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德国科隆大教堂但西方人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在基督教盛行的欧洲,教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形式,我们所熟知什么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等等都是哥特式建筑,说起教堂人们想到的也是哥特建筑轻盈的身姿、高挑的塔尖、通透的玻璃大花窗,可以说哥特式建堂是基督教里面不可撼动的建筑一哥。▲巴黎圣母院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是以恢复往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荣光为己任的,追求的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夸张、复杂、夺人眼球的哥特式建筑无疑是粗鄙的,于是将蛮族人的称呼加之其上称之为哥特式建筑。▲古罗马斗兽场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

什么是哥特式建筑?

哥特是西欧日耳曼部落中的一支,被正统的希腊和罗马人视作不开化、茹毛饮血的蛮族。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哥特”可不是啥好词,带有“奇特、诡异、复杂、阴森”的语意,这跟中国倒是差不多,匈奴、鲜卑、羯等对游牧民族的称呼也大多带有贬义。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

▲法国兰斯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一词出自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评论家瓦萨里和画家拉斐尔之口,指的是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法国,广为流传的教堂和修道院等建筑形式。哥特式建筑形态高而尖,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华丽的装饰。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

▲巴黎圣母院

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是以恢复往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荣光为己任的,追求的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夸张、复杂、夺人眼球的哥特式建筑无疑是粗鄙的,于是将蛮族人的称呼加之其上称之为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

▲古罗马斗兽场

但西方人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在基督教盛行的欧洲,教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形式,我们所熟知什么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等等都是哥特式建筑,说起教堂人们想到的也是哥特建筑轻盈的身姿、高挑的塔尖、通透的玻璃大花窗,可以说哥特式建堂是基督教里面不可撼动的建筑一哥。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5)

▲德国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为啥让西方人又爱又恨,又凭啥成为基督教的建筑一哥,接下来我们便把时间线拉长,去看下哥特式建筑与古希腊、罗马、基督教的爱恨情仇。

光荣属于希腊

古希腊人要建造一座宏大的、永久保存的公共建筑,材料上首要的选择是用石材。第一,希腊地形复杂高山众多石材不缺、获取方便,现在意大利依然是高端大理石的出口国;第二,与木构建筑比石材防火、防潮、防腐且更为坚固宏大可以万年长存。所以流传下来的供奉神的神庙和公共建筑主要的建筑材料大多为石材。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6)

▲雅典卫城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7)

▲雅典卫城

与希腊进行横向对比的是中国,我国的地上建筑大多是木构,所以到了今天流传下来的1000多年以前的唐代建筑都是寥寥无几。不过中国人自古便不迷信神的力量,追求的是自我的强大:死后自身不腐烂、羽化登仙。

所以中国的石头建筑更多的是在地下陵墓当中,秦汉大墓比比皆是,甚至唐代很多帝王的万年吉壤会依山建陵、挖山为陵,工程量十分浩大,曾有民国军阀拿大炮轰击武则天的乾陵,都没有成功打开。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8)

石头建筑的局限性

好了,回归正题。石头建筑好是好,但是也会有两个缺点,第一石材很重,第二与木材相比石材韧性很差,很脆。所以希腊神庙在进行搭建的时候便会用到很多粗重的柱子来支撑,一方面为了承受上方沉重的石质横梁、屋顶;另一方面横梁很脆,两根柱子的距离稍微远一点便会有断裂的危险。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9)

▲巴特农神庙

所以希腊神庙也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四四方方、一圈圈的柱子。可能在古希腊人看来这种建造神庙的方式确实有点粗糙,于是在很多细节上加入了很多装饰和文化审美象征,比如理性科学的希腊人发现了黄金分割比1;0.618,于是在柱子的排列和高度上按照黄金分割比来进行,营造出了一种古典的秩序美感。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0)

▲伊列克提翁神庙的柱廊

再比如柱子多了必然有沉闷感,于是古希腊人对柱子进行装饰,在柱身上进行拉槽形成纵向上的轻盈感,再给它配上一个华丽的柱头营造出头重脚轻的视觉感受,以此来破除石柱笨重的质感。

为此古希腊还形成了三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并给它们对应着男女身体的美感。古希腊人在门楣、柱廊、山墙等位置加入了很多叹为观止的雕塑作品,美轮美奂可以说将细节的处理做到了极致。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1)

希腊建筑简单的梁柱结构

但如果仅仅是从结构的角度来讲,雅典神庙的结构是很简单的,这种简单的柱子加横梁的搭建方式,其实跟新石器时期斯通亨治的巨石阵没有啥本质的区别。纯石头的材料因为施工难度的原因,是很难用来建造超大尺度建筑的。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2)

