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二汽有什么发展(宋楠独家图说二汽)
未来的二汽有什么发展(宋楠独家图说二汽)以上为图片为“二汽”东风厂的“总厂办公大楼”和“产品设计大楼”。至1990年代,高起点的“二汽”东风厂已建设为“复杂且庞大”的军民两用汽车研发、生产、储备、转运综合集团。“二汽”从1952年开始立项,至1969年建设,终于在1975完成EQ240(载荷2.5吨)型6轮驱动越野卡车的定型和量产。代号为“25Y”的2.5吨载荷EQ240越野卡车,从1976年进入解放军装备体系服役,众多改型依然在我军服役。“25Y”的研发成功,也拉开了 “二汽”东风厂50年如一日的为我人民解放军提供最可靠的轮式军用装备发展史。“二汽”的选址经过多轮删选,最终确定在西安、重庆、贵阳同为中国大“三线”建设的核心区域的十堰。无论从哪个维度看,仅有1条铁路和公路进出产厂区的十堰地区,面对来自苏联、南朝鲜、台湾的威胁系数远低于东北、北京和沿海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二汽”从1952年立项开始,至1975年量产了第一款E
《宋楠:图说“二汽”大东风的“军民融合”发展史》一文中,大部分图片资料为笔者翻拍自“二汽”东风厂相关厂史和相关资料。其中“EQ240系列军用越野车“百万公里”全国范围路测,更是全网首次发布(高清大图)。本文旨在通过对“二汽”历史回顾,更好地让读者了解大东风厂过去的辉煌,以及当下为中国国防建设,我人民解放军装备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
文中发布的所有电子版图片为电动GO网主编宋楠拍摄,首发汽车之家车家号,禁止任何网站或公众号转载。
本文分为4大板块内容:
“二汽”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简称,后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最早于1952年11月,就提出过了在远离东北(此时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爆发2年)的中国内陆腹地,修建一座军用车辆生产厂(基地)计划。实际上“二汽”的建立,实际上市作为极端困境下,建设1座用于“一汽”备份的军用车辆生产、存储和转运基地。
“二汽”从1952年开始立项,至1969年建设,终于在1975完成EQ240(载荷2.5吨)型6轮驱动越野卡车的定型和量产。代号为“25Y”的2.5吨载荷EQ240越野卡车,从1976年进入解放军装备体系服役,众多改型依然在我军服役。“25Y”的研发成功,也拉开了 “二汽”东风厂50年如一日的为我人民解放军提供最可靠的轮式军用装备发展史。
“二汽”的选址经过多轮删选,最终确定在西安、重庆、贵阳同为中国大“三线”建设的核心区域的十堰。无论从哪个维度看,仅有1条铁路和公路进出产厂区的十堰地区,面对来自苏联、南朝鲜、台湾的威胁系数远低于东北、北京和沿海地区。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二汽”从1952年立项开始,至1975年量产了第一款EQ240型越野卡车,将近20年才完成厂区建设、设备安装、车型设计和量产。期间,由中央组织部和“一机部”统一协调,第一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床厂、洛阳拖拉机厂、沈阳重型机器厂、武汉锅炉厂、南京汽车配件厂、长春客车车辆厂以及2个石油机械厂等20多个单位的技术骨干被划归“二汽”。甚至“南汽”直接负责“二汽”新车型的预研以及相关技术的储备。
至1990年代,高起点的“二汽”东风厂已建设为“复杂且庞大”的军民两用汽车研发、生产、储备、转运综合集团。
以上为图片为“二汽”东风厂的“总厂办公大楼”和“产品设计大楼”。
纯粹的胶片照片,独有的80年代色彩,反映出“二汽”东风厂1980年代发展鼎盛时期的厂容厂貌。
“二汽”厂史段落1:
1958年6月,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全面停战,国民经济开始全速发展。“二汽”的建设计划被重新提出。此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斗部队将成建制归国,为了安排相关部队时,在毛泽东授意下,一个师到江南建设“二汽”。李富春副总理指示,“长江流域就湖南没有大工厂,二汽就建在湖南吧!”。该年底,一机部六局(即汽车局)组织力量在湖南开展了选址工作。
