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生育会带来女性身心上的巨大变化,在重建过程中,女性要经历一些身心的艰难的时刻。比如习惯性地在育儿方面苛责自己。”李丹阳说,宝妈需要给自己减负,也需要家人、社会更大的支持。7年多来,年糕妈妈自媒体后台平均每天收到两千多条评论、私信。对于生育前后的女性,李丹阳有自己的洞察。关于奶爸的生活,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小品《全职爸爸》有所演绎,全职爸爸放弃事业、打不了游戏、长期缺觉,甚至忘了自己叫啥(习惯了被称为“某某的爸”),还要面对在职爸爸的嘲笑,“全职带娃啊,轻松,好轻松!”李丹阳看了小品有点感慨:“无论爸爸还是妈妈,带娃的付出一直被低估——带娃比上班轻松?带娃的价值不如上班?这是一种偏见。”李丹阳和她的团队在努力的一件事,就是为“带娃”正名。继而,为妈妈减负。李丹阳是两个男孩的妈,因老大叫“年糕”而得名“年糕妈妈”。她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2014年起,开设微信公众号“年糕妈妈”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1)

“带娃比上班轻松?带娃的价值不如上班?这是一种偏见。”李丹阳和她的团队在努力的一件事,就是为“带娃”正名。继而,为妈妈减负。

文 / 张大龙 王君权

纳博科夫有句话形容带娃,叫“苦役和极乐交织”。

那时,爱人薇拉在外打工,家里请不起保姆,纳博科夫在家陪娃,甘苦自知。多年后总结心得,他说,绞干尿布得“如网球场上反手抽击一般优雅地扭动手腕”。

关于奶爸的生活,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小品《全职爸爸》有所演绎,全职爸爸放弃事业、打不了游戏、长期缺觉,甚至忘了自己叫啥(习惯了被称为“某某的爸”),还要面对在职爸爸的嘲笑,“全职带娃啊,轻松,好轻松!”

李丹阳看了小品有点感慨:“无论爸爸还是妈妈,带娃的付出一直被低估——带娃比上班轻松?带娃的价值不如上班?这是一种偏见。”李丹阳和她的团队在努力的一件事,就是为“带娃”正名。继而,为妈妈减负。

李丹阳是两个男孩的妈,因老大叫“年糕”而得名“年糕妈妈”。她从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2014年起,开设微信公众号“年糕妈妈”做母婴科普。现在,她管理着一个350人的团队,运营着“年糕妈妈”微信公号、抖音号、微博等,总订阅用户数超过4000万(未去重)。

7年多来,年糕妈妈自媒体后台平均每天收到两千多条评论、私信。对于生育前后的女性,李丹阳有自己的洞察。

“生育会带来女性身心上的巨大变化,在重建过程中,女性要经历一些身心的艰难的时刻。比如习惯性地在育儿方面苛责自己。”李丹阳说,宝妈需要给自己减负,也需要家人、社会更大的支持。

生育中的一些事,妈妈只能自己承受

李丹阳在2019年生下老二,她将产前产后的经历、体验,写成一本书——《你的人生不该为怀孕让步》。书中名为“产后真相”的一章,讲述了这位母婴科普作家,在一个深夜受产后低落情绪侵袭——

生产造成多处伤口疼痛,仿佛台风侵袭后的小镇,满目疮痍,急需重建却无能为力;

激素水平极速变化,新生命到来的兴奋消失,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感越来越重;

几小时喂一次奶,喂奶原来比生产还痛,孩子哭闹会牵扯神经反应,睡不了一个囫囵觉;

上身漏奶,下身漏尿,掉头发,体型变化,各种对将来的焦虑念头,好像沼泽里的肥皂泡翻滚。

李丹阳在心里恨不得抽自己:叫你好了伤疤忘了疼,叫你非要生二胎!她给老二喂完奶,推老公起来拍奶嗝,老公又迷糊着睡过去了。

情绪一下翻涌上来,她不管不顾推醒老公,把孩子交给他,转身进了卫生间。

关上门,心情迅速转为自责——老公带娃一直算给力的——可身上疼痛袭来,又转头骂自己没出息:整宿整宿睡不好是自己,挺大肚子跑来跑去也是自己,身材走样的是自己,分娩痛喂奶痛的也是自己……

