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及做法英语(麻婆豆腐英语也念Mapo)
麻婆豆腐及做法英语(麻婆豆腐英语也念Mapo)——书里记载的陈麻婆。川贵一带地无三尺平,货物运输除了马驮骡拉,短途都是肩挑背扛。油坊的油就是肩挑俩油篓,结伙运走。这些挑夫在当地叫做“棒棒”,他们的辛苦自不必说,挣钱不多,还不得回家吃饭,只能歇脚时“打尖”,胡乱整饱肚子。温姑娘当自家人待他们,每顿都是精心烹制,把他们拿来的豆腐和油,掺点牛肉末,做出香喷喷的美味。也是老天有眼,这道简单的豆腐菜名声传了出去,引得城里人都来吃。这是在当地坊间流传比较多的版本。说陈麻婆出嫁前,娘家温姓,本姑娘芳名温巧巧,长得是如花似玉。父亲是教书先生,算是书香之家。邻家同龄小伙陈富贵,与温巧巧青梅竹马,为了娶到她,立志读书成才,以求配得上温姑娘。没承想命运不济,几次赶考均名落孙山,眼瞅着心上人儿披上嫁衣而去。陈富贵本来已心死如灰,也是老天眷念,温巧巧没做成新娘子,红盖头掀开即遭退婚。陈富贵随即展开攻势,想着法得到了温巧巧。于是有了后面的麻婆豆腐。——好人终得好
题记:麻婆豆腐的缘起,很有几个版本,故事主题要素基本一样。清朝同治年间,成都城北万福桥的陈兴盛饭铺,老板娘陈麻婆发明的家常菜,本人也藉此成名,所以叫陈麻婆豆腐。还都有重点说明,老板娘害过天花病,脸上有麻子,才叫她麻婆的。本文就以这个有趣的民间传说,根据历史资料,挖掘分享这道菜的历史原貌,感受美食的神奇魅力,一道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豆腐,都能做到全世界扬名立万。假如淮南王刘安天上有知,一定会跟发明豆腐时一样高兴,2000年的功夫没白费,终于冲到了豆腐巅峰。
陈麻婆豆腐的由来陈麻婆豆腐怎么来的,民间有很多说法,这里分享三个不同版本。
——新婚大礼进行中途被退回的新娘。
过去结婚不像如今,都生米煮成剩饭了,才举行婚礼。那时俩新人婚前,面都没见过,婚礼时掀开红盖头才是第一次见面。陈麻婆就坏在这一瞬间,新郎官掀开一看,俊俏的小娘子脸上有点点麻坑,立马退货。
这是在当地坊间流传比较多的版本。说陈麻婆出嫁前,娘家温姓,本姑娘芳名温巧巧,长得是如花似玉。父亲是教书先生,算是书香之家。邻家同龄小伙陈富贵,与温巧巧青梅竹马,为了娶到她,立志读书成才,以求配得上温姑娘。没承想命运不济,几次赶考均名落孙山,眼瞅着心上人儿披上嫁衣而去。陈富贵本来已心死如灰,也是老天眷念,温巧巧没做成新娘子,红盖头掀开即遭退婚。陈富贵随即展开攻势,想着法得到了温巧巧。于是有了后面的麻婆豆腐。
——好人终得好报的陈麻婆。
陈富贵勤劳能干,小两口在成都城北关的万福桥开个小饭铺,叫陈兴盛饭铺。这是个通衢路口,饭铺门前成了来回苦力们歇脚的地方,小店就有得生意做。店后是家油坊,挨着饭铺有一家卖豆腐,一家卖牛肉的小店。于是有了故事的缘起。
川贵一带地无三尺平,货物运输除了马驮骡拉,短途都是肩挑背扛。油坊的油就是肩挑俩油篓,结伙运走。这些挑夫在当地叫做“棒棒”,他们的辛苦自不必说,挣钱不多,还不得回家吃饭,只能歇脚时“打尖”,胡乱整饱肚子。温姑娘当自家人待他们,每顿都是精心烹制,把他们拿来的豆腐和油,掺点牛肉末,做出香喷喷的美味。也是老天有眼,这道简单的豆腐菜名声传了出去,引得城里人都来吃。
——书里记载的陈麻婆。
2013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了一本书,书名《百年川菜传奇》,全书150个川菜历史故事里面,有麻婆豆腐。说的是1862年,青年陈春富和温巧巧俩口,来到成都城北万福桥边开个小饭铺。故事情节都差不多,但对陈麻婆称呼似有正解。按过去习俗,称呼女人皆以夫姓冠头,温巧巧只能在未出嫁时使用,嫁了人就没了名字,规矩的叫陈温氏,口语就是陈娘子,老了叫陈婆。因为陈春富是麻子,众人才叫她陈麻婆,意思是陈麻子的老婆。以此证明,陈麻婆本人不是麻子。
陈麻婆豆腐的名气都知道陈麻婆豆腐名气很大,大在哪里?也分享三个故事。
——正经的穷人菜,堂而皇之走上富贵人的大席面。
