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冲浪板冲浪姿态(问陆地冲浪能火)
陆地冲浪板冲浪姿态(问陆地冲浪能火)现在小红书搜索“陆地冲浪”,笔记数量达到60000条。根据新红数据此前的统计,小红书平台的相关笔记数量从去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暴涨312%。在线上和线下,陆冲都在吸引着新的流量。装备侧也在印证陆冲的火爆。全品体育是知名陆冲板品牌Carver在中国的代理商,据负责人Zander透露,近一年来,Carver的销量爆发期在今年4、5月。但他认为,市场还远没有饱和。单板滑雪、冲浪和陆冲“3月份,我们就开始推广陆冲了。”在合生麒麟社12楼的一间工作室里,陆冲教练彩虹告诉懒熊体育,他是最早在北京做陆地冲浪公开课的人之一。此前,在鸟巢附近的广场,以及首钢滑板公园里,只要有人感兴趣,他就会免费教学。目前他主理的社群“北京陆冲学院”有6个微信群,近3000人。滑手Joven从2018年开始玩陆冲。他说,自己创立的“魔都陆地冲浪滑板俱乐部”今年激增至6000人,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陆冲社群。
反复的疫情阻隔了人们漂洋过海的旅途,却无法阻挡大家对户外的渴望。
从露营、飞盘,到腰旗橄榄球和浆板,城市周边的小众运动新潮迭起,这些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的附加属性:社交。继足球场和河道相继沦陷之后,各大公园的平地和坡道也开始扎堆出现追风者。
追风者们脚下踩的不是大众认知里的双翘滑板,它叫陆地冲浪板,简称“陆冲”。
可能在外人看来都差不多,但其实板与板之间大有不同。最新兴起的陆冲,在动作上用肩来带动转向,利用身体的折叠和舒展发力的姿势,更像单板滑雪。事实上,这些人中的确有不少是在夏日里找替代品”过把瘾“的滑雪爱好者。半年前挤在雪场里的人们恐怕很难想到,如今滑雪的淡季会成就属于陆地冲浪板的“夏天”。
单板滑雪、冲浪和陆冲
“3月份,我们就开始推广陆冲了。”在合生麒麟社12楼的一间工作室里,陆冲教练彩虹告诉懒熊体育,他是最早在北京做陆地冲浪公开课的人之一。此前,在鸟巢附近的广场,以及首钢滑板公园里,只要有人感兴趣,他就会免费教学。目前他主理的社群“北京陆冲学院”有6个微信群,近3000人。
滑手Joven从2018年开始玩陆冲。他说,自己创立的“魔都陆地冲浪滑板俱乐部”今年激增至6000人,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陆冲社群。
装备侧也在印证陆冲的火爆。全品体育是知名陆冲板品牌Carver在中国的代理商,据负责人Zander透露,近一年来,Carver的销量爆发期在今年4、5月。但他认为,市场还远没有饱和。
现在小红书搜索“陆地冲浪”,笔记数量达到60000条。根据新红数据此前的统计,小红书平台的相关笔记数量从去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暴涨312%。在线上和线下,陆冲都在吸引着新的流量。
脱胎于冲浪
对板圈人来说,陆地冲浪并不新鲜。因为所有的板类,都脱胎于冲浪。改编自真实故事的滑板电影《狗镇之主》,就发生在一个无浪可冲的夏日。
1970年代的美国,许多豪宅在经济萧条中被废弃,留下干涸的泳池。当时,在西海岸的冲浪热潮下,由于浪点有限,一群叛逆少年组成了Zephyr Team滑板队,用安装了聚氨酯轮的滑板,开始在泳池额度坡面上滑行,并把冲浪技术融入滑板动作。U池滑板就此诞生,并发展成X-GAMES(世界极限运动会)的项目之一。
X-Boys
到1980年代,随着翘滑板(街式滑板)逐渐流行,贴近街区地形的动作变得更受欢迎。但无论是平地Ollie,还是在陡峭的碗池里Drop in,都和冲浪的体验有一定差距。