愧疚、怀疑、辛苦、委屈一起涌上来,混成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感,李丹阳蹲在卫生间嚎啕大哭。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2)

母婴科普作家李丹阳,产后经历了情绪低落的时刻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17年统计,在我国,50%-70%的女性都会经历产后情绪低潮,而最终发展成产后抑郁症的概率是10%-15%。

从年糕妈妈这些年收到的留言、评论来看,许多妈妈都会经历产后“真相实刻”。

“生育中有一些事情,只能妈妈自己来承受。”李丹阳非常认同纪录片《生门》导演陈为军的说法,“一个女人只要没生过孩子,不论她多大年纪,都还是小姑娘心态。可一旦生完孩子,女人就变了,她的身体会面临颠覆性的破坏。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但以往,一句“哪个妈妈不是这么过来的”,让这个问题变成了“房间里的大象”。有的妈妈留言说,觉得自己被骗了,早知道这么辛苦就不生了。

现在,越来越多人在公开讨论这个问题,李丹阳觉得这是一种进步。“把这个事说清楚,并不是渲染悲情——正视问题、理解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年糕妈妈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在讨论这些问题,定义它,并解决它。

比如分娩剧痛,但你可以打无痛,无痛是安全的;漏尿,要做凯格尔运动,严重的话要专门找医生;脱发,不要紧张,会长回来的;激素急剧变化,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如果持续低落,要看心理医生。

再比如,除了睡着后的“天使时刻”,人类幼崽需要时时刻刻、360度的关注。照看孩子久了,妈妈容易忘了自己,感到迷失。那么,就需要重新回到自己的感受上来,千方百计抽出点空,做些让自己愉悦的事,像打个瞌睡、洗个热水澡,像看会书、写写文章,甚至——开一个公号。

李丹阳的微信公众号“年糕妈妈”,诞生于2014年她生完老大后的情绪低落期。那段时间,她哄睡儿子后,独自在凌晨的夜色里,查询医疗典籍,写作育儿文章,发布在公号上。

李丹阳写作,讲求言而有据,论点背后定有权威材料的支撑。这份严谨,让她很快脱颖而出,四个月便积累下一万粉丝,继而是30万、100万、200万、500万、860万……

李丹阳现在还记得早期用户留言。一位妈妈说:到处找文章看,看了你的,才搞懂睡眠是怎么回事。一位原本不太会做饭的年轻妈妈,把李丹阳给年糕做辅食的步骤写了贴在冰箱门上,把孩子喂得饱饱的,家里人都觉得她棒。

写作和分享带来的成就感,像伸向泥沼的一条绳子,李丹阳狠狠抓住,奋力将自己带离陷阱。一日复一日,这也将她带到了千万级的订阅用户面前。

一位母婴行业资深观察家认为,女性怀孕后,对生育知识充满渴求。这些知识的获取路径,历经计生委培训、媒体,再到自媒体的变革。而在自媒体中,2014年以“年糕妈妈”为代表的母婴公号崛起,是一个开端。

有一群共同经历的人说说话,会好很多

妈妈们在年糕妈妈公号上学习育儿技巧,也在李丹阳身上看到一种可能——李丹阳团队的一些小伙伴称之为“产后的绝地反击”——这让她们觉得不孤单,觉得自己也可以。

江西宝妈慧香就是这么走出产后抑郁情绪的。

慧香全职8年,生育一儿一女。丈夫在外工作,慧香又当爹又当妈。妈妈们经历过的产后问题,几乎一样都没饶过她。生下老二后,她觉得自己快抑郁了。

慧香看到,李丹阳的微博推荐了谢莉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鼓励女性找到自己。她感到心头那点跃跃欲试的念头被点燃。

她一直试图改变丈夫,希望丈夫更多投入育儿,让她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而丈夫抱定“男主外女主内”。两人互相指责、吵架、冷战,一度闹到离婚。丈夫确乎不拔,她却终于想明白:只有靠自己来解放自己。

