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南唐后主李煜 《乌夜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酒趣,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醉意。酒,为知音而赶来;醉,因知心而睡去。甲

人人喝酒形相似,代代醉后大不同。

你做你的逝去梦,我当我的真英雄。

喝酒,喝的不是量,是态度、是诚意、是豪情。

醉酒,醉的不是酒,是曾经、是未来、是当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酒趣,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醉意。

酒,为知音而赶来;醉,因知心而睡去。

走进唐宋元明清一共五个朝代、时代的五位词人,透过词的表白,感知他们醉的样子、醉的举动、醉的后果,不叫学习,只是欣赏。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1)

南唐后主李煜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2)

拘禁于大宋的南唐末代皇帝李煜,对醉酒有着独特的感受,生活在梦里的他,绝望地哭喊着“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的遭压迫受折磨几近疯狂的心声。

只有“醉”是自尊的、自由的、自在的,也是自乐的,所有的落魄、羞辱、白眼和监视都化在醉里,只有在“醉乡”里“昨夜的风雨”幻成了熏风春雨,“飒飒秋声”变成曼曲歌声,“烛残漏断”已是酒欢不断,“起坐不能平”已然歌舞升平,气和心平。

醉,总是和梦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

李煜的醉,全因梦的搅合、打扰、诱惑和打击。

  • 噩梦,是醉切近的。日有委屈,夜有所梦,阶下囚的屈辱总入梦、从皇帝到俘虏的落差常如梦。这个梦一直都在,阴魂不散。
  • 帝王梦,是醉难舍的。他曾回忆“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帝国盛景。他忏悔,悲壮,凄怆、悲凉,不管承不承认,这个梦已经遥不可及了。
  • 爱情梦,是醉哀伤的。他是皇帝,更是一个文艺青年,一个感情丰富,爱情甜蜜的人,而与两姐妹之间纠缠不清的情事,成为囚徒之后爱人的遭遇,作为一个男人的他,只能忍气吞声、委屈求命,天大的屈辱、莫大的悲哀。这个梦已经破灭了。
  • 回归梦,是醉深厚最急迫的。他难以接受眼前悲惨而残酷的现实,甚至一天都不想过这样生不如死的耻辱生活,或者说实在是过不下去这样醉生梦死的生活。

他想回去,回到自己的家乡,呼吸自由自在的空气,他可以不做皇帝,只要有爱情陪伴,有诗书画可作就好。而这个梦也只能是个梦了。

李煜的醉,是万般无奈、苟且偷生的醉,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南宋词家辛弃疾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3)

辛弃疾,与苏东坡同为豪放派著名词人,经历坎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年老退居乡野。

辛弃疾的醉,是递进的三个状态。

——常醉。醉酒是经常的,生活中的常态,以醉酒“贪欢笑”,以醉酒消愁、去愁、忘愁、不愁。正是在醉里,大胆发出对朝廷违背祖治的质疑和愤慨,千里马不得重用的疾呼与无奈。“全无是处”,够狠的批判。

——大醉。自己都说“松边醉倒”,醉到什么程度?无人可问、问人无用,恰恰问的是松,挺拔、苍翠、巍然的松,代表着正义、正统、正直的松,让松来回答我,我是醉了吗?我真的醉了?我为什么醉?让松理解我的寂寞、委屈、凄凉和悲惨。

是真的大醉了,脚步不稳、摇摇晃晃,醉眼朦胧,看着松树要走过来扶我,拯救我的大醉,解救我的苦懑。

——假醉。辛弃疾并没有醉得不省人事、糊里糊涂。

一则“只疑”就是“质疑”松没有真动,也不可能来扶我,只是幻觉和一厢情愿,我惟有自己扶自己。

二则“一手推松”,实为“我不用你也不求你”之意。此时的松,就是一株大树,一个可以依靠,可以救命的大树。我根本就没醉,我的四肢是灵活的,我还能动,用手来推,就是拒绝别人的假情假意或者不名一文的假慈悲假善良。

三则明确立场,坚定自强的一个“去”,实为“滚”之意。极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核心思想:不求人,不巴结,做自己,尽管失望,结局注定,就自得其乐,自求安慰。

辛弃疾的醉,是清醒的无奈的假醉,是不服气不低头的争强好胜的醉。

元代马致远 《双调 夜行船 秋思》之《离亭宴煞》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

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人生有限杯,几时登高节?