1960年2月3日,六局向一机部写出建厂若干问题的报告。“二汽”建设工作于1957年再次停滞。1958年,中央又重新提出上马。此后的1959年、1960年,中央相关部委牵头对“二汽”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复同意筹建“二汽”,甚至还办了一个800人的技工训练班,但由于“3年自然灾害”以及中苏关系破裂,国民经济增速回落,二次上马的“二汽”筹备工作又一次停滞了。
“二汽”厂史段落2:
1969年9月28日,“二汽”正式开始建设。建立和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们一直关心的大事。在前两次计划目标未能实现的情况下,党和国家并未放弃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设想。1964年,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意见时,又提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项目。随后,第一机械工业部作出筹建二汽的决定。1965年4月10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党组正式向党中央并周恩来总理写出报告,建议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内地建设一个能生产1吨至8吨的各种载重汽车的中型汽车生产基地。7月16日,又向党中央并周恩来总理报送了《关于中型载重汽车生产基地第二汽车厂的建设方案》。
左上:“底盘零件厂”
右下:“总厂资料大楼”
“二汽”厂史段落3:
1965年9月,“二汽”建厂的选址计划再次被提出。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于1965年12月21日发出《关于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的通知》。筹备处成立后,各项筹备工作全面铺开,进展迅速。无论是工厂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准备、产品、工艺、设备、材料的准备,还是建厂纲领和建厂方针的制定,都卓有成效地展开。
规划清晰,科学布局的厂区公路。
“二汽”厂史段落4:
“二汽”的建厂方针很清晰,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布局、品种、产量和技术水平大翻身。“二汽”的建设从之前的规划为全能厂,提升为专业厂并扩大各专业厂的职权。建成之后的“二汽”要与研究、设计、试验机构,实行设计研究、试验试制和生产相结合。
底盘零件分厂满足“二汽”建设之初和之后20年所有车型配套生产任务。
“二汽”厂史段落5:
“二汽”在工厂管理理念高于当时的“一汽”、“北汽”和“南汽”,避免已经又存在的弊端。在产品开发方面,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最终用户出发。对利用引进技术国产化的车型进行总结,自行设计并建立符我国国情的汽车系列。
“二汽”拥有了国内为数不多的摇臂式转向机壳体自动生产线。
“二汽”厂史段落6:
1969年初,在湖北省的十堰市召开了“二汽”建设现场会议,成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总指挥部。下半年,十万建设大军陆续进入十堰基地,9月28日,大规模施工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意味着自1952年立项的“二汽”开始建设了。
1.2万吨锻压机组,“二汽”获得加工更大排量的军用动力总成。
“二汽”的底盘零件分厂内,建有前转向桥、第2、3驱动桥合装线。
上图为第3驱动桥合装线特写。
黄色箭头:气压制动分泵
白色箭头:制动杆
绿色箭头:轮毂内的制动蹄片
红色箭头:可以使用双边轮的轮毂
上图为“二汽”发动机厂的缸体加工自动线。包括缸盖、缸体、活塞、连杆以及火花塞等发动机配件,“二汽”拥有全部生产能力。
上图为“二汽”传动轴自动生产线中央控制台。地毯、红白蓝专线电话、硕大的电子管式控制台,充满1980年代所特有的气息。
即便是改革开放时期的1980年代,“二汽”敢于砸重金引入传动轴生产线,不仅体现出领导所具备远见卓识的气魄,更是对在售的各个车型的销量充满信心。
