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到处都有华严寺(长安遗存华严寺)
为啥到处都有华严寺(长安遗存华严寺)
初访华严寺依稀记得是十年前的事了。
华严寺是“佛教八宗”之一“华严宗” 的祖庭,始建于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屡废屡建,但始终凿塬为窟,安置佛像及僧众,这种情况在长安寺院中绝无仅有。
华严宗初祖杜顺法师,依据《华严经》开创华严宗,华严五祖中的四位师祖都受到皇家的敕封,被尊为“国师”, 圆寂后,均在华严寺建塔供奉,他们充分融合各宗各派及教内教外的思想,符合中国文化广博、精深的品质,契合中国人包容、圆融的心态,赢得了上至帝王、下至僧俗的一致推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绵延至今。
华严寺不远,十几里路,一会就到,远望塬高处的寺院,汽车在土塬上的喘着粗气,盘旋而上,虽说是沥青路,但坡陡、路窄、弯儿急,自是打起精神,十二分小心。
华严寺依少陵塬而建,西望樊川,山门北向,寺庙建筑由北向南展开,山门为木构牌坊式,匾额上书“大华严寺”,走进山门,不见钟鼓楼,不见天王殿,只见亭下立有一碑“华严祖庭”,院中多有露天摆放的佛像金刚之类的石质或金属材质的雕像,见到一些建筑如澄襟院等,大多关门闭户,不明就里,一瞥而过。
好不容易见到几座与寺庙相关的建筑:华严三圣殿、弥陀殿、药师殿,华严三圣殿面西而建,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他的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圣殿北侧的山墙外建有面南的弥陀殿,里面供奉着“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弥勒佛和他的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圣殿南侧山墙外建有药师殿,里面供奉着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和他的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很显然是匆忙之作,身后的有些壁龛还没有陈设布置,弥勒殿与药师殿的胁侍菩萨身量与主尊相等,有失法度。转念又一想,明嘉靖“关中大地震”,寺庙建筑尽毁,只有唐代杜顺大师舍塔和清凉国师塔得以幸存,今日重建,财力有限,需假以时日,不应苛责才是。
终于见到了华严寺的镇寺之宝:杜顺塔和清凉国师澄观塔了。
杜顺塔是华严宗初祖杜顺的肉身舍利塔,七层方形楼阁式砖塔,高约二十一米,塔的基座层四面辟有券门,内筑龛堂,塔身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一斗三升式),塔顶平砖攒尖、置宝瓶式塔刹。第三层镶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六字碣。第二层西面第三层北面塔壁上有龛洞,内置佛像。杜顺法师圆寂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这座塔已经在华严寺矗立了1300多年,保存完好,是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物。
清凉国师塔是华严宗四祖澄观的舍利塔,七层六面砖塔,高约十七米,叠涩出檐,檐下有仿木的斗拱,每面四朵,塔的中部有塔铭“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从风格上看似宋塔,但澄观法师圆寂于838年,时值唐代,基本可以认定初建于唐,元代、清代原址重建。因塔西临原畔,雨水冲刷,有倾覆之虞,长安区于一九八六年拆迁,由原址向东南移动十米就地复原。拆迁时在各层塔心发现有鎏金铜佛像、千佛碑和佛经等。在塔基下又发现作风迥异、雕刻精美和两层砖塔,约六米高。从出土的铜佛和佛经来看,却是清初的遗物。由此可见,地上的五层砖塔应为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少陵原崩塌时,就所毁坏的元代重修妙觉塔基础上重建。拆迁中发现的地下这两层风格不同的塔,当是元代重修的残塔。在残塔下还发现了塔心内室藏的石函,石函内有盛舍利的白玉瓶。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近中午,西安的天今日发了疯,气温已经持续35度以上高温半个多月了,夫妇二人不敢多待,匆匆驾车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