1995年夏天的加州,苦于“风平浪静”的Greg Falk和Neil Carver像前辈一样,开始打量脚下的滑板。这一次,他们加宽了板面和轮胎直径,并设计出了带弹簧轴的双桥。滑手通过前后挤压弹簧产生回弹力,无需蹬地也可以完成滑行和转向。就这样,第一块陆冲板Carver C1诞生了,在沥青路上找浪不再是痴人说梦。
陆冲板的构造决定了它和滑板的根本区别,这完全是为了模拟冲浪而诞生的产物,在入门阶段,它不需要像滑板一样蹬地和跳跃,而是通过摆动身体重心控制陆冲板前进。相比滑板,对新手更加友好。
到现在,陆冲已经发展出PU和弹簧两种前桥系统。相对而言,弹簧桥更“软”,更方便初学者找感觉;PU桥虽然“硬”,但回弹力大,加速更快,简洁轻便的设计也方便维护。在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是三大国外品牌:Carver、Yow和Smoothstar,价格在1500-4000元不等,国产品牌价格则在600-2000元左右。
弹簧桥、PU桥、陆冲结构
运动零售品牌冷山的板类负责人张屾认为,在中国,冲浪依然是沿海地带的小众运动。国内厂商研发陆冲板时,由于缺少原汁原味的冲浪文化作为灵感,并且缺乏自主研发的理念和能力,在模拟冲浪体验方面,和国外品牌多少会有些差距。
据懒熊体育了解,许多国产品牌的前身都是国际品牌的代工厂。比如,陆地制燥代此前加工过某西班牙品牌的前桥。对此,全品体育的Zander表示,代工厂或许能复刻设计和技术,但缺乏Carver数十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滑手资源。他认为,“很多代工厂只是在用爆款思维做陆冲板,但老牌想得更全面和长远。”
对于入门玩家来说,代工厂出身的国内品牌或许因为供应链优势,价格更低;但老滑手们大多认为,陆冲板虽然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但细微处的设计,比如脚窝的深浅、前桥的轴距、轴承的材质等,都会影响滑行体验。有进阶要求的玩家们,还是愿意购买国外板。
总体而言,更简单的入门操作、更高的装备价格给陆冲运动带来了最“有价值”的受众。相比滑板的年轻化,如今的陆冲玩家更集中在已经毕业、有一定消费力、乐于社交分享的人群,这也促进了陆冲社群的繁荣。
有社群,才有一切可能性
据懒熊体育了解,Carver陆冲板一年的销量已经达到2万块。但购买陆冲板只是一个“入坑”动作。想熟练掌握这项新运动,上网自学当然是一种可能,但对于有社交属性的陆冲运动而言,大多数人都会加入社群请“大神”指点。想滑行得更美观或是学习进阶动作,往往需要向社群主理人报名团课,或者请私教。
彩虹告诉懒熊体育,卖板和教学在他目前的收入中各占一半。目前,根据教练资质,北京陆冲学院的私教课费用在450-800元/节。
板类集成品牌Uride友滑则把重心放在了教学服务体系上。他们提供的课包有300元/节,1400元/5节等多种选项,而最高储值2万元的会员卡,可以折扣价购买课包,还可以购买和维护装备。值得一提的是,Uride友滑提供的课包不仅局限在陆冲,也可以与滑雪和滑板通用,旗子透露,其会员每年的平均消费在2-3万元。
除了零售和教学,社群还会带来两重利好。
一些本身是专业滑手的主理人会与陆冲板品牌达成合作。比如,彩虹是Carver的推广大使,Joven则是Yow的签约滑手。知名品牌的认证会也会反哺社群的体量。
在场地方面,社群的积累也在帮助陆冲运动完善基础设施。此前,各地涌现的飞盘俱乐部体量也相当惊人,但目前很少出现专门的”飞盘场“。陆冲场馆却在与滑板高度贴近的情况下,开始落地。7月,Uride旗下开张了北京第一家室内陆冲馆Onboard。
Onboard俱乐部主理人旗子说,陆冲馆学员的年龄在25-45岁之间,相比而言,滑板馆的青少年更多。售板和卖课仅可以维持基本的场地、人员的成本。而占总收入50%的B端生意,才能创造利润。
B端的方式无非是两种:利用场馆引进来、带着社群走出去。Onboard场馆的大多合作方是“大多数板圈消费者熟悉的”潮牌,SMFK;此外,每日黑巧这类快消品牌、中国李宁等运动品牌对陆冲的场地和社群也有需求。当然,大部分品牌方主要看重的是陆冲带来的流量,而不是运动本身。
