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吟诵起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些诗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1)

杜牧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2)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吟诵起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些诗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史载杜牧为京兆万年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历史学家缪钺在《杜牧传》中考证,杜佑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葬于长安城南少陵原祖墓。《咸宁县志·陵墓志》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其墓建国后尚存,在司马村西南,高约7米,面积约1亩,墓顶有一大树,60年代平毁。

近日,于西安举办的“杜牧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定杜牧墓在西安长安区司马村。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4)

杜牧文化研讨会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5)

杜牧墓祭拜

西安有着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古代长安出过70多位宰相。但是与白鹿原相比,同样具有文化底蕴的少陵塬名气却小得多。虽然杜牧名满天下,种种原因当地文物部门一直未能确定墓址。而司马村村民早前没人对文物有概念,村民盖房子缺土,或是给饲养棚垫圈,墓土慢慢被人挖掉,七米高的墓土被挖空了,才有了而今变菜地的窘境,有网友编了首诗来表达这种窘迫: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坟前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荒凉菜地无人浇。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6)

西安长安区司马村杜牧墓

这位将晚唐诗歌推向新高峰的大诗人在生前重病时曾作《忍死留别献盐铁裴相公二十叔》一首,给他的姐丈裴度,请求打发他的后事。其中有这么一句:“孤坟三尺土,谁可为培栽?”——自己死后,有谁会给自己墓冢培上三尺新土呢?没想到千年之后,“孤坟三尺土,谁可为培栽?”竟一语成谶。

贞元十九年,他出生于长安一个望族之家。当时有谚云:“长安韦杜,去天尺五。”韦即韦应物一族,杜即杜牧一族。“去天尺五”,意距离皇天之近。杜家地位之显赫,可想而知。

其祖父杜佑,贵为宰相,权倾朝野。同时,杜佑还是一位大文人。一部《通典》,是他所著,洋洋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体例最为完备的政书。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也使他成为后世人在研究国学时一个绕不开的历史人物。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7)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8)

“城中有大第万卷书满堂”是他家文化氛围的写照。在终南山下,更有“数亩园林好人知贤相家”风景如画的别业。杜牧从小就在这优越的环境中读书生活,是令别人不能企及的。

加之杜牧好学,“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杜牧早早就名满京华。二十三岁作的《阿房宫赋》,是古今名赋鸿篇,被人们世代传颂。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9)

他还文武兼修,一部《杜牧注孙子》展现他出众的武略才能,并被运用于当时的军事行动中。他才华横溢,“取官如驱羊”,二十六岁就进土及第。诗“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年才俊形象跃然纸上。

他有经邦济世的志向,“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他一生都在仕途和官场奔波。据现代人统计,他一生在朝廷和地方担过二十几个职位,最高官至州刺史和中书舍人等。他深恨官场的腐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子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诗句是对腐败的揭露和讽喻。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10)

杜牧生于长安,卒于长安,自作墓志,也显示了文人看轻生死的豁达和畅快。当然,杜牧的声誉,不在政绩,而在文学和诗歌。

《樊川文集》,收录文章四百五十余篇,辉煌伟哉,彪炳史册。历代都有印刷行世,是中华民族巨大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经多方努力,当地保护杜牧墓的工作即将开展,将对墓地遗址周边环境进行改善,同时将在遗址上建立墓碑以及杜牧铜像,预计明年清明节前夕再次举行祭拜典礼时,整体保护工作将会全面完成。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11)

