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诗里的隐士(闲话诗词中的隐士)

古诗里的隐士(闲话诗词中的隐士)“高卧东山”或“东山”与其他词搭配,构成典故,如“东山岁晚”、“东山风月”等。这个典故表现游憩山水,淡泊仕进的生活情趣,常作为赞颂位尊爵显的官吏的比喻之词;有时作者也用来披露自己的心情。《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字安石,“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 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屡违朝旨,高卧东山。”唐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王维《老将行》: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五湖客范蠡‖高卧东山谢安

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也是对个人的一种解脱。如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士从来都是贫困的,但其精神却是富有的。

古诗里的隐士(闲话诗词中的隐士)(1)

‖五柳先生陶潜

这个典故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就成了高人逸士的代名词。

诗词中“五柳先生”除经常借指高人逸士外,“五柳”也成为高人逸士隐居之地的代称。变体用“五柳”、“先生柳”

唐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王维《老将行》: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五湖客范蠡

‖高卧东山谢安

《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字安石,“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 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屡违朝旨,高卧东山。”

“高卧东山”或“东山”与其他词搭配,构成典故,如“东山岁晚”、“东山风月”等。这个典故表现游憩山水,淡泊仕进的生活情趣,常作为赞颂位尊爵显的官吏的比喻之词;有时作者也用来披露自己的心情。

宋辛弃疾《念奴娇·岁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衣筝曲。

‖披裘钓泽严子陵

《后汉书·逸民传》载:“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xun),遗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古代诗人羡慕严光的为人,常以严光自诩,在诗词中用此典故表示自己轻视富贵,清高出世的思想。变体有“严光”、“严陵”、“披裘”等。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古诗里的隐士(闲话诗词中的隐士)(2)

‖梅妻鹤子林处士

林处士名逋,字君复,卒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宋阮阅《诗话总龟》载,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蓄鹤。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云。又,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云:“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蓄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诗词中以林处士作为高人逸士的泛称,常与“梅”、“鹤”连用,多用在有关西湖的作品中。变体有“处士”林处士” “孤山”。

宋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

‖巢父许由

“巢父许由”是指传说中的两位隐士。尧以天下让巢父,不受;又让许由,也不受。两人隐于箕山、颍水之间。晋人皇甫谧《高士传》谓巢父、许由为一人,但诗文中用作典故为两人。

诗词中常将“巢父许由”作为高人隐士的代称,表示不贪富贵,摒弃高官厚禄的清高思想。变体有“巢由”、“巢许”。

唐张说《 湖山寺》:若使巢由同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古诗里的隐士(闲话诗词中的隐士)(3)

‖楚狂接舆

“楚狂接舆”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狂接舆”后来成为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的代称。诗词中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自己甘于隐匿的思想。变体有“楚狂人”、“楚狂”、“接舆”等。

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今日狂歌者,谁知入楚来。

‖黔娄安贫守贱

“黔娄”,战国时齐人,隐逸之士。家贫,不求仕进。汉刘向《列女传》载,黔娄死,曾子往吊,见以布被覆尸,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黔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

“黔娄”后来成为甘于贫穷,不求富贵的隐士的典型。诗词中常用来咏叹贫贱夫妻,或自勉或慰勉妻子。

晋陶潜《咏贫士》: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古诗里的隐士(闲话诗词中的隐士)(4)

‖伯夷、叔齐采薇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采薇”在诗词中成为隐逸生活的代称。旧时文人罢官、遭贬、落第时常用“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自己的高洁。

唐李颀《登首阳山谒夷齐庙》: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古诗里的隐士(闲话诗词中的隐士)(5)

‖避世墙东王君公

出自《后汉书·逢萌传》所记谚语。东汉王君公,遭乱,侩牛自隐。时人语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来,“墙东”成为隐者居处的代称,“避世墙东”成为隐居不仕的典故。

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诗》:寂寥人事屏,还得隐墙东。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