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出现了三项突破(让子弹飞一会儿)
国产芯片出现了三项突破(让子弹飞一会儿)大家或许就不是很有头绪了吧。注意哦,机哥这里指的国产,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不是贴牌或者组装。这些机哥之前也跟大家讲了不少。相信以后的智能手机里,咱们自己研发生产的零部件,一定会越来越多的。but,如果咱们把目光放到电脑这个领域呢?
关注手机的各位机友,应该都发现了这样一个趋势。
现在智能机里的国产零部件,是越来越多了。
(华为Mate 30 Pro拆解 来源 iFixit)
而且,厂商们甚至不满足于从国内供应商采购,开始搞自研芯片。
这些机哥之前也跟大家讲了不少。
相信以后的智能手机里,咱们自己研发生产的零部件,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but,如果咱们把目光放到电脑这个领域呢?
注意哦,机哥这里指的国产,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不是贴牌或者组装。
大家或许就不是很有头绪了吧。
可是如果机哥告诉大家,咱们不仅有完全自主的硬件,还能组装出一台性能够用的电脑。
会不会有人觉得有些出乎意料?
这样吧,讲点实际的。
就假设机哥要组装一台真·国产神机,应该选些什么配置。
CPU和芯片组
这两年Intel和AMD在CPU上打得火热。
其实啊,咱们自己的CPU也在猥琐发育。
而且已经有了一些真正可用的产品。
比如,兆芯最新的KX-U6780A处理器。
16nm工艺制程,主频2.7GHz,多核性能大概是5年前的i5 7500的水平。
主板芯片组也是兆芯自主设计的,完全兼容现在x86架构的整套生态。
也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用的电脑生态,Intel和AMD都是x86架构的。
其他方面,也没有什么短板,还集成了核心显卡,影音办公问题不大。
装Windows系统、各种生产力软件都完全没有问题,甚至还能打打CS 1.6。
说起来兆芯的X86授权,还有点曲折。
机哥查了一波资料,简单给大家讲讲。
早年有个芯片公司Cyrix被Intel起诉侵权,打了一通官司后,最终双方和解。
双方签了专利的交叉授权,这里面就包括了x86架构的授权。
然后中国台湾的威盛(VIA)收购Cyrix,x86的授权就被继承过来了。
威盛又与上海合资成立了兆芯,所以兆芯也有x86的授权,真是有够复杂。
除了兆芯,拿到了AMD ZEN1架构授权的海光也是走的兼容这条路,不过它专攻服务器市场。
可是大家也都看到了,尽管已经是自主研发,但专利授权还是受制于人。
不想受制于人,就得完全从头开始研发自己的指令集架构。
于是就有了使用自研LoongArch指令集的龙芯CPU。
至于性能,龙芯3A5000处理器的水平大概也是5年前英特尔i5的级别。
主要是频率相对低了一些,只有2.3GHz-2.5GHz。
这个性能虽然算不上很强,但也完全够用了。
现在也可以买到搭载龙芯的笔记本产品,不过价格确实不太美丽就是了。
另外,为了解决兼容性的问题,龙芯还搞了一个二进制翻译系统,未来可以跑x86和ARM架构的应用。
机哥翻译一下,就是能用Windows和安卓的App。
这个做法和苹果的Rosetta系统比较类似,也是解决兼容性问题的主流方法。
总之,在桌面级CPU这块,其实也有不少国产可以选择,还有基于ARM架构的飞腾、鲲鹏,以及基于Alpha架构的申威。
限于篇幅,机哥就不一一介绍了。
内存和SSD
和CPU比起来,存储芯片方便情况就要好不少了。
首先是内存方面,咱们最有实力的选手是长鑫存储。
注意哦,内存的品牌和内存颗粒的生产商不是一回事。
市面上常见的内存品牌,比如金士顿、海盗船这些,用的其实是三星、镁光、海力士三巨头生产的颗粒。
所谓的颗粒,就是焊在内存条上的DRAM芯片。
内存厂商只不过是把它们组装在一起,然后加上酷炫的散热马甲,或者性能提升300%的RGB灯效。
