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文的草书(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文的草书(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原是鲜卑语民歌,南北朝时期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收录时已经译成汉语。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王宜早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文的草书(风吹草低见牛羊)(1)

王宜早书《敕勒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原是鲜卑语民歌,南北朝时期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收录时已经译成汉语。

南北朝时期,尤其是以鲜卑族统治为主的北朝时期,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黄河流域及以北的各个民族,经过复杂的过程和方式互相融合,最终融入了华夏民族。敕勒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过的一个游牧民族,居住在今内蒙古中南部与山西省北部。史书上出现过丁零、狄历、赤勒、铁勒、涉勒、高车等多个名称,后来融入鲜卑族和汉族。据唐代李延寿《北史•齐本纪》记载,北齐皇帝高欢在一次战斗中宴会群臣,他命敕勒族大将斛律金演唱这首《敕勒歌》,慷慨激昂的歌声,撩拨起将士们的乡土情思,军心大振。

《敕勒歌》的作者是谁,学术界迄无定论。有人说作者就是斛律金,有人说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我则持“北朝流行的鲜卑民歌”这一说法。

《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具有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舞人们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量。

敕勒川,阴山下。

辽阔的敕勒川大草原,铺展在雄伟的阴山山下。

敕勒川:是敕勒族人生活的大草原,北魏时把河套平原到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北靠阴山山脉,南濒黄河和林格尔黄土丘陵。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绵延数百公里的一座山脉,其中段即从包头至呼和浩特的一段叫大青山。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山脚下是广袤的平原,沃野平畴,水草丰茂。

这首诗开头六个字,粗线条大笔勾勒出一幅高远辽阔的画面。画面一展,歌者心头为之一热 读者眼前为之一亮,热血为之沸腾,襟怀顿觉开张。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空好像其大无比的圆顶帐篷,笼盖着草原四方。仰视天空,好像“穹庐”,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比喻,也是一个亲切自然的比喻,更是一个洋溢着民族自豪感的比喻。游牧民族大都有住帐篷的习俗 尽管帐篷的式样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圆顶,以蒙古包为代表。诗里说天空像笼罩四方的帐篷,让人感觉特别亲切。穹(qióng)庐:圆顶的房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蔚蓝的天空,辽阔的原野,一阵风来,绿草低伏,一群群悠然吃草的牛啊羊啊,这才显现出来。苍苍:青色。茫茫:形容高远辽阔。见:这里读xiàn,作显现解。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与“天苍苍,野茫茫”两组诗句,都是先说“天”后说“野”,似有重复之嫌。但是在诗歌的表现手法方面,有“复沓”一说。这里的“复沓”,有几个特点:首先,反复歌唱,是为了充分抒发胸中的情感,前后互相映衬,互相加强;其次,尽管所咏的事物相同,但是所用的句式和词语有变化。前两个句子,流水般连贯而下,实际上是同一个主语“天”的两个分句。后两个句子,“天”和“野”相对,各带了一个叠词作为述语。接着,两个短句引出一个七字句,押同一个韵,声韵浏亮,增强了民歌的抒情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文的草书(风吹草低见牛羊)(2)

大草原 东方IC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这首千古名诗中的千古名句。

草原上的绿草,茫茫无边,一阵风来,绿草低伏,犹如水中的波浪。这个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起伏的麦浪,起伏的稻浪,这里则是起伏的草浪,足以引起我们的联想。但是这里的一个特色景象是我们很少见到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草原最美的事物,那绿野中的珍宝——牛羊,跳出了我们的视野,照亮了我们的眼睛,拨动了我们心中的琴弦。难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传诵千古,经久不衰。

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是鲜卑人的后裔,他对《敕勒歌》深为赞赏:“慷慨歌谣决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这里的“中州”指黄河流域。“万古英雄气”赞美的是《敕勒川》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兄弟民族)的英雄气概。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晚年在台湾写过一首《望大陆》的诗,结尾是:“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引用了《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两句,表示魂魄飞向遥远苍茫的大陆故乡,为自己不能死在故乡而痛哭,其悲壮的思念之情,余音悠远,长久回荡在海天之上。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文的草书(风吹草低见牛羊)(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