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针灸后症状加重还能继续针灸吗(针灸得气才有效)

针灸后症状加重还能继续针灸吗(针灸得气才有效)针下得气的迟速是判断机体正气盛衰和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正如《标幽赋》所云∶"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意思是得气迅速者,正气相对充足,经气旺盛,机体反应灵敏,见效较快,预后较好。反之,正气虚损,经气衰弱,机体反应迟缓,得气慢,则疾病缠绵难愈,且预后较差。针刺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针刺腧穴,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补虚泻实。针下得气,说明经气通畅、气血调和。②患者方面的感觉主要有酸、麻、胀、重、凉、热、触电、跳跃、蚁走,以及特定条件下的疼痛等。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患者自身反应、疾病性质、针刺部位都密切相关,某种感觉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③客观反应是极少见的,出现不必担心,这只是得气的体现,比如针刺局部出现小的凸起、穴位处肌肉跳动、循经性皮疹等改变。得气是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还能判定患者经气盛衰、疾病预后转归、临床治疗效果有无、医师选穴是否准确。

我们常说的针灸,其实是毫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针刺的效果好不好重在看有没有得气,得气是什么感觉呢?酸麻胀痛的感觉就是得气吗?

针灸后症状加重还能继续针灸吗(针灸得气才有效)(1)

得气是指医师将毫针刺入愉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又称"气至"或"针感"

得气感是医师和患者都有的,是针刺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同步感应,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前两点是主观感觉,第三点是客观反应。

①《标幽赋》中记载∶"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铒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是针灸医师入门就知道的话,经典的形容了医师针下沉、涩、紧等感觉的变化。

②患者方面的感觉主要有酸、麻、胀、重、凉、热、触电、跳跃、蚁走,以及特定条件下的疼痛等。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患者自身反应、疾病性质、针刺部位都密切相关,某种感觉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③客观反应是极少见的,出现不必担心,这只是得气的体现,比如针刺局部出现小的凸起、穴位处肌肉跳动、循经性皮疹等改变。

针灸得气有何妙用?

针灸后症状加重还能继续针灸吗(针灸得气才有效)(2)

得气是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还能判定患者经气盛衰、疾病预后转归、临床治疗效果有无、医师选穴是否准确。

针刺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针刺腧穴,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补虚泻实。针下得气,说明经气通畅、气血调和。

针下得气的迟速是判断机体正气盛衰和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正如《标幽赋》所云∶"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意思是得气迅速者,正气相对充足,经气旺盛,机体反应灵敏,见效较快,预后较好。反之,正气虚损,经气衰弱,机体反应迟缓,得气慢,则疾病缠绵难愈,且预后较差。

此外,针刺手法有补有泻,得气是应用补泻的前提。正如《难经·七十八难》中所说:"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

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

针灸后症状加重还能继续针灸吗(针灸得气才有效)(3)

一般情况下,取穴得当,针刺方向、角度、深浅适宜,多会出现得气感应。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师因素∶包括取穴是否准确,行针手法是否熟练,针刺角度、方向、深浅把握是否得当。

2.患者因素∶包括个体禀赋、体格强弱、机体状态、针刺部位等。

3.外在因素∶包括四时节气、雨雪阴晴、冷暖燥湿等。一般而言,天气清爽、室温适宜、干湿适度时针刺易于得气;反之,得气较慢或不易得气。

如何更快得气?

针灸后症状加重还能继续针灸吗(针灸得气才有效)(4)

要想更快得气,可以用以下几个办法:

01 候气法

针刺当时不得气不要紧,可以留针等待气至,又称留针候气法。《素问·离合真邪论》说∶"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

02 催气法

通过一些行针手法,比如提拉、捻转等,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03 调气法

狭义上来说,调气法是指应用捻转、循摄、搓弹、按压等手法,用来调整经气方向的具体方法。正如《金针赋》所说:"及夫调气之法,下针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

以上就是麦迪森健康今日原创分享,更多健康问题,欢迎关注“麦迪森健康”公众号免费咨询医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