从1969年开始基建,1975年EQ240越野卡车量产,再到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二汽”可以独立生产全部所需零配件。发动机、变速器、分动器以及驱动桥在“一汽”CA-30系列越野卡车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二汽”自主生产的风神6100系列135马力发动机,为EQ240型越野卡车,以及后续多款军(民)用载荷5吨、8吨甚至10吨卡车。风神6105系列165马力发动机,用于载荷8吨、10吨以及15吨重型卡车。
曾几何时“二汽”生产的东风牌轮胎,不仅配给“二汽”自行生产全部车辆,还出口外销多个国家。
“一汽”、“北汽”、“南汽”都有建立自己的配套厂商。唯独“二汽”的散热器分系统车间,率先改为自动化生产。
0/50
配合不同车型,“二汽”生产不同材质、不同散热效率的散热器。上图为呆集成至散热器的锡质散热鳍片。
上图为从散热器生产线完成装配的全铜制散热器总成特写。“二汽”的散热器生产线,可以根据不同车型批次,半自动生产铝制和铜制散热器,并向服务站提供不同状态的分总成用于维修。
上图为发动机 变速器构成的动力总成,在“质量门(检测线)”进行模拟运行检验。模拟动力总成在挡位时间,处于不同工况运行,以此检查各个分系统是否存在故障,是否达到设计参数和性能。
红色箭头:处于台架上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上水管
白色箭头:处于台架上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下水管
绿色箭头:4前速手动变速器换挡杆(确实换挡杆头)
蓝色箭头:4前速手动变速器动力输出端(叉型法兰)
基本上“二汽”的动力总成“质量门”的检验流程和参数表定,与今天现代化发动机工厂的质检过程相当。只是受时代限制,“二汽”的动力总成检验细节有些粗糙。
重型机械加工,人工组装的车架,在保证整车载荷和工作强度同时,还要应对超载的可能。
“二汽”的车身焊接自动线,可以生产“短头”、“长头”、“双排”、“单排”等不同形式的驾驶舱以、后货箱甚至大型的军用方舱。
左上图:车架反扣状态,后驱动桥从上而下吊装至车架进行合装
左下图:驱动桥和车架合装完毕后进行翻转,便于其他分系统装配
右上图:发动机 变速器构成的动力总成吊装至车架
右下图:驾驶舱焊接与动力舱进行合装(固定与车架)
上图为2名女工对EQ140民用卡车的动力舱进行合装。
黄色箭头(上):待装的直列6缸EQ6105型发动机(135马力)的圆形空气滤清器
蓝色箭头:固定于两侧翼子板的外反光镜支架(反光镜未安装)
白色箭头:可由内向外单独开的挡风玻璃(总成)
黄色箭头(下):为了保护漆面,安装发动机分系统时的保护垫
贯穿整个1970、1980、1990年代,“二汽”制造的EQ2XX系列军用载具和EQ1XX系列民用卡车,与“一汽”CA系列、“南汽”跃进系列以及“北汽”BJ-212系列车型,一同成为中国国防和经济建设的主力。
在1980年代之前,“二汽”的车型以EQ240系列军用车和EQ140系列民用车为主。进入1980年后“军队建设让位于经济发展”时代,“二汽”响应国家建设方针,对将更多经历转向民用车辆的研发和生产。为了符合“流行趋势”,“二汽”的新车型的研发引入了更科学的模式。
上图是“二汽”的设计中心内,对不同车型进行研发场景。图中1:1的驾驶舱模型,为5吨载荷EQ140改款车型。作为EQ140最新改型的“5吨”民用车,驾驶舱采用更舒适的“真皮”座椅,全黑的塑料仪表台更人性化。
至1980年代,第二汽车制造厂共建设办公大楼、产品设计大楼、资料大楼、传动轴厂、底盘零件厂、发动机厂、车桥分厂、底盘零部件分厂、钢板弹簧分厂、标准件分厂、总装配分厂、黄龙电站、丹江水坝、花果水厂、变电站、电视台以及职工宿舍。至1990年代,“二汽”顺应市场潮流,迎合国际发展趋势增设了“二汽”技术中心、“二汽”技术装备中心和“二汽”教育中心等重要分系统。
2、“二汽”主力生产车型(截至1990年代):
上图为老状态(1970年代)的量产版EQ140型“5吨”车外观设定。与车身同色的前进气格栅,与那个时代特有的“黑、蓝、绿”主色调相呼应。
上图为新状态(1980年代)的量产版EQ140型“5吨”车外观设定。米色的外观主色调,与黑色涂装的进气格栅,遥相呼应且对比显著。这一“双色调”的外观设定,完全领先于同时代的CA系列和NJ系列民用车。
EQ240系列越野军用卡车服役之后,即刻参加了对越作战用于牵引122mm口径重型火炮,往来于前线各预设炮兵阵地。由于EQ240车技术优势,较同时装备的CA-30A更可靠耐用,给参战官兵留下深刻印象被誉为功臣车。
