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李克农是1899年生人,出生于安徽芜湖。(1)隐秘之路但纵观这55人,其中54人皆是驰骋于疆场的名将,而只有一位叫李克农的上将,一生从未带过一兵一卒,也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在授勋的时候,众人并没有觉得他不应该坐在这里,反而觉得他实至名归。那么,这位李克农上将身上究竟有着什么传奇故事?他究竟凭借什么荣列开国上将之列?

1955年9月27日,注定是我国军人最难以忘记的日子。

这天,我们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开国将帅,而在这天也将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军功勋章。

这是一个军人毕生的荣誉。

此次同时产生了1052名将帅,而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55人。

但纵观这55人,其中54人皆是驰骋于疆场的名将,而只有一位叫李克农的上将,一生从未带过一兵一卒,也并没有上过战场。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

但是在授勋的时候,众人并没有觉得他不应该坐在这里,反而觉得他实至名归。

那么,这位李克农上将身上究竟有着什么传奇故事?他究竟凭借什么荣列开国上将之列?

(1)隐秘之路

李克农是1899年生人,出生于安徽芜湖。

当时由于李克农家境贫寒,所以即使他是家中长子,但父母还是把他过继给了一个芜湖的本家李某。

而李克农这个名字,也是后来改的。

当时李克农年纪还小,所以也分不清眼前的家人是否是亲生的,所以也渐渐和李某一家人,融洽地生活在了一起。

而抚养李克农的那家人对他也是很好的,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他们仍然省吃俭用地,把李克农送进了学校。

李克农分别读完了安徽的公学附小,和当时比较有名的圣雅阁中学。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2)

在那个年代,能完整地读完小学和中学,无疑是比较幸福的。

1917年,18岁的李克农,在北京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当时的《通俗周刊》做发行工作。

但还没做到半年,6月14日,当时的安徽督军张勋,利用军阀矛盾,率5000“辫子兵”,以“调停”为借口突然入京,并且急电告知各地清朝遗老进京,意图复辟清朝旧业。

时局动荡下,李克农不得不返回芜湖,以作打算。

而在那段赋闲的时间里,李克农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并且也学了很多新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在品读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先进书籍后,李克农对革命、新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这时,他也结识了同在芜湖的蒋光慈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3)

蒋光慈当时在芜湖省立五中学习,是个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而他在读了苏联的一些进步著作后,和几个朋友组建了“安社”,并且编印了社刊《自由之花》,以痛斥军阀导致的民不聊生。

1918年,李克农受到其影响,加入了“安社”。

而他们,也在1919年爆发的全国大事件“五四运动”中,聚集安社的成员,加入芜湖的学生游行。

五四运动后,李克农便与几个好友,相聚在科学图书社,阅读书籍,学习先进理念。

闲余之时,他还偶尔给《皖江日报》撰稿。

一年后,有发行刊物与撰写稿件经验的李克农,进入了省政府,当了一个小秘书,而第二年因为表现优异,升任为县政府的科长。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4)

全国上下掀起抵触帝国主义的浪潮,而此时的芜湖,学生们也走上街头,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教育。

而一直想为国家做点大事的李克农,趁着这个机会,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创办了一所民生中学。

而关心民生教育的李克农,也没忘记国家大事,五卅惨案(工人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枪杀)发生后,李克农承担了安徽“外交后援会”的宣传事务,主要为联合社会各界,声援革命斗争,并且公祭殉难烈士,以及做好募捐等工作。

1926年年底,经好友钱杏村的介绍,李克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5)

而李克农的特工生涯,也就此开始。

1927年3月,国民党在芜湖成立相应的党部,以控制芜湖的革命事态。李克农由于之前的宣传经验,党组织便秘密地,把他派往芜湖,在敌人内部,担任了宣传委员。

而李克农一上任,便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原来当时,芜湖有个帮派叫做青帮,其头目马玉伯表面上支持配合北伐大业,但暗地里却经常打压当地的工农总会,迫害共产党人,当然这后面少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指示。

