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要知道那可是二十多年前,许多都市白领都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收入。工地上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每月有五千多元的工资。他和农村许多年轻人一样,去了北京的工地上打工。那时候的小李年轻力壮,踏实肯干,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虽然没有学历,但彼时的中国,正是房地产风起云涌的时代。

近日河北有一男子小李,因为在家啃老将近十年,他母亲无奈求救媒体曝光,希望能让儿子振作起来。

媒体跟进报道后,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谴责小李的网友占大多数,都在恨其不争,怒其不孝。

那么事情到底是何原委,让我细细道来。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

事事艰辛退无可退

小李是河北保定的一个农村小伙,初中毕业就没有读书。

他和农村许多年轻人一样,去了北京的工地上打工。

那时候的小李年轻力壮,踏实肯干,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虽然没有学历,但彼时的中国,正是房地产风起云涌的时代。

工地上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每月有五千多元的工资。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

要知道那可是二十多年前,许多都市白领都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收入。

彼时的小李还是很满意的,小李的父母也很满足。

工地上是没有女人的,大家都住在工棚里,每天除了顶着骄阳,流着臭汗,下着苦力,没啥娱乐活动。

在这种环境中,粗糙的大老爷们时刻挂在嘴边的荤段子,就是刚处于青春懵懂期的小李性启蒙教育。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3)

小李是没有机会认识异性的,异性的世界让他好奇,充满向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李的婚恋问题也提上了日程。

那时工地上的打工仔被称作“农民工”他们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生活理念,都没有融入城市。

他们还是传承着挣钱回老家娶媳妇的传统。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4)

小李的父母在老家托媒人给小李说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河北保定老家的。

父母打电话让小张回老家相亲,小李回去见面后,双方都比较满意。

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小李也是一心一意地对待女孩,带着对象在老家的县城里吃吃喝喝,很是幸福。

假期结束后小李回到了工地上,两个人开始了异地恋。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5)

这让处于热恋的双方非常煎熬,女孩来不了北京,只有小李回老家了。

长相厮守更诱人,小李就辞了工地上的活回了老家

回老家后小李重新找了份活干,虽然这份工作一个月就只有一千来块钱,但好在可以和对象在一起,小李还是很满足的。

小李和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商议结婚的事情。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6)

可不谙世事的小李根本就没有想到,这趟提亲,婚没有结成,还给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

到了女方家,女方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好酒好饭的热情招待,小李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他一点也没把自己当外人,推杯换盏中把自己喝大了。

女方家一看正事还没说呢,傻女婿都醉了。醉了就醉了吧,该走的流程不能少。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7)

这正式的流程一说出来,小李就傻眼了。

他知道嫁姑娘,人家女方家一定是要彩礼的,但没想到未来的丈母娘提出了一个“天价”的彩礼数,这完全超出了小李的预期

小李和丈母娘商量,能不能少要点,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没什么经济来源,盖房子已经花光了他们全部的积蓄。

而小李在北京时工资还可以,但自从谈恋爱以来,各种花销全由小李出,早都花得没多少了。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8)

也可能是一直以来小李给女孩花钱都比较大方,女方家认定小李家一定还是有钱的。

他们不仅要求“天价”的彩礼,还要求婚后不能和小李的父母一起居住

这就意味着,小李父母得从辛辛苦苦盖的新房子搬去村里破旧的老屋生活。

双方就彩礼和房子的事情争执不下,女方觉得小李喜欢自己家的闺女,他舍不得放弃,一定会答应所有的条件。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9)

而小李却以为自己和女孩情投意合,女孩一定会选择和自己站在一边。

但女孩终究还是听从了她母亲的安排,没有帮小李说一句话。

失望加上酒精的刺激,让小李失去了理智,他操起桌子上的水果刀,扎向女孩的妈妈

众人七手八脚地制服了醉酒的小李。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0)

事情已经闹大了,女方的妈妈没有生命危险,但小李毕竟是持刀伤人,他被捕入狱,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

婚事自然也就告吹了,这是小李成年后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这次打击没有把小李击垮,但也暴露了小李性格中急躁、冲动,不善与人沟通的缺点

