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追溯河南大饥荒的真正成因,还要从1931年说起。有时候天灾不仅仅是天灾,同时也是人祸。在1942年的那场河南大饥荒中,3000万人流离失所,沿途树木全部被啃食干净。吃神仙土,易子而食……这时候若是能够捡到一根野菜都是宝贝。可即便如此,依然有超过300万的人死于饥饿之中。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

文|南方史录

编辑|南方史录

在电影《一九四二》中,我们可以跟随张国立老师的视角,回到那个尸横遍野的饥荒年代。

然而尽管电影已经非常还原当时的场景,但对于那段惨痛的记忆来说,却还是远远不够。

在1942年的那场河南大饥荒中,3000万人流离失所,沿途树木全部被啃食干净

吃神仙土,易子而食……这时候若是能够捡到一根野菜都是宝贝。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超过300万的人死于饥饿之中

有时候天灾不仅仅是天灾,同时也是人祸。

追溯河南大饥荒的真正成因,还要从1931年说起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2)

1、恰逢多事之秋,天灾人祸不断

提起1931年,大部分第一个想到的便是9月18日抗日战争爆发

其实不然,这一年还发生了场对中国大地造成沉重打击的灾害,江淮大洪水

这场洪水涉及16个省份,672县被淹没,5000万人流离失所。

然而这些还都不是最大的危害,最严重的是这场洪水恰恰发生在夏末秋初的时候,1.5亿的农田被毁于一旦

老百姓辛辛苦苦一整年,好不容易熬到收获的季节,一场洪水全部泡汤。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3)

江淮大水

但是局势已经非常紧张,内乱不止,当局根本没有时间顾忌这场灾难。

只能从东北调粮,这也是当时国内唯一还能正常收成的地区。

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导致全国唯一的产粮地也失去了

尤其是当局判断错误,继续内战,更是加剧了这场灾难的损伤。

之后的几年,对于河南来说算是唯一能够休养生息的机会,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4)

卢沟桥事变

因为再过不久的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更是将好不容易得到喘息的河南再次拖入到战火之中。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对于河南来说更加严重的灾难发生了。

1938年,黄河决堤了

这场洪水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说是人为的。

当时正面战场日军强势,一路打到河南郑州,下一步就是计划夺取武汉。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5)

花园口黄河大坝被凿开

为了给后方争取时间,在6月9日蒋介石竟然下令凿开花园口黄河大坝

在阻断日军的同时,也致使包括郑州在内的河南大片土地被淹没。

据事后统计,这场洪水共造成40多个县城被淹没,大片农田被摧毁80万人遇难。

这件事情还带来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让刚刚从上一次灾情中解脱出来的河南人民,在一起跌落谷底。

整个黄河地区上千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疾病、水涝接乱不断。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在才刚刚开始。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6)

此刻的当局早已经跑了,整个河南地区都落入鬼子之手。

鬼子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活下去,许多人纷纷躲到大山里,大片的田地无人种植

然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的后期,在我党领导下将鬼子打的节节败退,河南的情况才变得好一些。

然而,灾难总是快人一步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7)

2、当局预估不足,导致灾情恶化

在1941年7月份的时候,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为了前线抗战的将士能够有足够的军粮供应,蒋介石再次出昏招,强征粮食。

据统计,未来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单单是小麦当局便征收到3.4亿斤,这还不包括其他作物。

这让民众的负担再一次加大。

可以说经过了这一些事情之后,河南民众是一分粮食也拿不出来了。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8)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1942年的春天,河南又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大旱灾。

这场旱灾持续半年之久,有时候一个月都下不了一场雨。

即便如此,当时驻扎在河南的军方代表蒋鼎文依旧选择执行命令,强征粮食。

甚至许多地方官员已经跪在他面前,依然无法改变他的决意。

而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名叫汤恩伯的司令官,以战事紧张为由强征劳役,许多年轻人都被强行带走。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9)

汤恩伯

可以说也正是有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存在,才加大了河南的灾情。

本来,河南的人民还想着苦点就苦点,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好不容易挨到7月,看着田地还不如往常两成的粮食,河南人民还没来得及高兴,蝗虫又来了

铺天盖地的蝗虫席卷河南全境,将本来就没有多少的粮食啃食一空。

这也彻底断绝了人们活下去的希望。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0)