改变,从一件小事开始。

她在年糕妈妈App上听书,密密麻麻做了好几本笔记。这个过程,她觉得自己在倾听,在思考,“我思故我在”,那个叫慧香的个体存在被唤醒。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3)

慧香在年糕妈妈APP上听书后做的笔记

她抱着孩子健身,摸索出经验:“靠墙深度、爬楼梯这样的动作可以背着宝宝,但俯卧登山这样的动作就不行,宝宝会从前面掉下去”,4个月从150斤减到110斤。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4)

慧香背着孩子健身

她决定卖橙子,跟朋友借了5000元,当年春节前3个月,卖掉2万斤。此时丈夫生意不顺,开始有所反思,第一次在回家后做起了家务。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5)

借钱贩橙子卖,生意不错

慧香平时教儿子学洗碗、收拾房间,教导儿子平等对待女性,“一定要会做家务,一定要承担家庭责任”,她不希望另一个女性经历自己的挣扎。

慧香的故事在年糕妈妈公号上发布后,引来几千条评论,许多人泪目,说看到了希望。

“让这些妈妈知道,原来我不是一个人,是很重要的,让她们有归属感、寄托感。看到其他妈妈在困境中脱身,对她就更是一种鼓舞。”团队高级总监林晗说。

有一些妈妈,看着李丹阳团队的文章、视频,加入了进来。

唐远碧是2016年进公司,现在负责IP。她怀孕时在某大厂工作,休完产假回来,同事们已升职,而她还在原地。家庭关系、育儿、工作,三重问题缠在一起,让她非常焦虑。

果断投身年糕妈妈后,她每天在留言里看到宝妈们类似的困惑,在想办法开导和帮助别人的同时,她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开了。

负责微信公众号的韩蕾,是在儿子两岁时加入的。她满意这份工作,觉得上班还能捎带着学怎么带娃,算是件一箭双雕的事。

“我面试过很多希望重新回到职场的全职妈妈。”林晗说,她们几乎都曾四处碰壁。

候选人娇娇曾任职于一家主流媒体,但在家三年生完二胎,被有的面试官诘问:“你这几年就啥都没干?现在的变化你早就跟不上了。”

有个概念叫“工断妈妈”,说的就是这些人,因为生育、带娃,经历了职业生涯的中断、停滞,回归之路异常艰难。

收到年糕妈妈的offer时,娇娇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在家待了三年,连件合适上班穿的衣服都没有。”

在年糕妈妈,不止是内容团队,大部分岗位都欢迎妈妈:有同理心、懂用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过来人的共识,妈妈们在职场上往往更投入——“和带娃比,工作那点强度算啥?”

年轻女孩中也有恐孕的,但在年糕妈妈待着,看得多了,胆子也大了起来。负责美编设计的晨晨,很早得知分娩痛感仅次于烧伤,不敢生,为此拖着晚结婚。到了年糕妈妈,她知道无痛分娩效果很好,也安全,就不怎么怕了。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6)

年糕妈妈的团队里好多宝妈

“100分妈妈”是个大包袱,很多人被压倒

在年糕妈妈的后台留言里,最常见的一个话题是:“我XX没做好,我还是个好妈妈吗?”

这个XX,可以小到“几顿饭宝宝不爱吃”“某两天没做睡前阅读”等各种琐事。

一次,后台出现了两条留言,关于孩子不肯睡觉。

一位全职妈妈反思:是不是因为我白天带孩子太久,晚上孩子太黏我,所以不肯睡?

同时,一位职场妈妈也反思:我白天上班,是不是孩子太想我了,所以晚上黏着我不肯睡?