面对两者狼狈为奸,当时芜湖的革命人士,对这个青帮一度咬牙切齿,但又无能为力,最后导致这个马玉伯日益猖獗,都快成了芜湖的“土皇帝”了。

但李克农与党组织却早就试图除去他们。

就这样,李克农执行了他人生第一次卧底任务,虽然经验不足,但凭借早些年间的阅历,他很快地就适应了在青帮的卧底生活。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6)

甚至没过几天,他就完全融入了这个青帮,连他周围的许多好友,都误以为他自甘堕落。

面对朋友们的误解,李克农也只是暗地里苦笑,但为了党组织的任务,这点付出算不上什么。

而青帮还没来得及拔出,李克农却得到了一条惊天的秘密。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前夕。

李克农一言不发,急忙地向外面走去,但走到人多的地方时,他又优哉游哉地,踱着步往前走,丝毫没有之前的急切,等走到了无人的地方,他又变成之前的状态。

终于当他看见一栋建筑的时候,他长舒一口气,他观察了周围后,立刻快步走入,没有浪费一点时间……

原来李克农探听到,国民党竟然要撕毁国共合作协议,置革命大业于一旁,悍然对共产党人发动反革命行动。

1927年4月,当中共芜湖党组织,提前撤离的几天后,“四一二”白色风暴悄然而至。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7)

我党在这次“白色风暴”的袭击下,惨重伤亡,但芜湖的革命力量,因为及时撤离,保全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事后,党组织对李克农进行了高度嘉奖,而李克农的第一次卧底行动也圆满结束。

而通过这次经历,李克农也明白了,原来我党的情报工作竟然如此重要,毫厘方寸之间,便可避免很多白白的牺牲。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李克农就坚定了他在这条隐秘之路上,将一直走下去。

但敌人面对自己精心策划的行动被破坏后,又岂会善罢甘休?

就这样,一张大网,渐渐向着李克农包围而来。

(2)红色岁月

11月27日,在芜湖破坏了敌人的“四一二”反革命计划的一段时间后,李克农便返回了芜湖。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8)

而为了防止暴露,他没有回到原先的地方,而是回到了之前自己创办的民生中学,主持校务。

当然,在李克农的精心布置下,民生中学自然成为了党组织,在安徽新的秘密活动点。

但没想到,这一切都在敌人的注意下。

1928年1月28日,芜湖县公安局突然围住了民生中学,进行了大肆的搜捕,我党组织成员措手不及,被捕40余人。

而李克农躲过追捕,潜往了上海,但后来辗转至南京的时候,最后还是被敌人发现。

一番追捕下,就在李克农生死攸关的时候,昔日民生中学的同事突然出现,把他从敌人的手中,救了下来。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9)

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李克农对我党特工,时刻面临的危险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这之后,他无疑变得更加心细与成熟了。
……

1928年秋,在党组织的指示下,李克农与当时我党优秀情报人员潘汉年,开始了自己的出版生涯。

他们先后创办了《铁甲车》《老百姓报》等一系列红色革命报刊。

而一年后,李克农的特工身份再度被启用。

1929年12月,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李克农考入了国民党上海无线电管理局,任广播新闻编辑一职。

而这次不仅仅只有他,党组织为了安全着想,一次性打入了三名我党顶尖级别的高级红色特工。

这三人,分别是李克农、钱壮飞胡底

李克农与胡底,早年间就相识,而钱壮飞是后来胡底给李克农介绍认识的。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0)

所以三人互相都知道对方的底细,而这一点,无疑对隐藏在敌人内部的特工来说,是一种保障。

同年,国民党开始着手组建特务组织,而徐恩曾担任了总务科主任。

而同时隐藏在敌人内部的三人,也接到了周恩来的命令——设法打入特务组织内部,取得徐恩曾的信任,并取得重要情报。

于是李克农三人,当即成立了特别小组,开始了他们各自的渗透,而与中央当时的情报部门保持联系的人,正是组长李克农。

而让党组织没想到的是,这特别小组刚成立没多久,三人就为党组织消除了一个致命危机。

当时中央的情报部门叫特科,而负责人是中央政治局委员顾顺章

但1931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后,在几乎没有任何酷刑拷打下,竟然轻易地叛变了。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1)

