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种思维传承锡崖沟精神(弘扬传承庙子湖精神)
践行四种思维传承锡崖沟精神(弘扬传承庙子湖精神)吴方忠是土生土长的庙子湖岛人。“和部队打了30多年交道了,跟每任营长、连长都很熟。”他早已将战士们当作“家里人”。“指导员,这阵子战士们都好吗?”5月10日上午,庙子湖党支部书记吴方忠来到连队驻地,看望他的老朋友。与风雨搏斗,与艰苦和解。一座悬水小岛,萌芽了一种精神,经过岁月洗礼,历久弥坚。携手——海岛前哨鱼水情
“你根植海岛,面向大海,无论风吹雨打,从不低头……”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海防连的战士们,总爱吟唱这首《红楠魂》。
1966年,战士们从岛外带回一株红楠树苗,在蓝天碧海间栽下“希望”。时光如梭,红楠树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里,开枝散叶、迎风傲立。
树如是,人亦是。在这个仅两平方多公里的海岛上,基层官兵固守海防。“祖国为重、海岛为家、艰苦为荣、奉献为本”的“庙子湖精神”早已深植血脉,汩汩流淌,薪火相传。
一代代战士戍卫海防,一批批干部坚守小岛,于他们而言,庙子湖岛就是“故乡”。
与风雨搏斗,与艰苦和解。一座悬水小岛,萌芽了一种精神,经过岁月洗礼,历久弥坚。
携手
——海岛前哨鱼水情
“指导员,这阵子战士们都好吗?”5月10日上午,庙子湖党支部书记吴方忠来到连队驻地,看望他的老朋友。
吴方忠是土生土长的庙子湖岛人。“和部队打了30多年交道了,跟每任营长、连长都很熟。”他早已将战士们当作“家里人”。
60余载军民情深,一代代官兵始终与驻地群众肩并肩、手牵手、心连心,一段段军民佳话在海岛广为流传。
202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岛上通信塔附近突发大火,情况危急。当地派出所立即向连队请求支援。指导员汪祺迅速组织官兵穿戴专业服装,携带救火设备奔赴现场。
事发地火光冲天,官兵们顾不上危险,迅速打开手中的灭火设备,对准火焰喷射。30分钟后,大火被彻底扑灭。
“岛上没有消防队,我们的战士就是老百姓的消防员。”据汪祺介绍,岛上每年会发生山火险情,为此连队配备了足量的专业灭火设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岛际交通停航,庙子湖岛成了“孤岛”,群众们的食物来源一时供应不上。
连队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动员全连官兵省出部分食材支援地方。
餐桌上,官兵们的菜品从原来的8个,逐渐减至3个,最后直接就是面条和馒头。
分菜时,不少村民不愿接受。战士们就想出善意的谎言:“不用担心,我们留够了自己的口粮,您尽管拿着。”
修路、灭火、抗台……哪里有危险,哪里要帮忙,一抹抹“迷彩”总会及时出现。他们从来不是海岛建设发展的旁观者,而是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筚路蓝缕的道路上,军民携手共建,栽下一草一木,搬来一砖一瓦,让庙子湖岛蝶变新生。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军民守望相助,互为臂膀,他们是“家人”,更是彼此的精神力量。
“‘庙子湖精神’不仅是‘艰苦为荣、奉献为本’的豪迈精神,‘祖国为重、海岛为家’的壮烈情怀,更是新时代海岛军民融合发展的精神动力。”汪祺如是说。
留守
——此心安处是“吾乡”
面海而建,依山而枕,庙子湖岛东端山野下“藏”着一栋精美的民宿。民宿有个好听的名字——“说时依旧”,经营者是28岁的尹元超。今年,是他在庙子湖岛的第十年。
江苏小伙和这座小岛的缘分,始于2012年。彼时,就读大一的尹元超毅然选择应征入伍,从内陆漂洋过海来到庙子湖岛。
乘坐登陆艇刚抵达驻地,他的心就凉了半截。“太偏远、荒芜了,和想象中的海岛差距太大。”小伙哭了鼻子。
随着对连队历史的深入了解,他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既然选择穿上军装,就要无怨无悔,坚守到底。”一场“蜕变”,自这一刻开始。
2017年12月,尹元超退伍。临别,他蓦然发现,这片土地、蓝海和深厚战友情,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无法割舍的牵挂。
和爱人商量再三,两人作出一个决定:继续留在东极,守着眼前的蓝海开民宿。租下房子,亲手设计,尹元超和妻子将“家”,安在了这方他曾挥洒过汗水的“热土”。
“别看我们守着的岛只有2.57平方公里,但我们背后是960万平方公里。”这是曾经的驻岛官兵孔润辉说过的一句话。
2019年,守卫祖国东大门16年的老兵,从部队转业。放弃回乡的机会,孔润辉决定留在舟山。
出于对海和船的深厚感情,转业考试第一名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成了渔政渔监科的一名机关干部。他笑称:“从当初的守海,变成了守渔船。”
渔业安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今年进入伏休期后,他就忙着开展渔船安全隐患排查、船员培训等工作,有时候周末都不得空。
“从部队到地方,对我而言,这又是一次全新的出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孔润辉如是说。
张勇、李广东、魏鹏……和孔润辉一样,他们都曾驻守庙子湖岛。转业后,又再别故土,扎根舟山。在他们身上,“海岛为家、奉献为本”的“庙子湖精神”,仍在熠熠闪光。