“孩子不肯睡有很多原因,但妈妈都在怪自己。”李丹阳说,许多女性在怀孕成为妈妈后,面临着一轮轮铺天盖地而来的自我责备、困惑、拷问和留待她们自己消化的沮丧。对她们来说,要抽离出来客观看到这点很难。“妈妈本身就够累了,这些求全责备,很可能会把自己压垮。”

妈妈苛责自己,有些是受了偏见影响,如孩子有任何成长需求都归因母亲,“女人主要价值不就是带娃吗”,而一味歌颂“母爱伟大”“妈妈万能”,也是一种压力。

甚至,自媒体、媒体提供的各种养育建议、自我提升方法,如果非要当成标准答案,要求自己百分百做到,也会是一种压力。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7)

年糕妈妈的一期母亲节主题策划

2020年,李丹阳写了篇文章,讲自己产后如何抽空锻炼和学习。后台两位妈妈留言引起她的注意——“我们也想像你那样既带孩子又锻炼,追求自我成长,但没时间,太累了,感觉自己很差劲”。

李丹阳看了很难过,想起平时输出一些带娃旅游、玩耍的视频,也会有人评论,“凡尔赛”“别人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痛定思痛,她写了一文答复《糕妈:今天,我要向这两位妈妈说声抱歉》。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8)

她想表达的是,自己只想提供一种参考,千万不能当成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种合理存在。

李丹阳开始反思育儿科普这件事。

一方面,科学育儿知识,确实能帮助到宝妈和宝宝。比如哄睡知识,宝宝哄睡顺利,妈妈能多睡点;比如“坐月子可以洗澡、可以开空调”,妈妈坐月子可以少受点苦;比如宝宝语言学习力极强,妈妈就不用担心孩子跟着老人学土话。

但另一方面,“怎么做最好”说多了,若事事要求精确,就会制造焦虑。

李丹阳和团队开了半天会,决定创作一些反焦虑的内容作为平衡。

做反焦虑,是需要决心的。制造焦虑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好的阅读数据,可是,毒鸡汤又怎能长久?年糕妈妈推出一批反焦虑的文章、视频——

如何做到,三四天不洗头,头发看着还不油腻?

冷冻肉丸、饺子,可以一次多做些冻起来,不想做饭时拿来热给孩子吃。

……

没想到的是,这些内容的阅读、播放数据都很好。年糕妈妈视频号目前百万以上播放量的短视频有十条,一半都是反焦虑题材。其中,播放量破亿的一条,是关于一对不做饭老夫妻的。

一位妈妈留言:感谢糕妈的贴心,晚上在公交车上泪流满面。带娃两年多,第一次留点时间给自己。把孩子交给婆婆,做瑜伽,玩手机,睡了一觉,醒来天还没亮,好久没有如此真实地感到自己还活着。

爸爸带娃,多方受益

小品《全职爸爸》里有一幕,几个全职爸爸聊天,一个问:“是不是老被媳妇说,笨手笨脚啥都干不好?”

另一个点头如捣蒜:“对呗!”

不难发现,在这样的限定情境里,除了性别被换成“爸爸”,此类困境,都还是属于“妈妈”的。

年糕妈妈公号有一个专栏,“妈妈故事”,有一期的主角破天荒地写了一位爸爸。受访的爸爸是一名国企的工人,由于上的是夜班,白天就负责带娃。

他感慨,“喂奶、哄睡、换尿布、分辨孩子为什么哭,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熬的是,如何陪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婴儿,度过漫长的一天。”

他的妻子事业发展得很好,薪水是他的两倍。最终,在孩子6岁的时候,夫妻俩离了婚。他把车子、房子、孩子都给了妻子,净身出户。

发布这个故事时,李丹阳写道:

虽然今天的主角是爸爸,但本质上,依旧是个典型的“妈妈故事”。妈妈的角色,并不在于性别,它是被塑造的结果。

在这里,“妈妈”成了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孩子的“第一照料人”,也许是爸爸,也许是老人,这个和孩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身份,始终意味着极大的压力和牺牲。

带娃的付出不被承认,这是要纠正的社会偏见,而出路在哪?社会的系统性支持很重要,家庭内部的重新分工也很重要。

这也是年糕妈妈想要推动的改变。正如这个故事的评论区,大部分妈妈在表示对该爸爸的欣赏和支持,有人说,“这么好的老公给我吧”,也有妈妈认为,自己家老公带娃时间更多,挣得比自己少,但是她深知带娃不易,自己高薪“功勋章有老公的一半”。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9)

