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高新区涵盖的栾城区(石家庄市藁城区)
石家庄高新区涵盖的栾城区(石家庄市藁城区)这里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地处太行山东麓,受其造成的焚风影响,6月份易出现干热风。年均气温12.8℃,年均降水量445.8毫米,无霜期203.5天。农产小麦、玉米、棉花、谷子等,盛产鸭梨;为河北省粮食、鸭梨主产区。特产宫面,为清代贡品,藁城宫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地热水资源、建筑用砂等。藁城区处于太行山东麓平原中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磁河冲积扇及磁河、滹沱河之间的河间地带,南部边缘为滹沱河、槐河之间的河间地带。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及大清河水系,过境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木刀沟和石津总干渠。隋开皇六年(586)复九门县,析高城县置昔阳县(今晋州市);十年(590)置廉州(治今藁城);十六年(596)析高城县置柏肆县。大业十三年(617)置宜安县、新丰县。唐武德四年(621),宜安、新丰两县省入稾城县。北宋开宝六年(973)九门县省入稾城
石家庄市藁城区,燕赵天府,冀中明珠。《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记载,藁城县春秋时曾称宜安、肥子、肥垒等名,原为藁,下从禾,音缟(gǎo) 亦作稿,禾秆也。另有下从木之字,亦作槁,音考,枯木也。这里古称肥累,因水草丰美而得名;这里曾是肥国都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考证在仰韶文化时期,境内已有先人就在此劳动生息;这里是宫灯、宫面、宫酒等宫廷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冀中明珠、燕赵天府之美誉。
藁城区是石家庄市市辖区之一,她地处河北省西部,省会主城区东侧。她北连新乐市,南邻赵县,东接晋州市、无极县,西依石家庄市长安区、裕华区、正定县,西南与栾城区相近。她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2017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称号。《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记载,藁城县春秋时曾称宜安、肥子、肥垒等名,原为藁,下从禾,音缟(gǎo) 亦作稿,禾秆也。另有下从木之字,亦作槁,音考,枯木也。
下辖13个镇、1个民族乡:廉州镇、兴安镇、贾市庄镇、南营镇、梅花镇、岗上镇、邱头镇、南董镇、张家庄镇、南孟镇、增村镇、小常安镇、西关镇,九门回族乡;南营镇是石家庄市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乡镇。总面积813平方千米,总人口81万,区政府驻廉州镇廉州西路。
藁城历史悠久,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居此。春秋时为肥子国地。周景王十五年(前530),晋灭肥,随属。战国初为中山国地,赵惠文王三年(前296),赵灭中山,属之。西汉初置肥累县;元鼎四年(前113)置藁城县,东汉废。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复置;北齐改名高城县,省曲阳县(今晋州市)入高城县,为巨鹿郡治此;省九门县入真定县。
隋开皇六年(586)复九门县,析高城县置昔阳县(今晋州市);十年(590)置廉州(治今藁城);十六年(596)析高城县置柏肆县。大业十三年(617)置宜安县、新丰县。唐武德四年(621),宜安、新丰两县省入稾城县。北宋开宝六年(973)九门县省入稾城县。天佑二年(905)因避朱温父之讳而改为平县。五代十国后梁乾化二年(912)复名。
元朝改稾城县为藁城县,太祖十五年(1220)升为永安州,寻复为县;明清因之。民国28年(1939)10月,藁沱河以北地区与正定县平汉路以东地区组成正藁办事处(县级);次年正藁办事处与新乐县佐合并为藁正新县,同年8月改称藁正获县,11月恢复藁城县。
1958年11月,无极县、栾城县省入藁城县至1962年1月。1984年1月恢复乡镇建制,城关、贾市庄、梅花、南董、南孟、丽阳等改为镇建制。1987年将岗上乡改建为岗上镇。1989年7月,藁城县撤县建市,先后由石家庄地区、石家庄市代管。1994年4月,南营、大同、兴安、张家庄、增村等五乡撤乡设镇。2014年9月,藁城市撤市设区。
藁城区处于太行山东麓平原中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磁河冲积扇及磁河、滹沱河之间的河间地带,南部边缘为滹沱河、槐河之间的河间地带。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及大清河水系,过境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木刀沟和石津总干渠。
这里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地处太行山东麓,受其造成的焚风影响,6月份易出现干热风。年均气温12.8℃,年均降水量445.8毫米,无霜期203.5天。农产小麦、玉米、棉花、谷子等,盛产鸭梨;为河北省粮食、鸭梨主产区。特产宫面,为清代贡品,藁城宫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地热水资源、建筑用砂等。
这里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西距石家庄市区31公里,北距北京264千米,距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30公里,石德铁路、石黄高速等交通干线过境,307国道、正深、藁赵等公路经此。规划中的石家庄地铁3号东延线到达城区;京石城际铁路建成后至雄安新区仅有不到半小时车程,建成了直通省会的城市快速路世纪大道,融入了北京、太原、济南、郑州等城市1小时交通圈。
春秋时期白狄肥人建立子爵国名肥国,也称肥子国;国都肥累在今藁城城区西南城子村一带;周景王十五年(前530)晋灭肥后,降为晋国城邑,曾用名肥城,到清代改称城子,沿用至今。境内古迹有台西商代遗址、前西关商代遗址、九门古城址和梅花惨案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耿村民间故事和藁城战鼓等;其中,台西商代遗址出土文物中拥有铁器、酒曲等七项世界第一,耿村被誉为中国故事第一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