而一个高级领导人的背叛,尤其是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对于我党来说堪称泼天大祸。

而对于身在敌人内部的李克农等人,无疑也是致命的威胁。

而就在顾顺章准备告发我党地下组织的时候,钱壮飞得到了顾顺章发去反动派的密电,千钧一发之际,钱壮飞连忙派人把这情报,送到李克农手中。

而李克农得到这个情报后,也是大惊,他连忙把这个情报,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给了周恩来。

而获知消息的周恩来,当即切断了顾顺章掌握的所有情报来源,并且通知所有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撤离。

不久后,国民党特务根据顾顺章的情报,一顿大肆搜捕,但是最后发现所有的据点早已经人去楼空。

这件事发生后,李克农等三人再次受到了党组织的极高嘉奖。

就连后来毛主席也夸奖道:“要是没有他们三人,周恩来等很多同志就性命堪忧哩……”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2)

当然,李克农也因为这件事情,暴露了身份。

不过好在,1931年8月,李克农就收到了组织的命令,撤离了上海,准备赶到江西苏区。

但早就被反动派通缉的李克农,在到达广东的时候,却遭到了敌人的追捕,一番逃脱下,直到1932年,李克农才到达江西瑞金。

而在苏区这段时间内,李克农主要负责审查,之前积压的反革命案件。

在他的一番仔细的调查和公正的审判下,苏区很多地方的错案都被李克农纠正了过来,很多受到冤枉的同志得以沉冤昭雪。

不久,李克农又被调至前方,担任了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位。

1934年10月,我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长征。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3)

而李克农因为情报工作出色,在长征中负责侦察工作,并且担任了中央纵队的驻地卫戍司令。

而面对如此巨大的重任,李克农压力十分沉重。

因为情报要是出了一点差错,那么他就是长征路上这么多红军的罪人。

不过好在他抵住了巨大的压力,在长征途中,为我军源源不断地,提前提供了敌人的动向情报,而我军也因此避免了许多次的危险。

长征结束后,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周恩来担任主任,而李克农则成为了周恩来的助手。

之后不久,中联局成立,李克农又调任了局长。

而此时1936年,西安事变突然爆发。

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一部,包围了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而随后,抗日统一战线走到了关键的转折点。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4)

而如何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成为了我党工作的关键。

很快,李克农担任中共代表团秘书长,协助周恩来前往西安谈判。

在这次的行动中,李克农仍然表现得沉稳大气和机智果决,以极高的水准完成了此次任务。

而其实在之前,他和张学良就早有渊源。

(3)与毛主席的故事

李克农,担任中央联络局局长的时候,其实他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东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

而作为东北军之首的张学良,自然是李克农攻克的重点。

1936年2月21日,李克农等人,从瓦窑堡出发,去往洛川和张学良会面并进行了谈判。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5)

而出发前,周恩来也给李克农提出了一点要求,那就是要确保党组织和张学良此次会面,力争谈成。即便不行,也不能搞到对立面去。

四天后,李克农和张学良进行了密谈。而主要话题就是统一抗日战线,以及双方立即停战。

谈判中,张学良十分傲气,有些看不上李克农。但李克农凭借多年来的情报工作,早就养成了一副波澜不惊的心性。

在对话中,李克农总是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沉着稳重的语速和张学良商讨革命未来的局势与走向。

终于,在李克农的一番劝说下,张学良答应停止与红军的斗争,统一抗日战线。

而这也成了12月份,西安事变的伏笔。

……

而再到后面的抗日战争,李克农开辟了一条由苏区通往外界的秘密交通线,为党组织提供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史中,十分有名的外国记者斯诺几次到达中央苏区,正是由李克农一手操办的。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6)

而斯诺后来出版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也提到了李克农这位传奇特工的经历。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党迎来了极为重要的“重庆谈判”。

而在这个期间,李克农凭借过人的本领,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5年8月14日起,蒋介石连发了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论国家大事。