SMFK与Onboard陆冲馆合作
彩虹说,自己正在北京崔各庄附近筹建一个800平米的陆冲馆,前期投入约500万。散客收费标准在百元以内一天。希望能像健身房一样,他们也会用月卡、季卡和年卡来吸引顾客。每天只要能保证几十个客流量,预计三年就可以回本。但场馆开放要等到十月,即将到来的雪季,也可能会是陆冲的淡季。
关于陆冲的季节性,旗子表示,比起扩大社群规模,她更希望会员能在这些高端板类运动上完成转化,夏天陆冲、冬天滑雪,产生持续的消费。这种筛选从选择投放平台的时候就开始了。
小红书的用户普遍消费水平较高,相比抖音、快手上娱乐性质的短视频,小红书笔记能吸引更多有求知或消费欲望的人,Onboard的新媒体团队也会为社群生产更进阶的内容——从陆冲板品牌到硬核技巧,再到滑手和文化,讲陆冲自己的故事。旗子称,其社群的小红书粉丝到线下消费的转化率能达到40%。
内容永远是促活的的核心手段,作为平台方,小红书也会给各俱乐部或达人定期派发话题词,带动新的视频内容。比如 #入坑吧陆冲# #陆冲carving挑战# 。除了带话题,线下的俱乐部、场地被整合起来,向用户呈现出一张详实的“入门索引”。
”小红书陆冲联盟“的部分俱乐部
平台的催化作用在上海另一家俱乐部Glide Galaxy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负责人Sasa称,她从6月中旬开始策划陆冲相关的活动。凭借自己的KOL资源和传媒策划经验,活动在小红书上的传播效果非常好。短短两个月,俱乐部已经达到3000人,其中有不少是没有接触过板类的小白。
有人想讲陆冲的故事,自然也有应和者。露营、健身房、密室、音乐会,甚至美术馆纷纷与之进行跨界合作。在这些活动中,陆冲扮演着“潮流生活方式”的角色,给都市人的社交平台增添一张张光鲜靓丽的照片。
然而,目前陆冲玩家以新手为主,B端金主看中的消费者带来的流量和潮流标签,对于两者来说,陆冲和飞盘、露营一样,只是内容和素材。这些照片背后,很难判断陆冲板会陪伴普通玩家多久。
陆冲能从潮流变成生活方式吗?
一种新兴运动想要延续,一般有两条路可走。第一种是竞技化,为玩家提供进阶通道,如今已经开展全国联赛的飞盘想走的就是这条路。而对陆冲来说,更加现实的方式或许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与已经入奥的滑板不同,目前国际上尚没有明确的陆冲竞技标准。这种情况下,把陆冲打包进“板类运动”的大概念是一种选择。旗子说,Onboard设施换一换就可以做成滑板等其他品类的场地,他们的内容输出思路,已经从讲陆冲故事,转变为讲Onboard的品牌故事——做板类极限运动的传播者。
把板类看成一体的思路同样被雪具品牌冷山所认可。张屾谈起运动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时说,一项运动的生命要延续下去,需要成熟的进阶体系和竞技规则。否则玩家会逐渐感到无聊,第二年就会抛诸脑后。
目前,包括陆冲在内的夏季品类仅占冷山总业务的5%,滑雪装备依然是其基本盘。陆冲对冷山而言,仅限于一个增强用户粘性的新鲜话题。
随着滑板进入奥运会,单板乘上冬奥东风,以及陆冲的火爆,板类在大众视野里的曝光率在不断增加。全品体育表示,目前,公司也在联合一线城市的俱乐部举办陆冲赛事,试图建立专业的评价规则,但他们对陆冲未来的定义依然更偏向于生活方式。
8月27日,北京维乐山地举办的陆地冲浪“超级泵”极速挑战赛
不论是走哪条路,从业者普遍认为,至少到现在,陆冲的人群还在不断拓宽。未来,它的受众也将不仅限于寻找替代品的滑雪、冲浪者,还有想用风驰电掣一扫疲惫的上班族,以及陪着孩子到滑板店、想运动又怕摔跤的父母。
要问陆冲能“火”多久,不如问它怎样细水长流。
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