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它再也不用被人嘲笑:看完它后 希望你在用 垃圾
自从有了它再也不用被人嘲笑:看完它后 希望你在用 垃圾污染(pollution)是指自然环境中混入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其数量或程度达到或超出环境承载力,从而改变环境正常状态的现象。是时候重新掂量“污染”这个词的份量了:自2008年6月1日,中国开始施行“限塑令”,轻质塑料单被禁止使用,超市不再提供免费供应。效果怎样?经科学家研究,大部分的海洋垃圾来自六个国家,我们再次“光荣上榜”:中国、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斯里兰卡。
塑料海洋,还让这个星球充满了“佛性”,真正实现了“众生平等”。
放心,你亲手扔出去的垃圾,早晚还会毫不客气地回到你的胃里——
谁让你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呢?
关于塑料,我们上一个熟悉的说法还是十几年前的“白色污染”。
自2008年6月1日,中国开始施行“限塑令”,轻质塑料单被禁止使用,超市不再提供免费供应。
效果怎样?
经科学家研究,大部分的海洋垃圾来自六个国家,我们再次“光荣上榜”:中国、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斯里兰卡。
是时候重新掂量“污染”这个词的份量了:
污染(pollution)是指自然环境中混入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其数量或程度达到或超出环境承载力,从而改变环境正常状态的现象。
灾难: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
而眼前的事实证明,海洋塑料已经累积成一场灾难。
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真的有用吗?
数据说话,全球真正回收再利用的塑料资源<7%。
其余大部分焚烧、填埋、流入海洋。
空气、土壤、水源、生态,立体式污染。
甚至,剩下的7%也不干净。
去年一部获得金马奖最佳剪辑的塑料纪录片(豆瓣条目已删)。
一开始,它就讲述了一个似乎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现象:全球各个地区的塑料垃圾正大量运往中国,进行资源的分类、回收、再利用。
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中国走到了循环经济前端。
是吗?
答案触目惊心。
没有整齐划一不锈钢自动流水线。
没有高精尖。
纯手工。
工人们坐在成吨的“洋垃圾”当中,点火、闻味、看烟,将垃圾按照各个塑料品种分类。
环境恶劣,臭气熏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混杂,光想都觉得恶心,还潜在着种种生物污染的危险。
最后,无法分拣的塑料将被就地焚烧,对当地的土壤、水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二次污染。
发达国家垃圾处理费用,每吨要花掉400至1000美元。
既然有中国人还要买,那为什么不呢?
如获至宝地进口他国无处容身的洋垃圾,这个沉重的笑话,终于被揭穿。
在今年,中国政府正式搬出禁令,加大力度彻底禁止“洋垃圾”的进口贸易。(这可能还是英国“禁塑”的缘故……)
但依然挡不住逐利者铤而走险。
截至今年2月下旬,全国海关查获走私废物犯罪案件69起,查证涉案废物5万余吨。
禁而不绝。
就像片中分拣垃圾的老人说的那样:
空气空气不好,水水不好。
这什么好,说句开玩笑的话,就是钱好。
谁不是呢?
人们制造、使用塑料也是这个原因。
造价低廉,结实耐用,不易损坏,“多快好省”荣誉出品。
当我们把一个外卖盒、一只塑料瓶扔到垃圾桶里,你以为它不见了,但它从来不会那么轻易消失。
它们正严丝合缝地堵在我们的后路上。
王久良导演在一场演讲的开始,引用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不知道来源的事物,也不认为我们有责任知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它还不够大,装不下无知与麻木。
Sir再次重申:塑料问题已经不是“潜在”威胁。
还有人觉得觉得,像英国这次对塑料的彻底“宣战”,是在作秀?
发达国家吃喝不愁,把环保当成他们的饭后消遣?
Sir要说一个全面实行“禁塑令”的国家,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羞愧——
卢旺达。
我们眼里的非洲穷国,全国彻底禁止使用塑料袋,入境者也不准携带,违者面临6-12月的监禁并处以罚款。
肯尼亚紧随其后,在去年颁布最严苛“禁塑令”,全面禁止使用、生产及进口塑料袋。
违者将处以最高4年监禁,或4万美元的罚款。
你口中的“非洲兄弟”,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既然知道它不好,干嘛还留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