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接财神的习俗(新春接财神的习俗)
过年接财神的习俗(新春接财神的习俗)初五是路头诞辰的正日 合镇百姓俱往路头堂进香 石板小巷 摩肩接踵 挤得水泄不通 俗称为“轧财神”。
财神在吴语中俗称“路头” 新年伊始 迎财神 接“路头”成为头等大事。据《清嘉录》记述:“(正月)五日为路头神诞辰 金锣爆竹 牲酿毕陈 以争先为利市 必早起迎之 谓之接路头。蔡云《吴赦》云:`五日财源五日求 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 隔夜匆匆抢路头’。”旧时丝绸古镇盛泽以路头会仪式接财神别具一格 甚为热闹 按同治《盛湖志·风俗》记载:“初五日 赛路头会 预于初四夜迎像巡行于市 列绛炬 设撰于堂中 爆竹于户外 谓之接路头。”
初四 全镇丝绸行庄、公所会馆、百业商铺全体动员洒扫庭院 作接路头准备 挂上“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新楹联以及“招财进宝”和“聚宝盆”之类的年画 以烘托气氛。黄昏时分 各家各户敞开了店面墙门 店堂或厅堂内红烛高燃 寿宇香飘 两只八仙桌并列 除摆上寿桃、寿面、果品和菜肴外 还供奉猪头及仅留尾端一撮锦羽的光背雄鸡一只 供桌中央上空高悬活鲤鱼一尾 名日“鲤鱼跳龙门” 祭后放生。一些殷实的同业行会则备三牲 奏鼓乐 极尽喧闹奢华之能事。相传“路头”成为财神之同义词 始于清康熙年间 《清嘉录》言`’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 所谓五路 当是东西南北中耳!”江南市镇大多在五个方位设有五座路头(庙)堂 分别代表五路财神。
财神中有红面财神 白面财神等 塑像神态各异 其中以赵公元帅(又称玄坛菩萨)最为威武 金盔金甲 黑面此须 抡眉爆目 执鞭骑虎。二鼓时分 各路“财神”分别到镇上巡游一周 路头会的道子(游行队伍)不长 通常只有数十人。当路头神像行至行庄商铺门口时 业主衣冠整肃 持香出接 伙计手持面盆侍侧 盆内置新的干毛巾一条 殷富之家则端出银盆 以耀炫今里在业主作揖行礼后 伙计即把手巾递给庙堂执事 执事象征性地给神像做个“楷面”的假动作 算是“洗了尘”接进了财神业主将事先备好的两个红纸包赠与执事 作为“路头”菩萨的灯油资和庙祀(俗称香伙)、执事、扛旗打伞等杂役的辛苦费。执事则回赠折叠好的木刻财神纸像 业主恭而敬之双手“请”(捧)回 放于供桌中央 面南而立。
至此 仪式完成 爆竹、百响齐鸣 礼花喷金溅银 五彩缤纷 双方抱拳互揖 同贺“恭喜发财” 路头神像伴着锣声起驾。如若鞭炮受潮不发声 自会有人在旁打趣解嘲 高喊:“闷声大发财!” 亦颇耳顺 借以圆场。
初五是路头诞辰的正日 合镇百姓俱往路头堂进香 石板小巷 摩肩接踵 挤得水泄不通 俗称为“轧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