出狱后的小李依旧回到了他熟悉的工地上打工,这次他不仅一穷二白,还是一个有案底的人。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1)

质朴的小李依旧保持着吃苦耐劳的本色,每个月还是能赚到六千多的工资,对生活依旧抱有美好的向往。

他总结了第一次婚恋失败的教训,决心自己找一个心仪的女子

两年后小李认识了一名女子,和他一样都是河北保定的。

对这女子小李很是满意,他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终于抱得美人归。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2)

两个人确立恋爱关系后,一起回了老家结婚。

婚后他们租住在保定市,并没有回到老家的县城生活。

没有一技之长的小李只能赚到微薄的薪水。

两个人也因为柴米油盐龌龊不断,平常的日子过的是一地鸡毛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3)

后来小李发现妻子老是带一些陌生男人回家,这更让夫妻关系雪上加霜,结婚仅十个月这段婚姻就以失败告终了。

离婚后的小李彻底对婚姻不抱有希望了,女人不可靠,还是赚钱比较实在

他第三次踏上了进京的路,这一次已经三十岁的小李不再满足于卖苦力赚钱了。

靠着之前在工地干活积累的口碑,他拉了几个工友,做起来小包工头。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4)

可命运似乎偏偏和他作对,干了三个月,小李的老板,也就是分包给他活的老板,突发疾病去世了。

本来说好的工程做完结账,现在老板一死,他的合伙人就赖账了,不让小李继续承包,也不给小李结算已经干了的工程款。

这下小李傻眼了,辛苦三个月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连昔日交好的工友也因为要工钱而反目成仇了,工地上的活也干不成了。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5)

心灰意冷的小李,只好收拾行囊,第三次回到了老家。

鼓励打气都没用,是懒是病理不清

回到老家的小李,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他不明白为啥这个世界对他如此的残酷?

没有可以依靠的父母,他努力靠自己打拼,不怕苦不怕累,可努力了十多年,到头来两手空空。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6)

对待感情他真心地付出过,可带给他的只有欺骗和背叛,哪有什么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只有算计和欺骗。

如果说两次失败的感情经历,让小李觉得人情冷淡,感情都是虚假的。

那么最后一次事业上的挫败,彻底压垮了小李的精神支柱

本来他想回家休整一段时间,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生活。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7)

可是待在家里后小李发现,这样的日子也挺好。

每天不用辛苦的劳动,妈妈都会做好了饭菜等自己吃,不用出门工作,生活欲望也降到了最低。

没有交际,没有付出,也就没有伤害和失望。

每天刷刷手机,看看视频,饿了有饭,困了有床。何必再出去辛苦奔波?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8)

当初小李失意归来,父母也觉得儿子时运不济,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

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儿子在家待着似乎越来越不爱出去,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每天除了吃饭啥也不干。

刚开始催促他出去找个活干,他还应付两句。

后来索性就没打算再出去找工作了,这辈子就这样在家待着了。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19)

妈妈开始好言相劝,可眼看三年过去了,已经38岁了没个家也没个工作,就这样混吃等死。

老两口都要愁死了,委托亲朋好友给小李做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无奈之下妈妈梁大婶找到了情感类访谈节目,希望有文化的人出面劝劝儿子。

媒体出面做了一期节目,用了“河北38岁男子十年在家啃老,吃喝拉撒都让父母伺候,自称领悟人生真谛”这样抓眼球的题目。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0)

一时间关于38岁儿子啃老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看着视频中光着膀子的小李,现在已经算是老李了,他叼着自己卷的烟卷,满不在乎地说着看破红尘的言语。

“人生不过几十年,那么辛苦干啥?”,

“国家政策这么好,不会饿死的”,

“我把房子卖了,也够我们吃喝得了”。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1)

听到这样的话,怎能不让梁大婶生气。即使请来了文化人规劝,儿子非但不听劝告,还说和父母有代沟,沟通不了。

换成任何人听了这样的话,看着满面沧桑的梁大婶,谁不为她感到难过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许多人说直接把他赶出家门,还是父母从小太溺爱了,才导致今天这样不知道心疼父母,懒惰不肯上进。

把他赶出家门,看他怎么生活。还是父母太惯了,舍不得老李受苦。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2)

其实“啃老”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也是很多人的心中向往。

靠着祖辈的庇护,衣食无忧不好吗?比如同为一个老祖宗的诗仙李白,不就是“啃老族”吗?