▲斯通亨治巨石阵

最为重要的是密集的柱子,在外面看是理性克制的秩序美感,但建筑内部密集的柱子导致内部空间被切割得细碎,缺乏开阔空间且透光性差,非常压抑闭塞,室内空间的开敞性是古希腊神庙的死穴,这时便轮到古希腊的官方继任者古罗马登场了。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3)

伟大归于罗马


与盛产大理石的希腊不同,罗马火山众多,我们所熟知的庞贝古城便是葬身于火山之下,罗马人便利用火山灰发明出混凝土浇筑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罗马人还掌握了“拱”的技术,正是通过“拱”和混凝土的综合运用,希腊神庙的死穴——封闭的室内空间,在罗马人这里便拥有了解决的方式。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4)

▲古罗马歌剧院遗址

罗马人用拱来代替横梁之后,其一在横向上,便不再用担心横梁跨度过大断裂的危险,柱与柱之间的跨度加大了,给室内空间腾出了位置,其二在纵向上,用了拱之后建筑室内空间的层高加大视野也更加开阔。

如果真的想要一个极致的、没有柱子的大空间,最简单省事的办法便是用拱做一个超大的穹顶直接罩下来,罗马的万神殿便是其中的代表。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5)

▲罗马万神殿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6)

▲罗马万神殿

罗马建筑的大穹顶

拱与横梁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拱也具有力学上的困难——拱除了纵向上的重力之外,还具有横向上的侧推力,跨度越大侧推力越大。万神殿的大穹顶直径为43.4米,跨度惊人。为了应对这恐怖的侧推力,罗马人在大穹顶的下方用混凝土浇筑了厚达6米的墙。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7)

▲罗马万神殿剖面

这么厚的混凝土实体墙当然是没有办法开窗户的,于是在大穹顶的中央预留了8.7米的圆形洞口用来迎接自然光,同时也象征着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圆形洞口成为内部空间唯一的光源,仿佛众神之光沐浴时间,神圣感十足。只是千万别下雨,否则便会成为落汤鸡了,要知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呐。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8)

▲万神殿穹顶

宽阔的室内空间有了,怎么消除拱的侧推力和怎么开窗户成为罗马人要思考的问题了。首先要想开窗户,便要想办法把拱的受力点放在柱子上而不是承重墙上,柱子和拱之间点对点的受力,不具有承重效果的墙面便解放了。

但是要想要柱子成为拱的承重点,就必须想办法抵消拱的侧推力,纤细的柱子可抗不住拱恐怖的侧推力,柱子承重和拱的侧推力说到底还是一个问题。大穹顶建筑到底怎么来消除侧推力?东罗马帝国的索菲亚大教堂便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19)

▲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大教堂与万神殿一样,也有一个直径32.6米大穹顶,但是这个大穹顶并不是用厚重的承重墙来支撑,而是用一种叫做“帆拱”的结构,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拱将大穹顶的重力和侧推力进行分解和抵消,这时四个方向上的重力和侧推力便没有那么恐怖了。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0)

▲索菲亚大教堂的帆拱结构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1)

南北方向上的拱直接用两个大柱墩来抵住,东西方向上则用稍小一点的半穹顶再次分力,稍小一点的半穹顶通过三个更小的半穹顶支撑,逐步分力之下,大穹顶四个方向上的侧推力便达到了平衡。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2)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3)

至此索菲亚大教堂受力的问题解决了,窗户透光的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由于没有使用厚重的承重墙,索菲亚教堂在拱和穹顶四周开了许多窗户,仅穹顶底部一圈便开了40个窗户,在一整个白天不同方向上都有光线洒下来,阳光的困扰和穹顶的受力得到了解决。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4)

同时也由于索菲亚教堂在结构上四个方向分力受力的原因,在其俯视平面上自然而然地也就呈现出“中央集中式”的构造,因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以索菲亚大教堂为代表的建筑也被称之为拜占庭式建筑。

当然像罗马万神殿和索菲亚教堂这样巨大的大穹顶也不是非要不可,如果将穹顶拿掉或者换成跨度小一点的小穹顶之后,窗户和拱侧推力的问题便很好解决了。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5)

抛开大穹顶之后的罗马式教堂

基督教在欧洲大陆上广泛传播之后,便开始来建设自己的教堂。所以罗马式教堂指的并不是古罗马人的教堂,而是用罗马人的建造技术修建的教堂,要知道基督教广泛传播的时候,古罗马帝国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上了。