杜牧画像

附: 《新唐书·杜牧传》

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其辞曰:生人常病兵,兵祖于山东,羡于天下。不得山东,兵不可去。山东之地,禹画九土曰冀州;舜以其分太大,离为幽州,为并州。程其水土,与河南等,常重十三,故其人沈鸷多材力,重许可,能辛苦。魏晋以下,工机纤杂,意态百出,俗益卑弊,人益脆弱,唯山东敦五种,本兵矢,他不能荡而自若也。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冀州,以其恃强不循理,冀其必破弱;虽已破,冀其复强大也。并州,力足以并吞也。幽州,幽阴惨杀也。圣人因以为名。黄帝时,蚩尤为兵阶,自后帝王多居其地。周劣齐霸,不一世,晋大,常佣役诸侯。至秦萃锐三晋,经六世乃能得韩,遂折天下脊;复得赵,因拾取诸国。韩信联齐有之,故蒯通知汉、楚轻重在信。光武始于上谷,成于鄗。魏武举官渡,三分天下有其二。晋乱胡作,至宋武号英雄,得蜀,得关中,尽有河南地,十分天下之八,然不能使一人度河以窥胡。至高齐荒荡,宇文取之,隋文因以灭陈,五百年间,天下乃一家。隋文非宋武敌也,是宋不得山东,隋得山东,故隋为王,宋为霸。由此言之,山东,王者不得不为王,霸者不得不为霸,猾贼得之,足以致天下不安。

天宝末,燕盗起,出入成皋、函、潼间,若涉无人地。郭、李辈兵五十万,不能过邺。自尔百余城,天下力尽,不得尺寸,人望之若回鹘、吐蕃,义无敢窥者。国家因之畦河修障戍,塞其街蹊。齐、鲁、梁、蔡被其风流,因以为寇。以里拓表,以表撑里,混澒回转,颠倒横邪,未常五年间不战。生人日顿委,四夷日日炽,天子因之幸陕,幸汉中,焦焦然七十余年。运遭孝武,澣衣一肉,不畋不乐,自卑冗中拔取将相,凡十三年,乃能尽得河南、山西地,洗削更革,罔不能适。唯山东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岂天使生人未至于怗泰邪?岂人谋未至邪?何其艰哉!今日天子圣明,超出古昔,志于平治。若欲悉使生人无事,其要先去兵。不得山东,兵不可去。今者,上策莫如自治。何者?当贞元时,山东有燕、赵、魏叛,河南有齐、蔡叛,梁、徐、陈、汝、白马津、盟津襄、邓、安、黄、寿春皆戍厚兵十余所,才足自护治所,实不辍一人以他使,遂使我力解势弛,熟视不轨者无可奈何。阶此,蜀亦叛,吴亦叛,其他未叛者,迎时上下,不可保信。自元和初至今二十九年间,得蜀,得吴,得蔡,得齐,收郡县二百余城,所未能得,唯山东百城耳。土地人户,财物甲兵,较之往年,岂不绰绰乎?亦足自以为治也。

法令制度,品式条章,果自治乎?贤才奸恶,搜选置舍,果自治乎?障戍镇守,干戈车马,果自治乎?井闾阡陌,仓廪财赋,果自治乎?如不果自治,是助虏为虏。环土三千里,植根七十年,复有天下阴为之助,则安可以取?故曰:上策莫如自治。中策莫如取魏。魏于山东最重,于河南亦最重。魏在山东,以其能遮赵也。既不可越魏以取赵,固不可越赵以取燕。是燕、赵常取重于魏,魏常操燕、赵之命。故魏在山东最重。黎阳距白马津三十里,新乡距盟津一百五十里,陴垒相望,朝驾暮战,是二津,虏能溃一,则驰入成皋,不数日间。故魏于河南亦最重。元和中,举天下兵诛蔡,诛齐,顿之五年,无山东忧者,以能得魏也。昨日诛沧,顿之三年,无山东忧,亦以能得魏也。长庆初诛赵,一日五诸侯兵四出溃解,以失魏也。昨日诛赵,罢如长庆时,亦以失魏也。故河南、山东之轻重在魏。非魏强大,地形使然也。故曰:取魏为中策。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兵多粟多,驱人使战者,便于守;兵少粟少,人不驱自战者,便于战。故我常失于战,虏常困于守。山东叛且三五世,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沉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至有围急食尽,啖尸以战。以此为俗,岂可与决一胜一负哉?自十余年凡三收赵,食尽且下。郗士美败,赵复振;杜叔良败,赵复振;李听败,赵复振。故曰:不计地势,不审攻守,为浪战,最下策也。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

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牧才高于位,郁郁不乐。古之才学不为当世所识,而能流芳千古者,盖如此也夫。

杜牧墓地多少米(杜牧墓在菜地被确认)(12)

(资料编选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