1980年代“二汽”向民用市场发力,以EQ140卡车为基础,扩展出不同吨级、不同驱动桥数量几十种变形车和出口用右舵车。
上图为1987年早些时候,“二汽”自行研发和生产的不同级别EQ系列改型车以及商用客车“集体照”。
单从产业布局来看,“二汽”以超越“一汽”,拥有完整的分系统供应商,及侧重不同功能的改型配套厂。可以在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甚至量身订造的改型车。
为了满足1、2、3线城市,郊区县的公交市场和需求,“二汽”以EQ640型客车为基础扩展出十余种2桥单机客车和3桥“大通道”客车。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国内旅游市场急需更舒适的中高级旅行客车。“二汽”引入日、美等国客车技术,研发外观与内饰与国际接轨的相关车型。
以“二汽”EQ140C型客车载具为基础改型流动售货车,用于大型群体性活动的售票和售货临时应用。
全封闭铰接式客车,可以满足1、2线城市大运力公交市场需求。
全挂牵引式炊事车,采用“二汽”EQ140卡车和自行制造的挂车改型而来,适合厂矿机关单位棘突出游配套使用。在先奎物质贫乏、汽车尚未进入家庭市场的1980年代,这种炊事车很难大规模推广。反观当下,私家车成为家庭生活一部分,自驾出游不可或缺。这种全挂式炊事车布置在交通较为不便的景区,有利于形象提升并可解决饮食需求。
直到1990年代晚些时候,“二汽”制造的这款炊事车,仍然被大庆油田使用。分布在大庆区划内的众多石油钻井平台,为“24小时连续工作,3班到”的工人提供最及时的饮食服务。
自带魔性的上图,或许就是某家国企厂领导带队,员工搭乘高级旅行客车出游,牵引炊事车在海边提供“煎烤烹炸”饮食服务的最好写照。无论构图,还是布景,都堪称1980年代独具特色的写照。
自装集装箱式垃圾车,装载起卸全流程。
采用“二汽”EQ140载具,适配客车外观特征的平头单排驾驶舱 工作舱的专用货车,可用于转运蜜蜂养殖、转运需求。稍加改型即可成为特殊商用货运用途。
“二汽”的EQ240型2.5吨载荷越野卡车和EQ140型5吨载荷卡车,大批量用于1979年爆发的对越作战。在随后的1979年-1989年的“十年两山轮战”,“二汽”有开发出适用于对越作战前线和后方基地往来的大型救护车。
同时期,南汽、北汽以及一汽都应急开发出不同载荷的小、中、大型救护车。甚至为了应对多雨泥泞的广西和云南前线路况,少批量进口德军使用的姆尼莫克越野救护车。为此,“二汽”在EQ240载具基础上,换装客车上装,改型具备相当越野能力的大型4轮驱动救护车。解决了前线伤员野外手术和转运的应急需求。
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空调冷藏车,由“二汽”EQ245型3.5吨载荷的军用载具改型而来。
增加悬架高度,提升通过性(夸张的离地角度)并增开后尾门的设定的农村通勤客车。
从1969年4月破土动工建设,至1990年代晚些时候,第二汽车制造厂”获得了全国各兄弟单位大荔枝园。用“聚宝”的方法,广泛采用了国内外最新工艺(相对同时期)、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具有比较先进的水平,拥有设备2万余台,在500多条生产线中有117条冷加工、热加工和特种工艺自动化生产线。
“二汽”已成批生产东风牌EQ240型2.5吨载荷军用越野卡车、EQ140型5吨载荷卡车和EQ340型4.5吨半自卸卡车。在东风牌EQ140型卡车基础上,发展处EQ140B型噶通过性载重卡车、EQ140C型高原用高原用载重卡车和EQ140C型客车载具(底盘)。
“二汽”在现有载具(底盘)和各种总成基础上,经过适当的填补,发展民用车型载荷从3吨至10吨系列化;越野载具载荷从2吨至4吨的系列化。同时,开发出适应全新“国标”的平头车型,并应用更舒适的“曲面玻璃驾驶舱”,用于重型柴油卡车的研发。
3、“二汽”EQ240系列军用越野车“百万公里大试车”全国路测(首次发布):
EQ240型2.5吨载荷越野卡车,继1960年代生产的“一汽”CA-30A系列越野卡车之后,又一款大规模装备我军兵种的重要车型。
”二汽“采用“一汽”CA-30A动力总成与传动车桥,生产的载荷2.5吨6轮驱动越野卡车的原型车(简称25Y)。前保险杠与大梁之间安装前绞盘,前发动机舱平直宽厚,前部2横置进气格栅隐约中存在着“20Y”系列家族特征。凸出的翼子板由可以看到“一汽”大解放的神韵。后倾的2片式独立前风挡玻璃,与发动机舱罩侧面左右各3条散热条,好像一只小肥猫儿。