扎根
——精神之光耀海岛
2006年,庙子湖海防营被授予“东海前哨模范营”的荣誉称号。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的在贺信中指出,“庙子湖精神”不仅集中反映了当代军人忠诚、奉献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值得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
谆谆嘱托,催人奋进。如今,“庙子湖精神”,已成为东极镇干部的“思想必修课”。
巡查防疫工作、查看三线落地施工……一大早,吴方忠就走了半个庙子湖。53岁的他,有着使不完的劲。
早年,他从乡镇企业辞职下海经商,涉足过杂货店、婚纱摄影等多个行业,也是村里最早一批开渔家乐、民宿的人。
2020年10月,经不住镇里多次邀请,吴方忠丢下自家民宿生意,成了带领村民共奔富裕的“领头羊”。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全面接管村里的闲置资产。倒陡街的4间商铺,长期无人管理,多年以极低的价格出租,租金也常常收不回来。吴方忠转而高价另租,这样一来,每年能为村里带来4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
“只要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我不怕得罪人。”吴方忠说,既然当了村干部,就要带着大家一起干,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庙子湖岛倒陡街到东极镇政府所在地,共有130级台阶。这段路,东极镇党委副书记胡茂军一天要来回几次。
“每天微信运动步数都在一万五六千步,多的时候两万多步。”胡茂军笑称,别的没什么,就是膝盖吃不消,前阵子去医院检查,被告知半月板二度损伤。
文质彬彬的胡茂军也曾是铮铮军人。2012年士官转业的时候,档案分排名第一的他,手握优先择业权,却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去东极。
十年坚守,时光匆匆。当年的部队士官,从经贸办普通工作人员干起,逐渐成长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东极十年的蝶变故事里,他是建设者,更是见证者。
2014年,东极因电影《后会无期》火了起来,海岛运力无法满足不断涌入的游客,很多渔船动起了非法载客的脑筋。身为渔办主任的胡茂军一头扎进渔业安全整治工作中,一连28天没有回家。
身在悬水小岛,和家人聚少离多,对他而言,已是常态。但看着岛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听着村民亲切的一声声寒暄,胡茂军打心眼里觉得,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对于胡茂军、吴方忠这样的海岛干部而言,扎根海岛、奉献一方,这是“庙子湖精神”的另一种外延。
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群岛。2085个岛屿,绘就“星辰大海”。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的“守岛人”,以海岛为家、艰苦为荣、奉献为本,积极弘扬与传承“庙子湖精神”,为“实干争先、跨越发展”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庙子湖精神”永不褪色
在位于东海深处的东极庙子湖岛上,一代代驻岛官兵用自己的无私奉献,铸就了“祖国为重、海岛为家、艰苦为荣、奉献为本”的“庙子湖精神”。前不久,省委书记袁家军来舟调研时,看望慰问了守岛官兵,并对“庙子湖精神”予以高度肯定。
60多年来,驻岛官兵们用满腔爱国热血,让“庙子湖精神”历久弥新。扎根海岛、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庙子湖精神”,永远不会褪色。
翻开舟山的发展史,我们经历过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也经历过“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拼搏奋斗。沧桑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当下,舟山正行进在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新赶考路上,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积极弘扬与传承“庙子湖精神”“蚂蚁岛精神”,以海岛为家、以艰苦为荣、以奉献为本,深深扎根基层,在一线实干争先、攻坚拼争。
时代在变、信念不变。做好新时代“守岛人”,要学好“庙子湖精神”这一“思想必修课”,以坚定信念指引人生航向,用不懈坚守拼出发展天地,始终保持“扎根开山干革命,风吹浪打志不移”的拼劲与干劲,建设一方、奉献一方,在争当海岛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新征程中,奋力书写新的篇章。
记者:葛高蓉 王菲
通讯员:范骏 张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