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侯区社区工作者(成都一社区设立)

武侯区社区工作者(成都一社区设立)在红光苑里,每个单元入口处都贴着一张红光苑网络服务公示牌,上面有社区民警、网格员、党小组长、院落长的联系方式和负责区域,这样既便于社区工作的开展,更便于居民有需求时可以及时找到人。培华社区的负责人王怡春介绍,在红光苑治理过程中,社区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主要是让院落居民们参与到院落治理中来。王大姐现在门卫室工作,车辆的进出都由她来管理,进门时,把一张停车卡递给车主,出门时再收回。据了解,红光苑的物管、院落卫生、车辆管理等都是居民们自己管理,还自发成立了红袖套巡逻员、“手拉手”老年互助小组、“金哨子”安全巡逻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员等。王大姐说,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些工作中,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自己居住的地方能更好。以前全都租出去 现在收回来自己住走进位于建设路培华社区的红光苑,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规整清晰的车位标示、郁郁葱葱的绿化花园呈现在眼前,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环境脏乱差的“三无”

封面新闻记者 张想玲

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何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11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成华区获悉, 作为成都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面对老职工宿舍多、老家属院多、早期安置小区多的实际,近年来,成华区在积极推进旧城改造、老旧院落改造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大胆探索社区治理创新,在社区自治体系建设、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明显变化。其中,新鸿社区在社区内还设置了“守望员”,相当于每栋楼都有大管家,社区的事儿基本实现了社区居民自己做主。

武侯区社区工作者(成都一社区设立)(1)

培华社区:

以前全都租出去 现在收回来自己住

走进位于建设路培华社区的红光苑,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规整清晰的车位标示、郁郁葱葱的绿化花园呈现在眼前,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环境脏乱差的“三无”院落。

1990年搬进红光苑的王大姐已经在这里住了27年了,说到这里的变化,她直言,“我们从刚修好就搬进来住了,以前那个环境确实是不好,现在我们这简直就巴适了。一进门,干干净净的,每个单元都安了防盗门,还有健身器材,绿化什么的不比其他小区差。我们住到这儿的好多人基本上都是从红光电子管厂出来的,大家都认识,住到一起也觉得舒服。”

王大姐现在门卫室工作,车辆的进出都由她来管理,进门时,把一张停车卡递给车主,出门时再收回。据了解,红光苑的物管、院落卫生、车辆管理等都是居民们自己管理,还自发成立了红袖套巡逻员、“手拉手”老年互助小组、“金哨子”安全巡逻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员等。王大姐说,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些工作中,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自己居住的地方能更好。

在红光苑里,每个单元入口处都贴着一张红光苑网络服务公示牌,上面有社区民警、网格员、党小组长、院落长的联系方式和负责区域,这样既便于社区工作的开展,更便于居民有需求时可以及时找到人。培华社区的负责人王怡春介绍,在红光苑治理过程中,社区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主要是让院落居民们参与到院落治理中来。

“红光苑这边房子是原红光电子管厂的家属区,属于老旧院落,之前咋个都收不起来物管费,导致恶性循环,最严重的时候,下雨天都不敢出门,一是脏,二是老年人也容易摔倒,很多人都把他们自己的房子租了,再去外面租房子住,确实是环境很不好。”王怡春说,“当时,我们有一个理念是‘先自治后整治’,居民们要先成立自管小组,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后,再通过社区来整治环境,进行整体改善。”

起初,这项工作做得很艰难,院委会、自管小组常常开会,商讨解决方案,再挨家挨户跑到居民家中去做工作,寻求解决途径。慢慢的,居民的态度从不理解到支持,从支持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现在更是实现了“居民点菜,政府买单”的模式,将自己的院落整治的干干净净,有条不紊。

“现在,这里的物管费能够收到95%以上,曾经搬出去的人都搬回来了,甚至到年末的时候,居民们核算财务,还能有‘分红’来抵扣物管费呢。”王怡春笑称,“我都想在这里买房子住了,但人家这里住的还都不愿意卖呢。”

武侯区社区工作者(成都一社区设立)(2)

新鸿社区:

每栋楼都有大管家 我的社区我说了算

新鸿社区门口的居民公约,绝对引人注目。成华区双桥子街道新鸿社区主任陈浩介绍,“当时本来说拿一个通用的公约出来,但居民代表们提出,我们自己的公约,居民们到底愿不愿意遵守这个,必须要经过居民们来共同商定,于是代表们便一条一条理,一条一条改,现在这个公约就是这样被制定出来的。” 这个公约是所有社区居民们都公认的,是这里的大院落公约。

单从公约的制定,便能看出新鸿社区的协商共建模式。2015年,新鸿社区推出了“邻里守望 大爱新鸿”的社区整治模式。在社区内招募守望员,守望员是住在本楼栋本单元的住户,首批守望员一共24人,都是自愿报名,有能力有热心想为本单元服务的人。

守望员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他们每个月在各自负责的楼栋里走访一次,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人员变动等。38栋的刘姐便是其中的一位,据了解,这里的出租户很多,居民们之间也没有频繁的交流。在守望员刘姐的活动下,大家彼此之间渐渐处成了朋友关系,甚至有些住户会放一把家里的钥匙在刘姐那里。

“有时候,邻里间有些小摩擦,假如让社区直接出面调解的话,很多人会觉得社区在‘管’我,而我并不服这个‘管’,但让守望员刘姐出面的话,住户们反而觉得这是邻居间善意的提醒,也更加容易接受。”陈浩说,“有了守望员,连院落里堆积的杂物也有了监管人员,我们的守望员是院落里的住户,一旦发现杂物就可以立刻跟社区联系并及时清理,这大大改善了居民们的生活环境。”

守望员模式的推行,居民们都觉得非常实用,也能够带来切实的好处。现在的新鸿社区已经成立了25个自治小组,每个自治小组都是由在此居住的居民组成,共三人,他们负责一栋或两栋楼的管理。居民群众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社区的事,就由自治小组牵头,共商解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