时间紧,任务重!在1970年代,来自苏联的军事压力,远高于美军从朝鲜半岛和台湾方向的军事威胁。为了全面推进军队机械化进程,装备更多数量的通用载具就摆在面前。“一汽”CA-30A越野卡车,已经成为解放军核心运输载具10余年,其维修养护和技战术应用,都被我军各级部队指战员熟悉。因此,“二汽”停止了20Y系列的预生产动作,决定全面引进CA-30A核心技术并进行有限度的改进。虽然“25Y”原型车已经下线,但是仍然要经过科学严谨的测试与修改才可称为定型车。
1975完成“二汽”制造的EQ240型2.5吨载荷6轮驱动越野卡车定型并量产。在此之前之后,“二汽”完成了军民用车型的“百万公里大试车”。
1970年代-1980年代,“二汽”EQ240型2.5吨载荷越野卡车和EQ245型3.5吨载荷越野卡车,先后进行5轮20与台样车的试制,实际道路测试总里程达40万公里。EQ140型5吨载荷,民用卡车,先后进行6轮20余台样车的试制,实验里程达150万公里。从林海雪原到椰林村寨,从东海之滨到傣族之乡,从沙海戈壁到川藏高原。对EQ240、EQ245、EQ140型装备的动力性、适应性、通过性、可靠性、经济性做出苛刻地全面考验。
EQ240测试车队行进在东达山垭口。
东达山是川藏南线上第二高垭口,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130米。
EQ240测试车队行驶在明月峡古栈道。
明月峡栈道开凿年代为战国至宋代,最早的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位于广元城区以北,约30公里处的朝天镇南二公里处的嘉陵江上,峡谷全长约4公里,宽约100米,两岸石崖壁立,其东就是有名的朝天岭,谷深约2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
EQ240测试车队行驶泥石流区域。
上图左为EQ240测试车队行驶在川藏高原;上图右为EQ240测试车队行驶在六盘山
海拔超过4000米的川藏高原,由川藏线贯穿四川、云南和西藏。川藏线由全长2412公里的北线,总长2149公里的南线构成,统称为318国道。
六盘山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海拔2928米,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
EQ240在沙漠戈壁进行通过性和“高温”测试。
“二汽”EQ240越野卡车(红色箭头)与“一汽”CA-30A越野卡车(黄色箭头),在戈壁滩进行对比测试。
“二汽”EQ240越野卡车(红色箭头)与“一汽”CA-30A越野卡车(黄色箭头),在罗布泊无人区进行可靠性对比测试。
上图为EQ240在罗布泊无人区测试行驶中的细节特写。
副驾驶员一侧驾驶舱风挡玻璃开启并呈90度角固定;驾驶员开侧窗驾驶;后货箱帆布蓬半开启状态;
EQ240在全国各地测试留影1
EQ240在嘉峪关长城测试
EQ240在全国各地测试留影2
黄色箭头:EQ240测试车队进入北戴河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红色箭头;EQ240测试车队在部队用于牵引火炮试用
蓝色箭头:EQ240测试车队在内蒙古测试
与高温测试同等重要的高海拔测试,为“百万公里大试车”重中之重。包括藏南地区的西藏高原测试,是EQ240车队必经之地。
“二汽”EQ240越野卡车与“一汽”CA-30A越野卡车(红色箭头)对比测试期间,无论哪款车型出现的故障都要进行记录,并随车第一时间进行抢修。必要时,就地更换应急改进的零配件替代。
“二汽”研发和生产的EQ240型2.5吨载荷军用卡车,主要用于人员物资转运、122mm口径以下火炮牵引以及多种改型方舱车驼载。为此,EQ240在研发期间,特别重视对解放军装备的全部火炮的牵引进行适应性测试。
上图为EQ240在军队牵引双85mm口径高射炮、载运全员炮兵班编队行驶状态特写。
上图为EQ240牵引单57mm口径高射炮涉水机动状态特写。
上图左:空载状态EQ240牵引双85mm口径高射炮爬坡测试
上图右:空载状态EQ240牵引小型拖车爬坡测试
EQ240双车编队利用绞盘自救测试
上图中这台EQ240型越野卡车,为少有的使用第1代苏式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的技术验证车(这张极为珍贵资料图或为全网首发)。
红色箭头:与轮毂中心气管关联的万向节
黄色箭头:与动力舱高压气泵关联的橡胶气管
