款方便面产品,凭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抢占市场。
在方便面市场站稳脚跟后,康师傅又开始向饮料、蛋糕等行业进军,初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这样看来,康师傅的发展也算是十分顺利,没有必要搞中奖活动。
确实不可否认,康师傅本身的发展并未出现问题,但彼时的市场环境却已经发生改变。
在中国大陆市场内红牛、娃哈哈等饮料品牌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可口可乐等外企也相继加入,夺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眼看饮料市场这块大蛋糕正在被分走,康师傅决定做出改变,向市场中推出了“再来一瓶”的活动。
此次康师傅可谓是下了重金,向市场中免费投放15亿瓶饮料,中奖率高达20%。
想必很多80后、90后对此都深有体会,也有不少人幸运中奖。
更主要的是,凭借与此康师傅再次在行业内脱颖而出,获得诸多消费者的支持。
在2009年这一年,其在饮料市场中的占比超过了32%,成为行业老大,巩固了位置。
看似康师傅此次是下了血本,但实际上,它获得的收益还远不止于此。
据悉,2009年其年赚321亿,同比上涨了18.9%,净利润也上涨了2.45%。
总之凭借“再来一瓶”营销活动,康师傅成为了幕后大赢家。
02红牛亏了2000万可有意思的是,明明是走同样的道路,采取同样形式的红牛,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还亏了2000万。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了中间环节。
一般大家发现自己中奖了,就会拿着瓶盖到商店或者超市兑奖,店主再拿着瓶盖到经销商兑换,经销商再联系厂家。
整体的运营方式就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原本红牛只打算小试牛刀,初期向市场中投放1000万瓶免费饮品,可到头来却收到了2000万个“再来一瓶”瓶盖。
到年底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算了算去还亏损了2000万。
而这多出的1000万个瓶盖,其实就是环节中的经销商整出来的。
制造假冒的“再来一瓶”盖子,无需太多技术手段,成本也比较低,私下里经销商与制造商达成合作,从它那里购买瓶盖,之后再到红牛工厂兑换商品,这一来一往可以省下1.5元的进货成本。
当然在这之中制造商也是有利可图的。
毕竟一个瓶盖的制造成本才只有0.4元,而卖给经销商的价格是1元,这出售一个盖子就能赚0.6元。
这背后的利润程度可想而知。
03“扫码中奖”逐渐代替“再来一瓶”也正因如此,最后红牛就收到了2000万个中奖瓶盖,亏损了2000万。
可能很多人对此也有一丝疑惑,明明红牛与康师傅采取的方式是一样的,为何偏偏红牛在中间环节出现了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康师傅在搞“再来一瓶”营销活动时,这种活动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人并没有搞小动作的想法。
到了红牛搞同样活动的时候,“再来一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随处可见,随着其规模的扩大,也就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不过这也怪不得任何人,红牛在推出中奖活动时,也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体系,否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窘境中。
红牛的结局也给了其他企业一个警醒,现在市面上关于“再来一瓶”的活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扫码中奖”。
“扫码中奖”与“再来一瓶”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用户与厂家直接对接,从而避免中间环节出现差错的情况。
而且这种中奖方式也比较符合当下的发展潮流,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
大家此前有中过“再来一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