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交流合作会议流程(一把手访谈杨戈)
土地整治交流合作会议流程(一把手访谈杨戈)全面对接“深圳都市圈规划”和“前海扩区”规划以精准投放为导向、高效利用为目标,促进自然资源要高质量开发利用。在空间优化利用上,推动工业用地地表、地下空间立体开发,促进空间高效利用。印发《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关于统筹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做好服务支撑的通知》,按照项目优质程度和轻重缓急进一步统筹调剂全市剩余建设用地规模和预下达规模,坚持把核心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高质量发展有空间”和“好项目有地用”,为项目落地提供扎实的规模保障。杨戈: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头号工程”,全面对标学习深圳,在提升审批效能、服务企业上集中发力,坚持不破法规、打破常规,尽全力推进用地和规划审批,力求做到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企业最满意。以提速为导向、提质为目标,倒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近期,我局准备出台两项产业用地制度,将预受理模式从公开出让用地扩展到协议出让、集体流转以及存量用地增资扩产等所有工业项目,推动所有新供应工
8月17日,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山市自然资源系统作为护航中山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部门,全力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加快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行政审批提速,聚焦“十个坚定不移”,坚决落实“六个一体化”,加快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戈 南都记者吴进摄
尽全力推进用地和规划审批
记者:市委全会提出,中山将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未来将如何用好实验区机遇,在深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推动项目落地上进一步优化提速?
杨戈: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头号工程”,全面对标学习深圳,在提升审批效能、服务企业上集中发力,坚持不破法规、打破常规,尽全力推进用地和规划审批,力求做到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企业最满意。
以提速为导向、提质为目标,倒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近期,我局准备出台两项产业用地制度,将预受理模式从公开出让用地扩展到协议出让、集体流转以及存量用地增资扩产等所有工业项目,推动所有新供应工业用地“交地即动工”,增资扩产项目提速增效。接下来,在土地二级市场管理上,我们将制定国有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预告登记制度,破解存量工业用地流转使用难题。
以办事便捷为导向、群众满意为目标,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为实现企业少跑腿、好办事,我们全面实施“容缺受理 承诺制”、并联审查制,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努力为各项审批事项“瘦身”。探索闲置土地审核委托授权下放镇街,委托授权后,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可由街道办事处直接办理,非居住类闲置土地处置无需提交市土委会审议,减少市级审批环节,助力审批提速。不断完善“中山看地云”平台内容,目前已在“中山看地云”平台发布条件成熟的产业用地110余宗、近7000亩,公开推介20宗。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发布更多土地一级、二级市场信息,实现产业用地“云”推介,为企业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用地选择匹配“窗口”。
以精准投放为导向、高效利用为目标,促进自然资源要高质量开发利用。在空间优化利用上,推动工业用地地表、地下空间立体开发,促进空间高效利用。印发《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关于统筹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做好服务支撑的通知》,按照项目优质程度和轻重缓急进一步统筹调剂全市剩余建设用地规模和预下达规模,坚持把核心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高质量发展有空间”和“好项目有地用”,为项目落地提供扎实的规模保障。
全面对接“深圳都市圈规划”和“前海扩区”规划
记者:市委全会提出,要以“六个一体化”全面对接、学习、拥抱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将如何进一步落实落地上述要求,特别是在索建立跨市域规划共议共编机制方面进行探索?
杨戈:“规划一体化”是深中一体化的基础保障,如何实现“规划一体化”为营商环境、产业、交通、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一体化”提供支撑和保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和突破的重点。
一是全面对接“深圳都市圈规划”和“前海扩区”规划,探索建立深中跨市域规划机制。推动与深圳共同设立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深中两市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对接融合,率先推动深中产业规划、文旅规划、城市布局规划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二是探索地区规划留白,拓展土地空间参与产业链分工,带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探索规模预留、空间预留、功能预留的“三预留”机制,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中山将加快打造超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在规划布局上优先保障超100平方公里的深中一体化合作创新区,为实验区建设留足产业空间。同时,想方设法破解土地瓶颈制约,腾出足够产业空间推动深中产业深度协作。大力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加快十大主题产业园连片工业用地整备步伐,为对接深圳产业一体化拓展广阔空间。
三是在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规划布局上与深圳深度衔接,助力中山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做好深中城际的规划衔接与预留,预留深大城际西延线在深圳机场枢纽接驳口,进一步规划连接深圳的地铁通道;研究增加海上往返轮渡班线,优化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码头、中山港新客运码头的陆路交通接驳配套;研究深圳、神湾港游艇自由行互通接驳,大力构建高效便捷、衔接顺畅、分工协作的基础设施体系。
高标准编制全市“工改”总体规划,确保年底前完成
记者: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破解土地瓶颈攻坚战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动能转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目前这项工作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市自然资源局有哪些具体部署?