蓝色箭头:为了应对整车复杂路况下驱动桥高度变化,橡胶气管预留长度接近0.6米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往所有公开资料中,从没有提及“二汽”为EQ240或245越野卡车标配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信息。但这并不排除“二汽”借鉴了解放军装备体系中服役的进口苏制ZIL-130,“引入”的乌拉尔-375D卡车同型装备可能。
上图为EQ240通过1.2米高驼峰测试细节特写。
黄色箭头:第2驱动桥作为着力点通过驼峰峰顶
红色箭头:第3驱动桥悬空
蓝色箭头:后置的稳定杆竖拉杆限制第3驱动桥绝对悬架高度
白色箭头:后置的稳定杆完全发挥作用
EQ240通过0.8米高台阶测试。
在EQ240型越野卡车的“百万公里大试车”全国路测之后,EQ245型3.5吨载荷越野卡车研发时,“二汽”引入了更加科学的汽车道路模拟系统。
通过试验台架,可以模拟2桥、3桥、4桥车型的道路行驶表现,并对车身焊接、车架、动力总成、电器分系统以及悬架和传动组件全寿命周期可靠性进行数据整理和收集。
在科学的理论、合理的研发和可靠的测试体系的支撑下,“二汽”不断开发出性能更可靠的军民用装备。
“二汽”建立了更严谨的整套车型发展规划:
以EQ131基础,开发出“长头”EQ140B、EQ151(6吨载荷)、EQ153(7吨载荷)、EQ156(8吨载荷)、EQ157(10吨载荷)民用卡车以及EQ230(2吨载荷)4轮驱动军用越野卡车。
笔者注意到,“二汽”在EQ230(2吨载荷)技术基础上先后开发出的EQ246(3.5吨载荷)6轮驱动越野卡车,EQ255(4.5吨载荷)8轮驱动战术越野卡车。至1990年代,“二汽”先后开发出“长头”和“短头”系列7款军用越野卡车。
2.5吨载荷EQ240型以及3.5吨载荷EQ245型军用卡车先后进入我人民解放军装备体系,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EQ245型6轮驱动军用卡车牵引“红旗2”地空导弹通过天安门,接受党政军最高领导人检阅。
1960年代的“二汽”筹备期间,在“南汽”的协助下,就曾开发出4轮驱动“平头”越野卡车。1970年代“二汽”建成,研发“长头”EQ240同时,并未放弃对4轮驱动、6轮驱动以及8轮驱动“平头”车型的研发。
代号“20Y”的2吨载荷“平头”4驱越野卡车,为日后“二汽”开发EQ230型车积累了相当的技术储备。
6轮驱动的“20Y”改型车引入的独立前风挡玻璃(可单独开启),设立于冲压的车厢前后主副油箱,已经展现出“二汽”对日后10-20年我军用轮式载具的需求预判能力。部分车桥技术和车身功能设定,引入到EQ246型6轮驱动“平头”越野卡车。
EQ246型6轮驱动3.5吨载荷“平头”越野卡车,较“长头”EQ245车型,采用相同的动力、传动和悬架技术。但是,双排或单排“平头”驾驶舱设定,可以有效提升后部货舱使用空间和载荷效率。
上图为1980年代中期,“二汽”主推的7款军民用量产车合影。
从左向右依次为:
老状态EQ140型5吨载荷卡车、新状态EQ140型5吨载荷卡车、EQ240型2.5吨载荷6轮驱动军用卡车、EQ140L型自卸车、EQ246型3.5吨载荷6轮驱动军用卡车、EQ245型3.5吨载荷6轮驱动军用卡车、EQ155型8吨载荷卡车。
从外观分辨,EQ245车较EQ240车大一圈,EQ246车较EQ245更大,这也意味着EQ246车具备优越的“超载”性能。
最终,EQ246型3.5吨载荷6轮驱动“平头”越野卡车,以EQ2102系列编号成为2000年代我军装备的“第二代通用型军车”。
上图为搭载无人飞机作战系统的EQ2102G型3.5吨载荷6轮驱动“平头”越野卡车,于2009年建国60周年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政军最高领导人检阅。
在6轮驱动“20Y”改型车基础上,“二汽”继续研发出一款8轮驱动的重型载具。这款“二汽”版8轮驱动重型载具,为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东风-3”导弹专门开发。奈何,我国重工业发展的不均衡、材料和工艺较为落后,大规模批量生产这种科技附加值高的载具费效比太低。并未第一时间被我第二炮兵部队认可,转而转向重汽采购黄河JN-252型8轮驱动载具。
1984年之后,“二汽”再次将8轮驱动重型载具的研发提上日程。1988年,EQ255型4.5吨载荷8轮驱动“平头”越野卡车定型,但并未通过军方审核无果而终。