1.0版本:巴西利卡

早期的基督教还是很节约、务实的,主要以巴西利卡的样式来打造自己的教堂。巴西利卡是一种简单的方形结构,完工于4世纪初的巴拉丁大礼堂,便是一座巴西利卡式建筑。它由前后两个巨型拱构成了开阔的室内空间和承担了部分屋顶的重量。单纯、朴素、实用有着浑厚的罗马式建筑的风格。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6)

▲巴拉丁大礼堂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7)

▲罗马式教堂的手稿

2.0版本:十字交叉拱的运用

但简单的巴西利卡是很难做超大体量教堂的,建筑体量越大屋顶便越重、拱的跨度便越大,随之而来的侧推力便会越恐怖,用柱子支撑拱便抗不住这么大的侧推力,用承重墙承重便开不了太多的窗户。

于是基督教便在巴西利卡的基础上,将罗马人的“十字交叉拱”融入到结构当中,十字交叉拱的巧妙构造便很好解决了柱子和侧推力的问题。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8)

如上图所示,十字交叉拱指的是:拱与拱之间交错进行,共同承担屋顶的压力以此来实现空间的跨度,在交叉拱的作用下每个柱子同时是多个拱的支撑受力点,在东西南北不同拱的作用下,拱的侧推力便两两相互抵消了。这样,几根柱子便可以支撑起一片很大的室内空间。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29)

建于11世纪初的比萨大教堂便将十字交叉拱运用到了教堂的搭建当中,是罗马式教堂的重要代表。教堂平面呈长方的十字形,高32米长95米,体量庞大。由纵向四排68根的圆柱支撑起了屋顶的主要重量。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0)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1)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内部

在内部结构上比萨大教堂主要脱胎于巴西利卡,由巨形拱支撑起了中部高耸的开阔空间,在两侧位置采用十字交叉拱的方式扩大了建筑的体量、缓解了侧推力、共同支撑起了屋顶的重量。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2)

▲两侧的十字交叉拱

神圣的拉丁十字

另外在空间构成上,比萨大教堂不再在单纯的巴西利卡式的方盒子,而是在左右两边分别开出了两个耳室,这就使得教堂在平面上呈现出了拉丁十字的构图,符合基督教圣物十字架的寓意。

其实绝大多数的罗马式基督教堂都采取了十字架构图的意向,这个传统也一直保留在了基督教古典教堂当中。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3)

▲16 世纪彼得罗·卡塔内奥拉丁,十字式教堂建筑手稿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4)

▲比萨大教堂的屋顶

罗马式教堂开阔的室内空间和大的建筑体量有了,独特的拉丁十字式构造也有了。接下来便需要有一个壮丽、有气势的门脸了。

壮丽的西面工程

罗马式教堂一般将拉丁十字最长的那一端作为入口,朝向西方。这是因为日出东方,信徒从西入口迈入大门,进入开阔高大的室内空间,一束阳光从正前方倾泻而下,洒在虔诚教徒的脸上仿佛在沐浴上帝的光辉,这是朝圣的第一步。

所以罗马式教堂尤其重视主入口外立面的打造,由于主入口大多面向西部,所以主入口的打造又被称作:西面工程。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5)

▲贝里克教堂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6)

比萨大教堂的西面工程用希腊的柱子和罗马的拱,打造出了层层向上的秩序美感,白色大理石作为主要材料,素雅而又不失威严。

在其他的罗马式教堂中门脸也作为重点对象倾力打造,整体风格也都是采用了罗马建筑中静穆、崇高的美感。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7)

▲比萨大教堂

自此利用罗马人高超的建造技术,基督教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建筑样式。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总结建筑的三要素为“实用、坚固、美观”,罗马式教堂也基本遵循这一原则,所以罗马式教堂也大多是理性的克制,在外观上追求凝重均衡的视觉效果。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8)

▲米兰大教堂(哥特式)

但对于在宗教狂热的中世纪掌握了无上权威的基督教而言,纯粹、克制的罗马式教堂虽然有迭代升级,但对基督教义的诠释还不够极致,哥特式教堂便是在罗马式教堂的基础上追求极致的结果。

上帝说:要有光

哥特式教堂是没有权威、没有特定规范标准的。当罗马式成为教堂基本的范式之后,怎么让教堂更好得展示上帝的荣耀成为各地王国和百姓思考的问题。

于是各地王国和百姓便创造性得将很多新型的技术和装饰手法运用到教堂的建设当中,其中尖拱、飞扶璧、漂亮的花窗玻璃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39)

尖拱

哥特式教堂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高。教堂越高便越接近上帝,给予教徒的震撼力便越强。为使教堂更高中世纪的能工巧匠便将罗马人的圆拱转换为尖拱,尖拱比圆拱的施工难度更大,更为陡峭垂直。尖拱的侧推力更小,更能把建筑往上挑得更高。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0)