杨戈:自今年1月4日全面打响“工改”攻坚战以来,全市已构建起以市工改指挥部为指挥调度中枢、22个镇街为战场的合力攻坚格局,在政策制定、园区规划、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政策体系建立上,构建“1 1 N”政策体系。目前已出台政策46项,形成送审稿9项,涵盖综合政策、国土规划、审批服务、资金保障、园区建设和产业准入等方面。
在“工改”审批提速上,制定了《中山市“工改”项目审批提速实施方案》通过“三个靠前”,实现大范围“并联审查”,改造流程从12个步骤压缩至6个,推进规划调整、改造方案编审、土地供应等8类17项审批流程再造。出台“工改”审批负面清单,公开审批禁止事项121项,精准划定“工改”审批边界。
在项目推进上,先后开展4次集中动工拆除仪式,上半年全市共拆除整理地块211宗、面积8935亩,拆除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拆除任务比例近70%。赴22个镇街实地走访调研33次,面对面、零距离对接“工改”项目48个;召开片区集中调度会7场,为17个镇街、57个“工改”项目集中研讨解决问题113个;组织20个镇街及涉改主体召开问题协调会58次,对接“工改”项目74个,专题研究回复镇街提请事项56项。召开项目前期策划方案部门联审会4场,涉及6个镇街10个项目,对项目“一揽子”问题集中会诊开方,建立重点项目工作群,强化部门联动,全速推动项目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使笃毅前行,坚决打赢打好“工改”攻坚战。
一是坚持系统谋划。高标准编制全市“工改”总体规划,确保年底前完成,精心布局产业空间和功能定位,推动产业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休闲空间“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做好规划协同,尽快完善《中山市主题产业园布局和发展规划》,推动“工改”总体规划与大型产业集聚区、十大主题产业园规划充分衔接。进一步摸清工业企业底数,加快建立低效企业和低效工业园评价体系,为确定改造重点、谋划连片改造提供精准支撑。科学测算工业物业市场需求,做好“工改”园区中高标准厂房的总量控制,防范市场供给过剩、价格失衡。
二是加快拆除整理。目前,拆掉的都是易拆好拆的,剩下的基本都是“硬骨头”,下来,我们要针对资金利益难平衡、腾挪安置难落实、“两违”用地难处理等问题,具体研究、逐项破解,力争全年整理100亩及以上连片用地28块、300亩及以上连片用地5块,确保全年拆除整理1.3万亩以上。
三是强化项目跟踪落实。落实“一竿子到底”项目跟进机制,设立镇街受理专员,确保项目推进环环相扣、信息互通、无缝衔接。对小榄智能锁产业园、东凤和合工业园等在建项目,要加强施工进度监管,确保按时竣工,争取早日投产;对黄圃马安、神湾外沙科创园等已批复项目,要靠前服务、专人跟进,逐一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交地即动工”成为常态;对黄圃大岑智能家电产业园、南朗工业园等正在谋划的项目,要指导镇街高质量编制前期策划方案,全面厘清实施路径,服务项目加快落地。
推进产业项目用地“成熟一批供应一批”
记者:您在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作表态发言时,提到实施“工业保障房”改革。能否具体展开介绍?
杨戈:实施“工业保障房”改革,探索供应“工业保障房”用地,根据申请每年安排不超过年度供应计划10%的工业用地,划拨或协议出让给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管委会、镇街政府或指定的事业单位,用于建设只租不售的标准化“工业保障房”,保障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经前期摸查,火炬开发区有意向建设“工业保障房”,我局将积极配合,加快推进供应“工业保障房”用地。
记者:在提升工业用地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市自然资源局还有哪些举措,还有哪些改革计划?
杨戈:在拓展产业空间方面,我局已在十大主题产业园整备连片工业用地10381亩,其中5794亩已办理好用地批文,剩下的4587亩,按照全市有关工作部署,争取在明年一季度前完成用地报批,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连片产业用地加快实施“九通一平”、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土地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
在盘活存量空间方面,落实好刚出台的《关于明确村集体闲置土地处置措施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细化闲置土地处置操作指引的通知》两项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出硬招解决闲置和批而未供用地问题,大力盘活存量用地资源,挣取更多新增指标。着力推进大面积重点交通线路批后供地工作,简化优化供地流程,切实提高供地率,促成计划指标良性循环。结合批而未供用地处置工作,推进产业项目用地“成熟一批供应一批”。
南都记者侯玉晓 实习生陆洁颖 通讯员朱育 王华丽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实验区不是一个拿来炫耀的“光环”,是突破中山发展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作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节点城市,在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山领题作答。“全市上下要高度统一、凝心聚力,共同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光荣使命。使命必达!”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向全市发出冲锋令。
为深入宣传报道中山全面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各项工作,南方都市报采访中山各镇街、部门,推出“一把手”访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