至1990年代,“二汽”拥有2吨、2.5吨、3.5吨、4.5吨载荷军用越野车生产线,涉及到所有分系统全部由“二汽”独立生产和适配。甚至做好在“冷战升级为热战”生产线改造提升2倍产能的战时体制改造。
4、“二汽”的1、1.5、2、2.5、3、3.5代猛士军用车族的技术和战术深远意义:
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二汽”研发和生产的1代猛士1款基型车和三款改型车出现在受阅部队装备中。这意味着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开始批量换装,机动、防护、性能更均衡的猛士(1代)1.5吨载荷高机动车族。
2016年6月,笔者独家对“二汽”生产的2代标准轴距猛士装甲车和2.5代长轴猛士装甲车,进行了机动、弹道防护评测。
2016年10月珠海航展期间,“二汽”携10余款2代、2.5代、3代和3.5代猛士车族首发亮相。此举意味着由“二汽”从简单的仿制,深度改型,再到正向研发,对猛士车族的技术全面掌握在成为“3代军”同时,应对“4代军”需求迈进。
2017年“二汽”大东风研发、生产的23款现役(即将装备)军用轮式载具,成为我军轮式装备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汽”大东风以1代猛士为基础获掌控了全时四驱系统、“门式桥”、轮边减速系统以及轮胎中央充放技术;改进后推出了2代号猛士车族;3代猛士(甲)车族引入了全新的悬架和传动系统;3.5代猛士车族不仅集成了2.5代4轮驱动长轴、6轮驱动标准轴距猛士装甲车技术,采用全新的3代猛士(甲)核心技术,初步形成“4代军”技术特征。
从2006年开始,“二汽”大东风的1代、1.5代、2代、2.5代、3代、3.5代猛士车族(基型车及改型车),再次开启“百万公里大试车”全国范围路测。
从1952年立项至2017年“对日作战胜利72周年胜利日阅兵”,作为一家纯粹的军用车辆厂“二汽”大东风的发展始以为解放军提供最可靠的轮式装备为核心展开。“二汽”大东风生产的“25Y”、“大三零”、“八平柴”,再到3.5代猛士系列车族,始终是各时期我军装备的主力车型,甚至在我军作战思想转型期,打击的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中,都有着出色表现。
笔者有话说:
2017年6月20日 -,我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 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二汽”大东风从1952年立项至今,几乎完整的经历我国社会发展和转型,我军多次作战思想飞跃和转向过程。1979年之前,“二汽”大东风以军用装备开发为主,民用经济建设为辅;自改革开放之后,“二汽”大东风顺应潮流,转向已经建设为中心的自我调整时期。
1992年,“二汽”大东风与法国PSA集团成了东风雪铁龙合资公司。同年,合资公司的第1款车型富康ZX量产并向社会销售。
备注:1997年,笔者家庭购买的第一台汽车就是雪铁龙ZX,至今已经行驶近60万公里仍然继续使用。
2017年,“二汽”大东风已经拥有与雪铁龙、标志、日产、本田等品牌合作的乘用车合资公司。与此同时,与ZF、康明斯等诸多国际商用车厂合作的轻、中、重型商用车合资公司和全产业链零部件体系。
现在,进击的“二汽”大东风,再坚持为我军提供最可靠的军用装备同时,利用合资公司获取更先进的技术,吸收并二次国产化,最终反哺军装领域发展。
家大业大的“二汽”大东风,当下遇到的问题,仅是一个大型汽车国有汽车集团向前迈进的一个必然过程。笔者相信,度过调整期后的“二汽”大东风,依旧是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领域的担当者。
1980年代,“二汽”研发并改进的EQ240、EQ245越野卡车全寿命测试的车队,在海拔3658米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前合影。
2000年代,“二汽”研发并制造的EQ2102越野卡车、1代猛士基型车测试车队,在海拔3658米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前合影。
补充说明:1992年9月1日 “二汽”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
文/电动GO网主编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