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称13岁为豆蔻(舞象豆蔻花信)
古代为什么称13岁为豆蔻(舞象豆蔻花信)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chèn)”,“龆年”或“髫年”。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孟子·尽心》:“孩提之童。”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汤饼之期:又叫汤饼之会,婴儿出生三日要举办宴会庆祝。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白的:1岁、10岁、40岁……
倒是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
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1)幼年初度:小儿初生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汤饼之期:又叫汤饼之会,婴儿出生三日要举办宴会庆祝。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孟子·尽心》:“孩提之童。”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chèn)”,“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陶渊明《荣木》:“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总角)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黄口小儿)
(2)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豆蔻)
(3)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二八年华)
花信年华:女子24岁。宋代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花信年华)
(4)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半百)
(5)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qí):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司马懿70岁时候就是这副模样了)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mào dié)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这个,这个嘛,看未来能不能达到。
推荐:
当《诗经》遇上仓央嘉措:周南豆蔻
大唐才子杜牧为什么要沉溺在青楼里?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