当然,我党一眼就看出这是缓兵之计,当时国民党的部队,大多在西北地区,而谈判可以拖延时间,便于国民党在短期内调动主力,伺机抢占内战先机。

虽然毛主席早已经料到,但他不久后,仍然致函蒋介石,表明自己会考虑谈判。

但主席也不是只作一手准备,他将李克农召至跟前。

因为毛主席是知道李克农的本事的,所以他要问问李克农,好作打算。

李克农猜测,国民党在延安的眼线,近期肯定会跟重庆,基于谈判,有密电来往。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7)

而只要能得到一些这其中的情报,想必就能知道,国民党此次谈判的真正目的,也能验证党组织的猜想。

离开主席的住处后,李克农立刻组织情报系统,日夜监听相应的国民党电台。

果然,不久李克农从零零散散的电报中,知道了蒋介石的真正企图,就是如果主席不去重庆谈判,他便宣布我党拒绝和平,便可放心地发动内战,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而如果主席真的如约而至,他就大摆鸿门宴,对其施加压力,同时拖住主席,争取时间,为内战做好十足的准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飞抵重庆,进行和谈。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8)

在临上飞机前,李克农亲自在机舱的门口,守卫着,而毛主席和他紧紧地握着手。

李克农有些复杂地看着主席,因为他已经把敌人企图告诉了主席,但主席明知道这是场鸿门宴,他仍然坚定地去了。

明知道是假邀请,那就干脆来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直接深入虎穴。

或许这才是毛泽东,能当主席的根本原因吧!

而等主席上了飞机之后,李克农把随行警卫召集起来,郑重其事地叮嘱道:“此次务必要保证谈判团所有人的安全,由不得半点闪失!”

当日晚8时,林园官邸。

蒋介石看着如约而至的毛主席,不由得有些尴尬。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19)

因为就在不久前,自己的情报机构信誓旦旦地说道,经过这几天的侦查,毛泽东一点来的迹象都没有。

此时,毛泽东看着蒋介石也在笑,因为他猜到了这是李克农,为他做的情报准备,打了老蒋一个措手不及。

不仅仅如此,针对此次谈判,李克农还收集了许多有用的情报,经过集中搜集和分析后,毛主席等人制定谈判策略的时候,有了极大的参考和依据。

最后,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双十协定》,国内战事终于停止。

……

而其实李克农不仅在重庆谈判上,为毛主席抢占了先机,作为特工之王的李克农,还曾经救过主席的性命。

当时,北平和平解放,但遗留的敌特务组织就多达114个,共8500多人,这些特务,一直挖空心思地想要搞破坏,以拖延解放全中国的脚步。

而刺杀毛主席,则成了他们心中的最好的“捷径”。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20)

有一次,当主席快要到达香山的时候,李克农突然说道,要亲自检查毛泽东住所。

因为,他隐隐地感觉到,有些不对,但又说不上是什么,所以基于之前的情报经验,他决定检查一遍主席的住所。

虽然主席的住所日夜都有哨兵看守,而且主席到达之前,多次进行排查过。

但他还是决定,自己亲自检查一遍。

此时已经凌晨两点了,但李克农仍然一丝不苟地清查每一个角落。

这一查,把众人吓得不轻,原来就在最后一遍的排查中,预备给主席的房间,居然发现了一枚炸弹。

这下众人都对李克农佩服不已,他的心细救下了主席一命啊!
……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仍然是做情报工作,他先是担任了中央调查部部长,后面又去了军委的总情报部,后面还做了外交部副部长。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21)

总之,新中国哪个部门需要他,他就义无反顾地去了,他就像春蚕一般,为党吐尽了最后一根丝线……

1955年,经过毛主席的审批,从未领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由于其情报工作贡献巨大,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得三枚国家级功勋奖章。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22)

不过没多久,1962年2月9日,63岁的李克农于北京病逝。

周总理在得知李克农病逝的消息时,伤心感叹道:

“作为将军,克农同志没有到前线去冲锋陷阵,但他对新中国的功劳,绝对比一个军的作用还要大哩!”

而据说,这位新中国传奇特工王去世后,美国的中情局放假三天……

而更具传奇色彩的是,李克农逝世当天,天降大雪。

一生未仕(一生未带过一兵一卒)(23)

似乎天地自然,也都在为这位功勋卓越的革命特工,低首与呜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