他一辈子不上班,纵情山水,没有他老爹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他靠什么生活?

李白啃老啃成了“诗仙”,而老李啃老活像是蛀虫。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3)

我们都可以看出,老李家平常的家境,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并没有家产来维持他持续地“啃老”。

他的啃老说白了就是给父母增加沉重的生活负担,他的家庭并没有资本让他来“啃老”。

李白是因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谁说他是“啃老”,他只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4)

老李的“啃老”让自己日渐衰老的父母寝食难安,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家产,养活一个无所事事的儿子。

他们担心自己老去的那一天,儿子无法生存下去。但请别忘了,老李他并不是个天生的“啃老族”。

他年纪轻轻地就开始在工地干活,还尝试着自己包工当小老板,只是生活没给他好脸色,一次次的打击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5)

是生活击垮了他,他不是懒惰,不是啃老,他其实是病了,应该是得了抑郁症。

刮骨疗伤治身病,心病虽痛难医治

据柳叶刀2017年数据,中国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6.9%,据此估算,大约有9600万人患有抑郁症

但很多人却并不认可抑郁症的说法,他们以为抑郁症是精英的时代病,是中小学生的过度矫情。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6)

你一个靠打工生活,没多少文化的粗人,凭啥会得抑郁病?

你看他光个膀子,一副看破红尘的满不在乎,说起歪理头头是道,怎么看都是一个不愿承担责任,没有良心的不孝子孙。

事实上抑郁症的表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终日以泪洗面。

抑郁症准确的描述是没有生命力,持续的情绪低落。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7)

有些抑郁症患者甚至被称为“微笑抑郁症”。

由于“工作或面子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他白天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甚至是幽默开朗的。

可夜晚或独处时,这些习惯性的微笑也是一种负担,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烦恼、忧愁

只能让他们把忧郁和痛苦藏得越来越深,直到他们扛不住崩溃的那一天才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自杀”。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8)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自杀率为4.16/10万,农村自杀率为7.04/10万,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也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调查还发现,抑郁症患者与农村和低收入人群成正相关,我国西部地区抑郁症的发病率远高于江浙地区。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29)

虽然这些年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病耻感也逐步减少,但整体的来说,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还是不足的,尤其在农村。

就像老李,很多人都在指责他、规劝他,但他们并不知道,你所谓的那些积极向上的规劝,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只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

会让他们更加地否定自己,在抑郁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30)

可能有键盘侠会说,他是抑郁症吗?那他怎么不去死啊?他没去自杀,那他的抑郁就是装的,就是懒惰的借口。

说这种话的人才真正应该被拖出去打死,每个在抑郁症中苦苦挣扎的人,时刻都在和死亡的黑狗做斗争,挣扎在生死的边缘,单是活着就耗费了他全部的心力。

每个生命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生命的失去都会让至亲痛彻心扉,自责不已。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31)

我们怎么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一边摇旗呐喊,唯恐热闹不够精彩。

一个个数据的背后都是曾经鲜活的生命,都是父母的孩子啊!

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让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不允许我们慢下来。

社会的浮躁之气让我们忘了聆听自己的心声。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32)

生活的压力,环境因素、慢性应激的原因以及心态的调整能力等,都有可能诱发抑郁症。

我们的心病了,即使没“病入膏肓”,也是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大家一般对躯体疾病都可以接受,对心理疾病却不以为然。

心理疾病当然不仅仅是指抑郁症,还有焦虑、强迫、躯体形式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等。

45岁男子不工作常年呆在家啃老(河北38岁男子在家啃老)(33)

在症状的初期,大家只是会认为这个人性格古怪,各色等。

别说别人,就连患者可能也是不自知的,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医治,错失治疗时机,使患者和家属生活在痛苦之中。

老李的遭遇就是个典型的案例,我们恨其不争,哀其不幸,却没有找到可以让他摆脱现状的有效途径。

这是老李的不幸,也是我们应该反思的社会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