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4)

此词之醉酒,应该是隐居乡野之醉。

词人先是羡慕“裴公绿野堂”唐代的裴度造绿野堂与白居易等饮酒作诗之醉,“陶令白莲社”的东晋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之醉,还有“北海”东汉孔融的“杯中酒不空,吾无忧矣”的酩酊大醉。

词人在“争名利何年是彻?”的悟透之后,逃离乱纷纷的尘世,在“人生有限杯,几时登高节?”的难得、短暂和迫切中,自己煮酒,自饮自醉,免被打扰。“东篱”是作者自己,自己喝酒自己醉,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见,爱谁谁。

马致远的醉,是通透闲适的醉,是与世无争作个闲人的醉。

明代大儒王夫之 《更漏子 本意》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

声缓缓,滴冷冷,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

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5)

这首词,直白地阐明自己的酒力,“薄酒不曾得醉”,是醉不倒的。

直抒胸臆的词眼:“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少年立下的为国家、天下奋斗的志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沉、越来越荡气回肠。

我醉的是自己的报国之志、爱国之行、守国之心和许国之气。

我醉的是亡国之痛、还国之难、忧国之情和效国之艰。

走进醉酒,走出醉志。这是醉的主要路径。

王夫之的醉,是排遣释放的醉,是一醉到底的醉。

清词第一人纳兰性德 《虞美人》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叫狼藉,为问世间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来眠,只恐时依旧到前。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6)

此词,一共八句,一酒、两樽、两醉、两醒。完全就是一首举杯喝酒,醉了又醒来,再举杯喝酒再醉去的醉酒词。

  • 第一个醉,是“冷”又“孤影”的独酌而醉。这酒里勾兑了太多的生活的苦难、生命的孤独、生长的惆怅,是不能不喝、不得不喝的浇灌之酒、洗礼之酒。

为这个浓烈的醉酒相伴的是“醒眼是何人”的醒,这样的疑问,就是一种否定,也就是说无人有醒眼,无人是醒着的,都为这杯而醉,都醉在世俗的酒里不能自拔,都醉得一塌糊涂,无法醒来。

“醒眼”是心眼,是明亮的清醒的高光的眼,能看清看准看透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进而能醉也能醒,少醉多醒,不醉而醒。


  • 第二个醉,是“花间酒”的、“闲愁”的渴醉深醉。酒,是好东西,我们知心的好朋友,从不被判、从不缺席、从不忘记。

喝酒,是好事情,带来欢乐,带来感情,解忧、解愁、解难,而醉酒,那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走出了烦恼、走出了痛恨、走出了迷茫。

这个醉,一如李白的“但愿长醉不复醒”,是“醒时依旧到樽前”,醒,是痛苦的、灰暗的、压抑的。治疗的良药,就是喝酒,就是酒醉。

纳兰性德的醉,是爱恨情仇的醉,是自我折磨自我毁灭的醉。

宋词宿醉(醉在半梦半醒时)(7)

喝酒是一时的,醉酒是暂时的,惟有清醒才是永恒的。

谁喝酒不醉呢?可以醉、可以深醉、可以短醉。

醉的是兴致而不是理智,醉的是情绪而不是思绪。更多的时候,醉的是梦想而不是乱想,醉的是努力而不是乏力。

醉好别伤了自己,醉该激动自己,醉后成长自己。

作者 | 牧风。君子尚拙。更多精彩关注公众号:牧风之手(mufengzhishou)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