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列舰有什么区别(风帆战列舰发展史)
风帆战列舰有什么区别(风帆战列舰发展史)17世纪之前,即使战舰已经发展出舷炮,各国海军的作战方式仍然是各舰各自为战。17世纪初期至中期,随着舰炮数量增加、威力增大、射程增大,以英国和荷兰为首的国家逐步发展出战列线战术,这时的战列线战术是单纵队同航战。这种战术让军舰不仅在大小上有区别,在功能上也产生了分歧。多层火炮甲板的大型战舰是战列线战术的主力,要求火力相近;而轻型军舰则充当侦察兵,并负有将前方旗舰的命令传达到后方的使命。因为战列线战术是一支舰队统一机动的,各舰的机动性都要提高才能抢占有利阵位,所以这一时期盖伦船型军舰的船艏楼、船艉楼被降低直至消失。并且为了增加火炮磅数,保持射击稳定性,水线处的宽度大于上甲板宽度,船尾也变成方形。这样,盖伦船在17世纪演变成“改良型盖伦船”,它也是东印度商船的船型。这种船型延续到风帆战列舰时代终结。盖伦船的纵向剖面1563年,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下令开始建造采用战列线战术的新型军舰“战神”号,这
在火炮代替了弓箭和弩炮后,远程射击自然也代替了接舷战,原本欧洲各国海军使用桨帆船,船头布置重型火炮,而船舷因为有桨手,只能布置轻型火炮。但很快人们发现为远洋贸易而生的卡拉克船很适合在船舷布置火炮,只要在船舷开火炮舷窗即可,火炮数还远多于桨帆船。15世纪葡萄牙为大西洋贸易发展出的重武装卡拉克船,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各国也发展出了相似的船型,这就是风帆战列舰的前身。卡拉克船和后来的盖伦船逐步取代了桨帆船,各国海军也根据它们舷侧射击的特点逐步摸索出战列线战术。
桨帆船只能在狭窄的船头布置主要火炮
1511年在朴茨茅斯下水的英国旗舰级卡拉克船“玛丽罗斯”号就是这类船,该船是英国最早的专用军舰之一,也是最早依靠舷侧火炮射击的军舰之一。它在1530年代改装了78-91门炮(大部分应该是上甲板上的轻型火炮),拥有2层连续火炮甲板,下甲板舷侧开火炮舷窗。该船已经有风帆战列舰的特征了。遗憾的是, 1545年7月19日该船在索伦特战役中转向时遭遇横风,下层舷窗进水倾覆。
船体较窄,船艏楼和船艉楼都较高,对船只稳定性有影响
“玛丽罗斯”号的舰炮,左前方是铸造青铜炮,右后方是锻铁炮
1563年,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下令开始建造采用战列线战术的新型军舰“战神”号,这种尝试比起其他国家早了50年。“战神”号是盖伦船型,长96米,载炮107门,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但讽刺的是,这种开创战列线先河的船却成为了最早在海战中被火炮击沉的船,沉没于1564年5月31日厄兰岛北部海角的第一次战斗中。
埃里克十四世
1565年汉萨建造的世界最大帆船—138炮盖伦船型风帆战舰Adler von Lubeck号,当时还未普及战列线战术,所以该船还不叫战列舰。从模型看出,这种典型的盖伦船还是拥有类似卡拉克船的大型船艏、船艉楼,不利于船体稳定
盖伦船的纵向剖面
17世纪之前,即使战舰已经发展出舷炮,各国海军的作战方式仍然是各舰各自为战。17世纪初期至中期,随着舰炮数量增加、威力增大、射程增大,以英国和荷兰为首的国家逐步发展出战列线战术,这时的战列线战术是单纵队同航战。这种战术让军舰不仅在大小上有区别,在功能上也产生了分歧。多层火炮甲板的大型战舰是战列线战术的主力,要求火力相近;而轻型军舰则充当侦察兵,并负有将前方旗舰的命令传达到后方的使命。因为战列线战术是一支舰队统一机动的,各舰的机动性都要提高才能抢占有利阵位,所以这一时期盖伦船型军舰的船艏楼、船艉楼被降低直至消失。并且为了增加火炮磅数,保持射击稳定性,水线处的宽度大于上甲板宽度,船尾也变成方形。这样,盖伦船在17世纪演变成“改良型盖伦船”,它也是东印度商船的船型。这种船型延续到风帆战列舰时代终结。
17世纪的西班牙盖伦船型战列舰,船尾明显收窄
改良型盖伦船体的战列舰船身圆润内倾,船艏、船艉楼趋无。拥有宽敞的方形船尾和多层船尾游廊,图为胜利号
虽然17世纪时已经发展出战列线战术,但那时一支舰队仍由上百艘不同大小的船组成,没有统一标准。直至18世纪中叶,才逐步形成了战列舰的等级标准:2层连续火炮甲板,64-90炮的战列舰是主力,另有10-25艘3-4层连续火炮甲板,98-140炮的旗舰级战列舰。另外,舰队还需要补给舰和护卫舰(巡航舰),巡航舰用于侦察和传令,在封锁敌国海上贸易、护航等方面也有作用。50炮以下的老式双层连续火炮甲板战列舰用于为贸易舰队或补给、运输舰队护航,不参与战列线作战。
风帆战列舰末期出现了机帆并用战列舰,图为拿破仑号
图片来自网络,也发在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