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各国老式拖拉机启动(移民家庭的断裂与错位)

各国老式拖拉机启动(移民家庭的断裂与错位)对大多数城市新移民来说,故乡更像异乡,只是每年特定时间去一趟完成仪式化程序的地方。究竟有多少人发自内心地热爱故乡,又能甘之如饴地回归故乡,恐怕为数寥寥。如果故乡无法变成像大城市那般文明、富裕、生机勃勃,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重新寻找乐土。宣传材料中的热爱故土,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离开家乡闯世界的人就更谈不上热爱故土了,因为当你离开那一刻起,就已经将故乡抛掷在身后。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贫乏的野蛮的荒凉的地方,即使是生养了我的土地,怎么好意思让我去热爱呢?爱国,这种空洞的口号,在现实利益面前,连五毛钱都不值。 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与断裂。为什么我看到这里却不由自主心有戚戚焉?因为在我们这里,北上广现代化大都市与农村老家甚至是二三线城市,同样是两个世界。除了经济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层面的错位。所谓逃离北上广,不过是一部分文艺小清新的呓语,统计数据显示,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并未减少,而大城市的

在不算太遥远的上世纪30年代,乌克兰经历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斯大林暴政加上法西斯集中营,选这个时段投胎到乌克兰,一定是不小心被放到hardest模式下。这是整部小说故事展开的背景。

各国老式拖拉机启动(移民家庭的断裂与错位)(1)

短缺年代VS过剩年代

人的记忆真是神奇的设计,童年的生活会在年老时放大。当人的思考能力衰退后,反而会回到小时候的生活经验中。父亲少年时,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祖父是所谓“历史反革命”,家里靠祖母一人的工资苦苦支撑,要养活三个儿子,祖母养成极端节俭的生活习惯。五十多年后,如今年老的父亲变得锱铢必较,家里用坏了的东西都不许扔。没有经历过紧缺年代的人,大概无法体验他们对“缺乏”那蚀骨的恐惧吧。因此,读到《乌克兰拖拉机简史》里主人公讲述母亲是如何过日子那一段,不由得心有戚戚焉。

同乡人VS异乡人

思维已经回到童年的老爹,总是想着故乡的物什,他那部写不完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寄托了他所有的乡愁,虽然故乡曾经给他灭顶之灾,虽然在年轻时为了活命,奋不顾身毫不犹豫逃离了故乡,在年迈之后,却只留下故乡的印记,正是这种乡愁,让来自故乡的女人趁虚而入。(当然,乌克兰少妇拥有典型的乌克兰妇女的丰满胸部,打败了生活在英伦的姐妹两。)

老人通过乌克兰少妇重建起与故乡的联系,献出自己微薄的养老金,要帮助同乡。姐妹俩却已经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了,在他们看来,从远方来的异乡人正使用阴谋诡计要让她们所居住的地方不堪,因而想方设法赶走异乡人。

在二女儿的眼中,乌克兰和英格兰是两个世界,一个是富庶的平等的安定的,一个是贫穷的野心勃勃的动荡的,对大女儿来说,老家来的人身上都写着三个字:穷亲戚。对故乡乌克兰没有任何记忆的二女儿来说,乌克兰只是一个地理的现实政治的名词,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对老爹来说,乌克兰是他出生的地方,是他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此女儿们是无法理解的。老爹有点像凤凰男,穷亲戚就像贪婪的水蛭,要吸干他身上最后一滴血。

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与断裂。为什么我看到这里却不由自主心有戚戚焉?因为在我们这里,北上广现代化大都市与农村老家甚至是二三线城市,同样是两个世界。除了经济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层面的错位。所谓逃离北上广,不过是一部分文艺小清新的呓语,统计数据显示,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并未减少,而大城市的房价还会继续涨下去。在老家人看来,大城市人生活如此辛苦,为什么那么多还要青年背井离乡,在拥挤的大都市做蚁族,忍受拥挤、污染、压榨、巨大的生存压力?原因很简单,大城市比老家富庶,他们能从这里得到更多机会、金钱,还有理想,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因为北上广是离西方文明最近的地方,这里的大多数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做事情有规矩,有教养的人更多,有知识的人更多。

