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的声音满满的正能量(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
触动心灵的声音满满的正能量(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 “民生观察”聚焦民生 记录生活点滴和社会进步 自8月23日开始至11月1日,《瓯江特刊》相继刊登了《叶国庆:我与祖国同生日,幸运又幸福》(松阳)、《洪少星:雪梨树下,未来可期》(云和)、《张祖康:践行“两山”理念 我在路上》(青田)、《叶子汉:新中国成立那一天,我出生了》(龙泉)、《李凤珠:我与祖国共芳华》(景宁)、《练卿:奋斗和幸福,都与祖国同频》(庆元)、 《叶波: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遂昌)7个整版。报道以小见大,从细微处描绘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抒发了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他们畅谈发展过程中的点滴感人故事,见证祖国日新月异。展示了我市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新发展与新成就,展示了社会的和谐、时代的进步,以及每个个体生命所焕发的光彩。 1949年—2019年,这是中华民族创造奇迹的新时代,是中国人民激昂奋进的新时代。 2019年10月1日,在这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0
2019年,“瓯江特刊”版面进行了全新的改版。这一年,我们用心打造有风骨、有温度、有服务、有文化的品质副刊。其中我所负责的4版“生活”,以民为本,强化副刊新闻的服务性和贴近性。重点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疗、法律、教育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选题紧扣时下群众关心的话题、资讯以及身边的潮流等,力求有用、有趣、有知识。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民生观察”栏目里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解读和社会进步,看到了“万家灯火”栏目里散发着普通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气息,看到了“我们的故事”中普通人的生活“万花筒”。
“见证历程”见证发展 讲述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故事
70年岁月如歌,70年不忘初心,70年春花秋实。
1949年—2019年,这是中华民族创造奇迹的新时代,是中国人民激昂奋进的新时代。
2019年10月1日,在这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副刊部推出《见证奇迹•我与祖国同生日》系列策划报道。
多路记者奔赴各个县(市区),各个乡镇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且在10月1日出生的老百姓作为报道对象,回顾他们的经历,讲述他们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故事。
自8月23日开始至11月1日,《瓯江特刊》相继刊登了《叶国庆:我与祖国同生日,幸运又幸福》(松阳)、《洪少星:雪梨树下,未来可期》(云和)、《张祖康:践行“两山”理念 我在路上》(青田)、《叶子汉:新中国成立那一天,我出生了》(龙泉)、《李凤珠:我与祖国共芳华》(景宁)、《练卿:奋斗和幸福,都与祖国同频》(庆元)、 《叶波: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遂昌)7个整版。报道以小见大,从细微处描绘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抒发了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他们畅谈发展过程中的点滴感人故事,见证祖国日新月异。展示了我市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新发展与新成就,展示了社会的和谐、时代的进步,以及每个个体生命所焕发的光彩。
“民生观察”聚焦民生 记录生活点滴和社会进步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扎实为民办事。遂昌县新路湾镇蕉川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宏和村主任周春德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村支书和村主任仅象征性地领一元工资;两年时间贴补给村里大大小小的工程款六七十万元;上任之后自掏腰包带村里的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村民谋福利,三年来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村里发展。在他们的带领下,蕉川村从一个谁都不愿意接手的“烂摊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标杆村”。
生活瞬息万变,精彩无处不在。“让材料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 让老百姓感受到切身的便利。在青田法院,记者现场真实感受移动微法院的庭审过程,亲历“移动微法院”只要一部手机,动动手指,跨洋官司就能轻松搞定。
“移动微法院”既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的诉讼服务,降低了诉讼成本,畅通了举证渠道,减轻了法官的工作压力,又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及人民满意度。这是我市司法领域的一次大变革,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司法治理机制的创新,更是新时代司法为民服务意识的呈现,它为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注入了新的经验。
遇到烦心事有人倾听,有困难有人帮助解决……她是善解矛盾的“解铃人”,是纠纷的“和事佬”。
以叶一伟为主要负责人的“叶姐工作室”,是青田县妇联整合巾帼维权志愿者团队,成立了兼普法、宣传、调解、维权、心理疏导为一体的维权工作品牌,致力于维护妇女群体合法权益。多年来,“叶姐工作室”累计调解纠纷案例200多起,接访500多人次。
叶姐工作室是社会发展日趋成熟、普通民众在社会治理中参与度越来越高的缩影,是政府实现从“管理员”向“服务员”角色转变的体现。是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未来社会带来的新动力、新变化。小小“叶姐工作室”,带给了人们新时期的幸福感,展现了社会的大爱。
“万家灯火”情暖万家 榜样力量温暖前行
榜样是一种能量和力量,榜样的力量温暖着我们的内心,激励我们前行。
蓝香梅33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公婆婆和患病的小叔,并扶助3个小姑成长和出嫁,将两个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她用爱滋养好家风,用勤俭持家、吃苦耐劳、严守孝道诠释了一位好媳妇、好母亲、好兄嫂的孝贤形象。被街坊邻居称赞为“天底下难找的好媳妇”。
本报3月1日对蓝香梅的事迹报道刊发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9年9月,她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80岁的老人叶世海,在默默收留了流浪者“儿子小蒋”24年后,终于还是艰难地做了一个让自己难受的决定:他要为相依为命的“儿子”寻找亲生父亲——他年事已高,最大的忧虑就是在自己离世后,无人再照顾“儿子”。所以,他想要先安顿好他,向当地公安机关求助后,开启了千里寻亲之路……几番周折的找寻后,民警找到了“小蒋”在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的亲人。八旬老人和流浪者24载的“父子情”,便是叶世海老人对“小蒋”20年如一日善与爱的汇聚,是一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情。
11月份“浙江好人榜”揭晓,叶世海老人入选“助人为乐好人”。
“滴水之恩当涌现相报”,青田华侨孙胜荣和恩人张爱民之间演绎了一段“千万”感恩的佳话:25年前,月工资90元的徐州人张爱民,拿出1000元资助萍水之交的青田小伙孙胜荣创业。25年后,事业成功的孙胜荣投资1000多万元在徐州建成酒庄,交由张爱民打理。孙胜荣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觉得这份深厚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任何物质,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毕竟,情义无价!
走过2019,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越发闪亮。
记者 兰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