尤其是河南当地一直流传着一种“十年九荒”的说法,意思是今年的灾情大概率延续到第二年。

也就是说今年如果不能攒下来粮食的话,活下去的希望也不大。

在这种背景下,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逃难,就在7月正式拉开了帷幕。

开始的时候人们或许还比较克制,毕竟都是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

可是当人饿到一定程度后,还管什么是仁义礼智信,还管什么是礼义廉耻,各种暴乱接连发生。

这时候也是河南最黑暗的时刻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1)

看到包裹就想去抢,即便是明知道不可能有食物,也想要亲眼目睹。

可是渐渐地,人们也反应过来了,粮食都被蒋介石的军队收走,百姓手里谁也没有粮食了。

但若是让他们赤手空拳去抢劫军队,那可做不到。

于是乎,人们开始想办法自救

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吃野菜,刨草根。

最开始人们只在村子附近搜刮,可是渐渐地,发现这些已经无法满足全村的肚子,只能开始逃荒。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2)

然而连年的干旱之下,即便是野菜、草根又有多少,又如何能够供给河南上千万的人口。

没办法,人们又把视线放在沿途的树木身上

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只是在食用树叶,可不知道从何时传出,有人发现树皮也能吃,众人开始纷纷啃食树皮。

虽然这确实让部分人成功活了下来,但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树皮都能够啃食。

有些树皮吃下去后并不容易消化,堆积在胃中容易造成堵塞,许多人就这样被活活饿死。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3)

而且有些树皮会带有些微毒素,吃下去后会引起不适,在这种灾难更是要命的事情

只是饿极了的人们再也顾不了这么多,见到树木就一拥而上。

逃难到哪就啃到哪,沿途树木都被拔干净了皮。

但是很快,人们便发现即便是树木也不够吃了。

这时候,所谓的“观音土”就登场了。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4)

这是一种白色的黏土,因为其细腻所以吃下去后并不会划破肠胃。

许多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疯一样的寻找,回到家配上野菜蒸熟,吃下后肚子会感到暖洋洋的温饱感。

但是这种土有个特性,就是遇到水后会凝固

导致观音土全部堆积在肠胃中拉不出来。

短时间内或许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吃得多了便会导致腹部坚硬,活活胀死。

然而天灾尚且不致命,最致命的还是人心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5)

3、当局不作为,故意隐瞒消息

为了强征粮食,蒋介石当局强迫底下官员报喜不报忧。

但是河南省的主席是李培基,为了自己的官职,竟然在报国中隐瞒了此次灾情,甚至说此次河南丰收,还有不少余粮。

哪里还有什么余粮,即便是有也在这门这些官员手中。

到了1942年秋末的时候,杨一峰前往河南鲁山上任,一路上就看到遍地灾民,不少人卖儿卖女就为了换一口吃的。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6)

李培基

即便如此饿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许多尸体就直接扔到路边无人照顾。

此时由于得不到当局的救助,河南本地各界人士便联合起来,派出三位代表去重庆募捐,其中就包括杨一峰。

可没想到当局压根就不承认河南有灾情

蒋介石在接到官员报道的时候,甚至说承认或许有些小灾情,但只认为这是地方官员夸大,以此来逃避税收的方式。

此刻的蒋介石只关心军费、军粮、征兵,除此之外一概不管,早已经不顾人民的死活。

直到1942年的10月30日,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7)

郭仲隗

河南籍的郭仲隗毅然决然闯入会场,大骂当局不作为,骂蒋介石瞎了眼。

他将包括观音土、榆树皮在内的十种代食品摆在会场上,邀请各院部长品尝。

这谁敢品尝,虽然当局装聋作哑,但也并非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危害。

见此,郭仲隗更加愤怒,整整在会场中骂了一个钟头。

这件事情还被当时在场的爱国将军冯玉祥记载下来。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迫使当局不得不承认河南的灾情,并在1942年的11月份下令调集1.2亿的赈灾款。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8)

冯玉祥将军

不过遗憾的是,这笔本来就杯水车薪的钱财,还是在1943年的春天才被送到灾区。

这个时候,灾情也已经接近尾声了

从1942年的7月,一直到1943年的春天,整整半年的时间,3000万人流离失所,300万人死于饥饿。

可当局却一直视而不见,坐视灾情扩大。

河南大饥荒真实纪实(河南大饥荒3000万人逃难)(19)

这不仅仅是河南一地的悲剧,更是中国大地的悲剧。

幸好我们现在有了新生活,有了最先进的应急措施,足以应对绝大多数的灾难。

愿这种沉痛的回忆再也不要出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