这道美食最早出名,是那些挑油的棒棒们传出去的,菜名也是他们顺口叫的,朴实到底。于是城里就有人出来品尝。第一个是位官家贵妇,慕名出城吃了一次。没想到大出意外,竟然非常美味,口感为之一新,比起山珍海味一点也不逊色。回去就在自己圈子说起,很快来吃的城里人多了,络绎不绝到门庭若市。陈麻婆干脆把小店正名,竖起“陈麻婆豆腐店”的牌子。她人又热情大方,心想这简单的菜也没什么保密的,就被城里人学了去。于是,城里豪华大席面多了一道菜。
——荣誉加身,是真的“草鸡变成了金凤凰”。
美食是我国传统的核心文化,让人感觉我们一生都是为了吃吃吃。所以,对于美食,真正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不论食材的便宜贵贱,只要做得大家都爱吃,就有机会登上大雅之堂。譬如麻婆豆腐,一个乡下女人用普通的豆腐,家常的烹饪,做的好吃,一样的上了富人们的豪华大宴,入列上等美食。相传有个叫冯家吉的诗人,写的一首《成都竹枝词》比较传神:
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麻婆豆腐尽管历史不长,只有157年,因其美味,名气大的不得了。1909年,清末学者傅崇矩写了一本叫《成都通览》的书。书中把麻婆豆腐和陈麻婆豆腐店,与成都城的赖汤圆、包席馆、正兴园等23家顶级饭店并列,为
成都之著名食品店
——全世界的麻婆豆腐都一个发音。
作为世界三大菜(中国、法国、土耳其),中国菜于2018年9月10日正式对外发布,麻婆豆腐荣列川菜十大名菜。此时,麻婆豆腐早已走出国门,落地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这道菜走出国门再也正常不过,歪果仁们来吃了多少遍,经过反复验证的难忘美食,去他们那等于送美食上门,当然热烈欢迎。可是菜名翻译出了问题,英语没法准确翻译“麻婆”一词。还是他们简单利亮,干脆原封不动,跟我们翻译他们的“三克油,弄个马骑”一样,他们也来个“Mapo Tofu”,和汉语发音一样,只是没有汉语发音的抑扬顿挫。但是听起来蛮舒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陈麻婆豆腐的做法——陈麻婆的做法。
做麻婆豆腐的豆腐叫水豆腐。四川豆腐属于典型的南方豆腐,特色是嫩,歇后语“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水豆腐掉到灰堆里——吹不得也打不得”,都是形容豆腐的嫩。不像北方豆腐,可以秤钩勾着称重,硬实。
麻婆豆腐出名算是机缘巧合,说三个因由:
●当时的百姓生活水平不高,做菜舍不得放多少油。可是麻婆确是放油很多,那些挑油的棒棒们,空油篓随便沥沥就是一碗,正常够一家人十天半月做菜用,他们就一顿用了。而且还是菜油,做川菜最香的油。这个不经意的多油做菜法,后来成了川菜一大特色,至今还是,譬如网红王刚的“宽油”大法。
●牛肉虽少,却提升了豆腐的档次。单单豆腐,怎么弄也成不了大气候。牛肉的加入,就不一样了,素菜成了荤菜。
●陈麻婆的善良赋予了这道菜灵性。她的善良也体现在加牛肉,实心诚意的做来,就像家庭母亲做的饭,再怎么简单,也好吃的很。
她的做法很朴实,炒锅烧热菜油,炸香红辣椒末,放牛肉末炒到焦香,加水煮煮后放入豆豉和豆腐,焖到收汁出锅装盆,放蒜苗,撒花椒面成菜。
——现在改良版做法。
主材料豆腐不变,牛肉猪肉都可以,菜油换成花生油,多了豆瓣酱和葱姜香菜等调味料,水也换成高汤。烹饪顺序是:先热锅冷油炒牛肉末,炒到焦香加豆瓣酱,再出香加豆豉、辣椒面和姜米,然后加高汤,放入豆腐大火煮,再加酱油和盐调色调咸淡。然后勾芡,盛盆,撒花椒粉和葱花成菜。
——现代版麻婆豆腐烹饪注意事项。
由于材料和口味的百多年变化,如今的麻婆豆腐要做出当初的口味,起码要接近原来的味道,要在三个细节上把握好就行:
●豆腐。如今很多都是工业豆腐,传统豆腐越来越少。不是说工业豆腐不好,而是它实在没有了豆腐味,做不出正常豆腐菜的风味。所以,做这道菜必须的要用传统豆腐,南豆腐。有饭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都自己磨豆腐,值得点赞。
●用油。主要的是川菜传统的宽油做法,如今已经不适应了。不是不好吃,而是不健康。尽管这道菜要求使用花生油,但在很多饭店不容易做到,用的是最便宜的调和油,更不健康。
●牛肉。一定要用不打水打胶的健康牛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