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亏损定律再现猪价拐点将至(为什么猪价大跌牧原还能赚100亿)
牧原亏损定律再现猪价拐点将至(为什么猪价大跌牧原还能赚100亿)③原材料价格疫病作为一个偶发因素,通过影响商品猪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影响商品猪市场价格。疫病爆发时,一方面会造成生猪出栏量减少,另一方面会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减少。①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特点以及生猪固有生长周期共同决定了商品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散养规模大。若每户每多养或少养一头猪,生猪供给量会产生10%以上的波动,进而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散养模式下,养殖户一般根据当时商品猪的市场价格来安排生产,商品猪价格高时,大家养猪积极性提高,开始选留母猪补栏,增加商品猪饲养量。但由于母猪从出生选留为后备母猪到其能繁殖商品猪,并最终育肥出栏,这中间大约需要1年半的时间,因此,当1年半之后新一轮商品猪大量出栏,造成供过于求,商品猪市场价格开始下跌。当商品猪市场价格跌至行业平均养殖成本以下时,大量养殖户出现亏损,开始杀掉种猪、退出商品猪饲养行业,在1年半后,商品猪供给大量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猪肉消费大国,每年消费量约占全球一半。根据中国养猪网的数据,从今年年初到七月中旬,国内的外三元、内三元和土杂猪价格均从接近40元/公斤跌到了15元/公斤左右,猪肉批发价从47元/公斤跌到了22元左右,猪粮比价最低达到了4.9:1,超过警戒线。目前低迷的猪价导致很多养殖企业卖一头亏一头。猪肉作为农产品的一部分,由于经济学基础理论中的工农业剪刀差的存在,并且猪价是中国计量CPI的一大权重指标,其必然需要政府的调控与补贴,7月7日与15日中央完成了2021年两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总收储量超过三万吨,与6月下旬的低点比,7月第二周的全国生猪出场价格涨幅超过15%,但是猪肉价格仍然没有走出下行区间。7月19日晚,商务部宣布开启本年度第三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
从目前已经发布半年度预告的上市猪肉企业来看,温氏股份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约150%,亏损超过22亿,新希望同比下降约200%,亏损30亿左右,但是唯独牧原股份上半年仍然净赚100亿,他是怎样做到的?
为什么猪价波动这么大?
根据牧原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的招股书,我国商品猪市场价格产生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为:
①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特点以及生猪固有生长周期共同决定了商品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散养规模大。若每户每多养或少养一头猪,生猪供给量会产生10%以上的波动,进而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散养模式下,养殖户一般根据当时商品猪的市场价格来安排生产,商品猪价格高时,大家养猪积极性提高,开始选留母猪补栏,增加商品猪饲养量。但由于母猪从出生选留为后备母猪到其能繁殖商品猪,并最终育肥出栏,这中间大约需要1年半的时间,因此,当1年半之后新一轮商品猪大量出栏,造成供过于求,商品猪市场价格开始下跌。当商品猪市场价格跌至行业平均养殖成本以下时,大量养殖户出现亏损,开始杀掉种猪、退出商品猪饲养行业,在1年半后,商品猪供给大量减少,价格从低位开始上涨。行业特点和生猪固有生长周期共同作用,形成了商品猪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②疫病
疫病作为一个偶发因素,通过影响商品猪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影响商品猪市场价格。疫病爆发时,一方面会造成生猪出栏量减少,另一方面会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减少。
③原材料价格
小麦、玉米与豆粕是一体化生猪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从长期来看,生猪价格与小麦、玉米与豆粕的价格波动正相关,从短期来看,小麦、玉米与豆粕价格的上涨,将会对生猪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生猪价格。
就此来看,中国的猪价波动未来会逐渐降低:
我国生猪长期以散养为主,但是未来会逐渐向规模化养殖转变,从养殖到卫生防疫等方面逐渐专业化,并且由于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生猪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到养殖企业和农户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居民生活的切身利益。因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缓冲商品猪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降低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波动幅度的政策。
为什么牧原这么强?
(1)商业模式:
由于生猪本质上为同质化产品,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成本端,成本优势使得公司在猪价高企时比同行盈利更多,在猪价低迷时,同行普遍亏损退出而公司仍然能够实现扩张,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从过往来看,每轮猪周期都是落后产能的淘汰周期,也是先进产能的扩张周期,牧原股份正是凭借其成本优势不断提升份额。
根据牧原股份2020年年报,生猪销售占到了牧原股份总营收的98%左右,因此公司的利润可以认为全部来源于生猪销售。由于中国生猪销售的模式采用“钱货两清”的模式,因此应收应付账款的比例较小。并且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定价,所以中国的生猪养殖企业的利润只能来源于对成本的控制。
不同于其他的养殖企业,牧原的生产方式采用公司自养的方式,按照牧原股份招股书的说法,公司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为公司的智能化生产打下了基础,也利于防疫工作。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是“公司 农户”的模式或其衍生模式“公司 基地 养殖大户 农户”模式、“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以下统称“公司 农户”模式)。与“公司 农户”模式相比较而言,自养模式更有利于实施规模化作业,生产效率高;生产各个环节间可以无缝,使得整个生产流程可控自养模式不但减少了各环节间的交易成本,同时收获了各环节产生毛利。因此,一般情况下,自养模式较“公司 农户”模式具有更高的毛利。
相较于“公司 农户“的模式,牧原的一体化自养模式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模式,扩张速度较慢且资金需求量大,因此牧原的资产负债率相比较同行业公司更高。
(2)一体化产业链