▲英国伊利大教堂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1)

▲英国埃克塞特大教堂

在室内空间里面尖拱使内部层高更高,在这样的空间里面吸引信徒的目光往上走,更容易满足人们对于天国的向往。

在西面工程上高高的塔尖直插云霄,不仅象征着上帝的荣光,更是一个城市一个王国的骄傲。于是欧洲各地的攀比之风开始了。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2)

▲德国科隆大教堂

飞扶璧

德国的乌尔姆主教堂是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高度竞赛中的佼佼者。它足有768级台阶、161.53米的高度。要知道这可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被人们称作是黑暗、蒙昧、生产力水平低的中世纪,161.53米简直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奇迹。虽然尖拱比圆拱在结构上更加优良,这种奇迹单靠尖拱很难完成,除了尖拱之外还需要飞扶璧的协助。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3)

▲德国乌尔姆主教堂

飞扶璧的作用一方面是用来抵消拱的侧推力,另外一方面高层建筑受到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受力不均匀会有坍塌的危险,飞扶璧更像是在教堂周围多加一层固定措施,增加了稳定性。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4)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5)

飞扶壁在结构上应与肋架券连用,很多哥特建筑的在结构用像是人的肋骨一样的框架系统支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哥特式建筑的墙壁和屋顶更轻薄,减少了对柱子和拱的负重,建筑更轻盈,在结构上可以修建得更高。

肋架券的和飞扶璧的结构也使得墙壁进一步解放,这时那个充满标志性的漂亮的玻璃大花窗便诞生了。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6)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7)

玻璃大花窗

玻璃大花窗可算的上是哥特式教堂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它正式诞生于路易七世时期得圣丹尼斯教堂,圣丹尼斯教堂采用尖拱和肋架券连用的方式,使教堂在结构上变得很轻盈。

这样在窗户的两边筑造两堵向外突出的扶墙,便可以支撑顶部的压力。中间的墙体解放了,一个大窗户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8)

中世纪时期工业水平不发达,还没有大面积生产透明纯白玻璃的技术。这时候的玻璃总是杂质很多、五颜六色。但玻璃大花窗却化不利为有利,采用拼贴画的手法将彩色玻璃做成了协调的几何造型和圣经故事。

光透过花窗上的彩色玻璃形成漫反射,营造出了五光十色富有韵律的神圣感。圣丹尼斯教堂之后,玻璃大花窗也成为了哥特式教堂的标配。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49)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50)

文艺复兴:哥特式教堂之后的建筑

我们随着时间线经过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从希腊神庙到罗马公共建筑再到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重新回到文艺复兴,结果我们也知道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这种夺目、夸张、只是无聊的技术游戏,便给这时期的建筑冠上了“哥特”一词,但事情的发展真的是这样吗?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51)

▲佛罗伦萨大教堂

以文艺复兴的建筑代表佛罗伦萨大教堂为例。佛罗伦萨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1367年全民投票要建造一个跨度40多米罗马式的大穹顶。但原有的建筑基础已经完成,是绝对承受不了一个万神殿式的大穹顶的。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52)

▲佛罗伦萨大教堂

直到50年以后,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用肋架券做了一个双层薄壳结构,双层薄壳来减轻重量是布鲁内莱斯基的首创,但核心的肋架券技术却是来自哥特式。

看大教堂的内部其实也可以看到尖拱和肋架券的连用。可以说佛罗伦萨大教堂有着罗马建筑标志性的大穹顶,外部装饰上也是鲜明的罗马风格,但内部空间和结构上仍是哥特式技术的沿用。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53)

▲佛罗伦萨大教堂(内部)

虽然说文艺复兴时期批判于哥特式教堂的夸张和野蛮,但佛罗伦萨那个超出结构本身差点烂尾的大穹顶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在作祟呢?

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虽然都对哥特式教堂大加抵制和批判,但是真到了很多大型建筑上依然哥特技术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流传到今天的高层建筑的打造上。中世纪虽然昏暗梦寐,但对于创造了如此建筑奇迹的工匠来说心中一定是有着“上帝之光”。

哥特式建筑的工匠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嘲笑希腊建筑柱子很多不透光的时候,古希腊人会说:“你懂什么,我这叫符合科学的黄金分割比例,是理性秩序的象征。”你嘲笑罗马建筑的笨重吧,罗马人又会说了:“兄弟,你还是没文化呀,啥叫笨重啊?我这叫静穆的伟大!”不掌握文化主动权的哥特式建筑,在文艺复兴人的笔下也就变成了一场无厘头的技术游戏。

END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关注

【多宝山人】

哥特式教堂至今保留的不下200座(哥特式教堂为啥是这个样子)(54)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