而利润的大头,都给DRAM的制造商拿走了。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三巨头,之前机哥也讲过它们的离奇涨价理由。
但这回,咱不怕了。
我们有自己的DRAM制造商了,而且性能跟三巨头五五开。
比方说现在主流的DDR4内存条吧,常见的频率有2666、3200、3600MHz。
咱们国产的内存基本上都覆盖到了,甚至在价格上还有优势。
现在又赶上DDR5换代,说不定真能快马加鞭,冲击一下DRAM第四大制造商的位置。
技术类似的存储芯片上,咱们还有长江存储。
听名字可能大家可能有些陌生。
但其实很多人其实已经用过它生产的闪存芯片了。
因为长江存储也是华为的供应链厂商之一。
他们生产的64层256Gb NAND闪存被用在华为Mate 40系列手机里。
这里机哥提到了「64层」的说法,这其实就是NAND闪存制造商技术的提现。
其实层数很容易理解,闪存嘛,当然是容量越大越好。
但是芯片的面积就那么点大,所以就要堆层数,提高容量密度。
长江存储目前最先进的工艺已经堆到了128层,性能水平已经追上了国际大厂。
不过,国际大厂已经堆到了176层,咱们还得继续加快脚步。
独立显卡
前面机哥已经把国产的CPU、内存、固态硬盘都介绍了。
接下来就是游戏玩家最关心的显卡了。
毕竟这两年显卡市场乱成一锅粥,机哥也想要是有咱们自己国产的显卡就好了。
机哥的梦想有点难,但也确实在路上了。
国内最早推出自主研发GPU的厂商,是景嘉微。
几年前就已经推出了JM7201显卡,主要是为了给龙芯、飞腾这些国产的CPU做适配。
性能嘛,对标GT640,按照PC圈里的说法,就是「亮机卡」。
3D性能就别想了,这可是一块物理「防沉迷」的显卡。
后来景嘉微还发布了实验性JM9,参数上就要好看很多了,主频1.5GHz,显存8G,显存带宽128GB/s。
去年末,他们正式发布了JH920,基本上就是JM9的量产版本。
性能大概比英伟达GTX 1050稍弱一些,不过功耗只有30W。
除了景嘉微,最近还有两家公司发布了国产显卡。
一个是芯动科技的风华1号,有AB两个型号。
按官方的说法,这俩的理论性能分别接近于RTX 2060和RTX 2080。
不过目前,机哥还没有看到详细的上机实测。
倒是有一个统信UOS系统的适配认证,风华1号是他们目前测试过跑分最佳的国产GPU。
另外一家公司是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来头不小,是前英伟达的全球副总裁。
到目前为止,公布了三款产品,其中桌面级的是MTT S60。
具体参数机哥还没有查到,不过各种图形API和主流解码器基本上全支持。
他们对显卡的软件生态也相当重视,野心不小。
最后,就是这两家公司的新显卡,都没忘本,对咱们国产的CPU和系统的支持,那是绝对没话说的。
搞得机哥真有点小期待了。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组装一台纯国产的电脑了。
机哥给一套配置,CPU和主板可以用龙芯3A5000和对应的7A1000芯片组套装。
内存用长鑫存储生产的,固态硬盘用长江存储生产的。
再来一块景嘉微的显卡。
至于操作系统嘛,国内也有很多基于Linux开发的产品。
前面提到的统信UOS就是代表啦。
能用Linux的应用,能跑移植的Windows软件,还能运行安卓的App。
常见的一些软件都有,算是已经踏入了好用的门槛了。
甚至还提供了两套桌面UI设计,帮助Windows和Mac用户快速上手。
可能这样一台电脑,性能可能确实不咋地,可能也没啥性价比。
不过,机哥还是非常看好它们的。
毕竟,电脑的市场还有很多细分,对性能的要求没那么高,比如工业上用的。
并不是每一个市场都对性能有很高的要求,也因此给了咱们自己的计算机工业喘息和追赶的机会。
现实再骨感,梦想也还是要有的。
对于国产,机哥一直是同一个态度,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让子弹飞一会儿,总有一天国产会让大家大喊「真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