对大多数城市新移民来说,故乡更像异乡,只是每年特定时间去一趟完成仪式化程序的地方。究竟有多少人发自内心地热爱故乡,又能甘之如饴地回归故乡,恐怕为数寥寥。如果故乡无法变成像大城市那般文明、富裕、生机勃勃,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重新寻找乐土。宣传材料中的热爱故土,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离开家乡闯世界的人就更谈不上热爱故土了,因为当你离开那一刻起,就已经将故乡抛掷在身后。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贫乏的野蛮的荒凉的地方,即使是生养了我的土地,怎么好意思让我去热爱呢?爱国,这种空洞的口号,在现实利益面前,连五毛钱都不值。

已经取得合法身份的乌克兰后裔和积极谋求合法身份的乌克兰人之间有一条鸿沟,84岁的老爹差点成为跨越鸿沟的桥梁。新移民对故土弃之如敝屣,老爹却对故土牵肠挂肚。这种错位,也是古典的小布尔乔亚情调与消费时代物质至上主义的冲突。

表达幽默VS内涵沉重

小说披着狗血家庭剧的外衣,却是一部沉重的社会家族伤心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84岁的老爹和已经过世的老妈,经历了所有人间痛苦,暴政、战争,在和平年代出生的女儿无法理解他们,因为他们将受过的伤,流过的泪都吞到肚子里,甚至永远地带到另一个世界。活下去是唯一要务,人命如蝼蚁,权利、尊严、情感,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虚妄。作者让主人公看到种种与文明世界不合时宜的家族里的鸡零狗碎,写得很热闹很生动,却让人很难真正开怀大笑,这种时候即使发笑,笑出来的也是一脸尴尬和苦涩,而且笑过之后依旧会流泪。

在父亲再婚这件事上,所有的人都是荒唐的。年老的男人有性冲动,这是让女儿猝不及防又尴尬的现实,如果是大女儿,一定会干脆利落处理这件事,二女儿没那么坚硬,当然她也不是不谙世事的傻甜白,她采取怀柔手段试图唤起父亲理智,父亲已被来路不明、企图明显的女人迷得丢盔卸甲。离婚专家大女儿登场,三个女人斗法,父亲却成了局外人。这位可怜的老人的性能力成了离婚官司的关键所在。即使是文明社会,倒霉的也是最没有能力没有话语权的一群。女儿们以保护父亲的名义对父亲造成伤害。这位衰弱的老人追求幸福被骗光积蓄,不禁使人唏嘘伤感,当你老了,无欲无求,活着有什么意思?有欲有求,一地鸡毛。

父亲再婚这件事,揭开了家族隐秘的历史。为了生存下来迫不得已的婚事、集中营的不堪往事,和平宝宝从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人,过去她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都能够理解。所有看来猥琐贪婪的人,看过他们的生长经历,也会让人同情。至于他们为什么隐忍不说,假装过去不存在一样地活着,因为灵魂已经被暴政、饥荒、战争伤害得千疮百孔,人变得谨小慎微、贪婪小气,无法再表现出从容、体面、优雅的样子。在历史大势中,小民只能随波逐流,苦苦挣扎,然后或者哭着活下去,或者笑着活下去。

这就是人生。

经过这场家庭危机,二女儿不再那么傲慢。真相太过沉重,亲历者表示过去已经是浮云,可是,他们不明白,这些浮云成为他们永远抹不去的心理阴影,让心灵失去光辉,生活失去色彩。这是小说最深刻沉重的地方,用一个家族的故事,讲述大历史对小人物生活的影响,讲述野蛮时代对人性、对灵魂的戕害。

作者假装带读者看搞笑剧,到了片场,读者泪流满面,发现这是出严肃的历史剧。想来作者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谁让大家不爱看一本正经的正剧,先引人入瓮,在历史被淡忘,歌舞升平的年代,我们需要更多类似走错片场的体验。

作者杜雅萍:白羊座,历史学硕士,资深图书编辑。爱生活爱读书爱八卦。作品:《金庸传》《周汝昌传》。在凤凰和天涯的闲闲书话写专栏文章。

本文系中华网文化频道原创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