农产品行业单个生产环节的盈利能力通常比较低,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将多个生产环节整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集群效益。牧原采取“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因此,商品猪和种猪的销售毛利包含了饲料加工环节的毛利、生猪育种和种猪扩繁环节的毛利、商品猪和种猪饲养环节的毛利。
从公司的生猪出栏头数与销售均价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牧原的销售策略可以总结为在猪价下跌时加大销售量,实现“以量换价“,用更大的销售量填补由于价格下跌带来的单头猪利润。
从同行业对比来看,牧原股份的生猪销售量远超同行业公司,当之无愧的养猪龙头。
具体分析如下:
①自产饲料降低生产消耗成本。公司具有饲料配方研发、饲料加工生产能力,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
公司的饲养所需饲料全部自行生产。饲料加工完成后直接装入公司的饲料罐装车,然后由饲料罐装车将饲料运送至猪场,并直接向猪场的自动饲喂器加料。整个流程中减少了饲料的包装、分拆等过程。一方面节省了包装、分拆饲料的费用,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饲料的损耗成本。基于强大的饲料配方技术,公司可以根据原材料的性价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中的主要材料,有效控制饲料成本,从而形成较强的成本优势。
②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降低了引进种猪的成本。
公司拥有较强的生猪育种技术,能够在不断提升核心种猪群的生产性能的前提下,不断自主扩大GGP核心种猪群规模,培育出性能更为优良的曾祖代种猪,从而可避免重复大规模引进原种猪带来的成本。同行业的养殖公司多为采购种猪。
③饲料配方技术为公司带来的成本优势
公司在拥有“玉米 豆粕”型配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南阳市小麦主产区特点,因地制宜研制了“小麦 豆粕”型饲料配方技术,在饲料营养中,小麦和玉米属于能量原料,因此小麦和玉米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并且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较玉米高,使用小麦一定程度上节约豆粕等蛋白类原料的使用。公司可以根据原材料的性价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中的主要材料,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从而形成了较强的成本优势。
④能够在当地获得所需原材料,有效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
南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这为地处于南阳市的牧原的饲料原料供给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时减少了原材料的运输成本,使得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果公司不能在当地获得原材料,则必须从山东、东北等小麦、玉米主产地采购原料,则相应会增加运输费等采购成本。
(3)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猪舍,有效降低了折旧成本
本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从1992年开始养猪起,就不断对猪舍的设计和建设进行研究、创新,从1992年起至今,其个人和公司共同设计、开发出9个代次猪舍。公司自行设计、建设猪舍,从而有效降低了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根据公司的年报数据,将成本与收入进行拆分,经计算得出公司历年的头均成本与头均利润。可以看出虽然原材料成本一直在波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生猪饲料的价格一直在上升,但牧原的单头成本并没有出现明显提高。公司的头均成本一直较为稳定,说明公司的成本控制一直较为优秀。2020年由于猪肉价格高企导致头均利润上升较快。
与行业对比,公司的养殖成本低于行业均值,这也是为什么猪价下跌之后牧原已经能够保持盈利:猪价跌倒了行业其他企业的盈亏平衡线以下,但牧原没有。
综上,牧原股份是一家对于成本控制非常出色的企业,虽然公司选择的完全靠自养打造全功能产业链的方式对于扩张有一定的牵制,但是正是由于公司的自养模式,才让公司在猪价下跌、非洲猪瘟等考验中脱颖而出,对于牧原来说,每一次危机都是一个机会,在猪肉市场惨淡之时反而大举逆势扩张,这类似于我们之前写过的绝味鸭脖。未来,畜牧业会越来越向高科技方向发展,牧原2020年年报中显示公司的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员工薪酬增加所致,2020年牧原股份的团队中新进了很多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为智能养猪提供技术支持。
名词解释:
出栏:出栏是猪、羊等其他动物长到屠宰重量叫出栏。
出栏量:是指作为商品动物卖到市场上的动物数量 比如年出栏量就是指每年卖出的作为商品用的该动物的数量。
存栏量:是指某一阶段,如年初、某月、某季或年末的各类牲畜(成畜、幼畜,公畜、母畜等)的实有数。年初是指元月一日,年末是十二月三十一日,所以上一年的年末存栏量亦即下一年年初存栏量。存栏量的增减,与繁育幼畜和死亡成畜多少有关,但也和生产肉畜多少有关,屠宰多,则存栏少,因而往往不能反映畜牧业生产好坏的真实情况。
出栏率:肉用家畜每年上市量在存栏量中所占的百分率。
种猪:以育种、扩繁为目的生产、销售的生猪,统称为种猪,包括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二元种猪。
生猪:种猪、商品猪的统称。
三元猪:由终端父本(多为杜洛克公猪)与二元种母猪(多为大长或长大母猪)杂交育成的三元代次生猪(多为杜大长或杜长大),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猪杂交获得的三元商品猪,因其瘦肉率高、生产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成为商品猪养殖的主流,也是目前全球杂交模式中采用最多的杂交组合。
外三元:一般以大白猪做木本,以长白作为第一父本,以杜洛克做第二父本,这些猪不都是外国引进品种吗,所以叫外三元。
内三元:以我国地方品种猪为母本,与引进猪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猪作母本,再与引进猪作终端父本杂交而产生。
土杂猪:是指良种猪与本地猪的杂交品种。常见的良种猪包括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与本地猪种杂交之后就是土杂猪。
年全程死亡率:一年内哺乳、保育、育肥等各个阶段在内的死亡率。
猪周期:我国生猪价格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00年以来,全国商品猪市场价格大致经历了如下波动周期:2000年至2002年为一个周期;2002年至2005年为一个周期;2005年至2008年4月为一个周期;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为新周期的下降期,从2010年7月开始进入该周期的上升期,至2011年8、9月间商品猪市场价格达到年度高点后虽然有所回调,但至2011年底仍高位运行。从这些波动周期的情况来看,基本上三年至四年为一个完整市场波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