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校博物馆镇馆之宝(高校博物馆既不是存放藏品的仓库)

高校博物馆镇馆之宝(高校博物馆既不是存放藏品的仓库)董建辉是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博导,厦大人类博物馆的展览是他教学的一部分。“高校博物馆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专业性,它的主要受众群是高校师生,主要功能是辅助教学科研,这是它与其他公共博物馆最大的区别。”董建辉说,“所以不应该要求高校博物馆在资源、藏品、影响力等方面向大型公共馆看齐。高校博物馆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人才优势,举办有特色的、小而精的展览,填补大型公共馆的空白。”“对于高校而言,博物馆既不是一座存放藏品的仓库,也不是一处吸引关注的噱头。它主要是为丰富师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服务的。”董建辉认为,对高校博物馆既不能不管不问,也不用一味追求“高大上”。收到民间捐赠,厦大人类博物馆要先拿到省文物局的文物鉴定中心去鉴定,如果是真文物,馆方会给捐赠人发收藏证书。“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至少在我任内的六年多时间里,我们几乎没有接受过民间捐赠。”副馆长董建辉告诉南方周末记

高校博物馆镇馆之宝(高校博物馆既不是存放藏品的仓库)(1)

公众的关注焦点,正由重庆大学博物馆的疑似“赝品”扩展到全国三百多家高校博物馆。图为2019年10月15日大门紧闭的重庆大学博物馆。(南方周末记者王华震/图)

“博物馆接受捐赠,要慎之又慎。”针对近日重庆大学博物馆“赝品”风波,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副馆长董建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风波由10月14日的公众号文章《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元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引出。10月17日,南方周末发表了关于展品和捐赠者的调查报道。同一天,公众号文章作者江上公开声明,从17日起“已经谢绝接受新的采访”。公众的关注焦点,开始扩展到全国的高校博物馆。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高校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知名博物馆。副馆长董建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待民间人士捐赠有两大标准:对文物真伪没有把握的,不收;非本馆所需内容的文物,不收。

收到民间捐赠,厦大人类博物馆要先拿到省文物局的文物鉴定中心去鉴定,如果是真文物,馆方会给捐赠人发收藏证书。“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至少在我任内的六年多时间里,我们几乎没有接受过民间捐赠。”副馆长董建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曾经有两三次有人要捐赠,我们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方就不了了之了。”

高校博物馆镇馆之宝(高校博物馆既不是存放藏品的仓库)(2)

2019年10月15日下午,重庆大学校园内的博物馆展览海报。 (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图)

风波发生后,重庆大学的一些教师也开始反思学校的博物馆建设。“建博物馆不能仅仅停留在展示‘我有一个博物馆’的初级阶段。”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姜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过于急迫,就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对于高校而言,博物馆既不是一座存放藏品的仓库,也不是一处吸引关注的噱头。它主要是为丰富师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服务的。”董建辉认为,对高校博物馆既不能不管不问,也不用一味追求“高大上”。

董建辉是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博导,厦大人类博物馆的展览是他教学的一部分。“高校博物馆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专业性,它的主要受众群是高校师生,主要功能是辅助教学科研,这是它与其他公共博物馆最大的区别。”董建辉说,“所以不应该要求高校博物馆在资源、藏品、影响力等方面向大型公共馆看齐。高校博物馆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人才优势,举办有特色的、小而精的展览,填补大型公共馆的空白。”

而重庆大学作为一所传统的工科学校,并没有文博类专业的设置,其人文学科也较为薄弱。重庆大学教师姜伟从学校的学科设置层面反思:“本身缺少文博类专业的高校建设博物馆,最好和学校自身学科优势和校园文化充分融合。”

可供重庆大学借鉴的先例有许多。目前全国三百多家高校博物馆中,有不少是专业博物馆,其中,厦门大学建了中国第一家人类学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建有传媒博物馆,北京印刷学院建有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石油大学建有石油科技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杜鹏飞还向媒体介绍了高校的艺术类博物馆:“今年九月刚刚开放的浙大的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央美的美术馆,国美的设计美术馆和民艺类博物馆,都非常优秀,做了很多很好的展览。”

这些专业博物馆的馆藏来自这些高校的强势学科,比如人类学是厦门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厦大是国内最早建立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大学之一。董建辉介绍,厦大人类博物馆的藏品很多都是厦大人类学开拓者林惠祥先生在民国年间从各种渠道购买收集后捐赠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也颇有底蕴,副馆长杜鹏飞此前向媒体透露:“首先是原中央工艺美院1956年建校以来构建的收藏体系,包括中国古代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国外的工艺美术品等六大类1.3万余件文物。还有1926年清华创办‘考古陈列室’之后,以及1948年筹建文物馆时期,通过考古发掘、社会调研和采购,构建的收藏体系。”

全国三百多座高校博物馆,不是每一座都有这样深厚的历史积淀。“现在各地热衷于建博物馆是好事,但文物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分布极不平均。”对于一些刚刚成立的、没有历史积淀的博物馆所面临的“文物荒”,美国布朗大学艺术史专业客座研究员巫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藏品多者一家达上百万件,而许多地方博物馆和高校博物馆就少得可怜。”博物馆的“文物荒”为一些赝品的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董建辉对待“文物荒”,是另一种思路:“馆藏对于博物馆来说确实十分重要,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新的文化交流空间,博物馆吸引人们的不再只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展示什么、传达什么。现今馆际交流合作十分活跃,高校博物馆通过合作借展,也可以做得非常出色。”

此次重庆大学博物馆出现了很多疑似赝品的“文物”。其实在各个博物馆的历史中,碰到赝品是难免的事情,专家们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赝品。

如果一件伪作是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那么它也有可能是“伪好物”。巫和说:“许多博物馆不太乐意承认自己藏了很多假货,即便他们对展出的伪作心知肚明,也不愿在展签上注明。我认为这不是专业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博物馆如何‘呈现’伪作,伪作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

董建辉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对于高校博物馆来说,如果发现藏品是赝品,可能并不算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甚至也不用销毁处理,这些赝品反而能成为教学工作中非常好的教具。”董建辉回忆,曾有鉴定专家在厦大人类博物馆民国时期入藏的青铜器中发现了赝品。那是一件青铜鼎,器腹是真的,器足是假的,两者粘合成了一件完整的器物。这件物品后来成了考古专业老师为学生讲授文物作伪的经典案例。

(应受访者要求,姜伟、巫和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