在李丹阳看来,从科学角度,爸爸带娃,多方受益。爸爸的陪伴,对于孩子智力、人格发展非常重要;亲密的亲子关系,能给爸爸和孩子带来满满幸福感;并且,能给妈妈喘息之机。

年糕妈妈不断输出“爸爸带娃”系列内容。有价值观层面的,强调“带娃的爸爸最性感”“会带娃的爸爸才是成功男人”;有方法论层面的,建议“适合爸爸带娃玩的游戏”等等。

李丹阳的先生林威,是年糕妈妈公司的CEO,被动员出来拍摄短视频,因为“以前再怎么写文章喊爸爸要带娃,也不如真实展示爸爸带娃的场景有说服力”。

林威是浙大出身的理工男,平日给孩子讲解天文知识,用生活用品做绚丽游戏,负责阅读绘本哄睡……他自己的感受是,陪伴两个娃娃的过程,帮他解开了童年时缺少父母陪伴的一些心结。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10)

李丹阳的先生林威,带娃是一把好手

负责公号的韩蕾注意到,现在后台收到的爸爸留言越来越多。半年前,有篇文章讲一个异地婚姻的妈妈故事。最近的消息是,这位爸爸看到了文章,才知道老婆带孩子的不易。他辞掉了外地工作,一家人重新生活在一起。

越来越多老人,主动学科学带娃

除了爸爸,老人是妈妈另一个强大的战友。

关于隔代养育矛盾,不少网友热议的核心是吐槽,而年糕妈妈说得最多的是体谅老人、感谢老人,《有种没良心,是认为老人带娃理所当然》《老人带娃最让人感动的瞬间,看完想哭……》《老人带娃,该不该给钱,给多少?》……

李丹阳团队曾经从老人视角调研“帮儿女带娃”这件事。老人背井离乡,来到儿女家带娃,要克服身体疲惫和环境陌生,但常常因带娃理念差异落埋怨。

再者,像“老人喂饭”“老人说土话孩子跟着学”等问题,并不适合用育儿知识对或错来简单处理,还涉及家庭关系。“其实,不妨把心放宽,只要带的时候做得科学,问题不大。孩子是有很强弹性的。”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11)

李丹阳父母和她的娃

事实上,老人也并不总是守旧。韩蕾从后台观察到,留言里,有很多老人帮忙带娃的故事,宁波外婆李慧娟就是一例。

李慧娟帮女儿带娃,却因喂饭问题闹了别扭。女儿看到年糕妈妈文章《让人唏嘘的祖父育儿日常,别再黑老人带娃了!》,有所反思,主动找妈妈冰释前嫌。可是,随后几天,李慧娟心里依然很不平静。

李慧娟想起,自己曾在带娃方面“很前卫”。

1981年怀女儿的时候,听计生老师说吃苹果对胎儿好,她每天花7毛钱买一个苹果吃——当时一个月工资才29元。

家里老人说她馋,吃这么贵的东西。李慧娟不慌不忙,对过来传话的老公表态:“现在必须吃,生完我不吃。”

女儿健康聪明,李慧娟对自己的养育经验颇为自豪,也受到姐妹们的赞扬,怎么现在一不留神就变成“守旧”了呢?

李慧娟决定与时俱进,关注年糕妈妈公号,空闲时间对同样带娃的老姐妹进行“技术赋能”,再次站上科学养娃的潮流前沿。

年糕妈妈的用户研究人员说,读者中老人越来越多了,评论、留言也会提到,家里老人戴着老花镜看公号、做笔记、做辅食。

无论是妈妈、爸爸,还是老人,带娃都是一件需要投入巨大精力、体力的事,也是人类延续不可或缺的一环。

“带娃的价值,应该像工作一样的,得到公正的评估。”李丹阳说,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这件事,说明时代在进步。

也仍有人困惑:那么辛苦,你为什么还要生孩子?

“成为母亲,是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和人生经历。在孩子身上,你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依恋,感受到自己爱的能力,你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开始为自己和另一个生命负责,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丹阳说,她最喜欢《孩子是个哲学家》里读到的一段话:

为人父母,你并非被罚为奴隶,而是被赋予照顾一个孩子的特权,以及再次成长的可能。

李丹阳说孩子起床(年糕妈妈李丹阳)(12)

李丹阳一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