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世前的演讲(你不知道的曹操)
曹操去世前的演讲(你不知道的曹操)这不算什么。衣服被子,拆洗缝补,竟用了10年。“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之耳。”今天我们普通人也很难找到这么寒酸的吧?行军时要带行李箱,有点身份的人用个兽皮箱子不算奢侈。但曹操更喜欢竹编的箱子,里面用粗布缝好里子就行,“此孤之平常所用也”。今天我们聊聊曹操的节俭生活以及如何以节俭树立家风的。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社会生产力遭到空前破坏。有心力挽狂澜的曹操,生知在这样的时代,减少贪欲、诸事从简的重要。他在《度关山》一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将奢侈视为最大的罪恶。为了以节俭树立家风,曹操颁布了《内戒令》,以约束自己和家人的吃喝用度。在《内戒令》里有这样一条:“孤不好鲜饰严具”。意思是我不喜欢装饰华丽的用具。所以曹操府中是看不到豪华装饰的,陈设极为简朴,为此还专门发布了《禁鲜饰令》。
有一次,和朋友聊起网约车“曹操专车”名字的来历。
朋友说:“说曹操,曹操就到呗!”
我说可能不止如此。曹操专车以绿色、环保、节能为主题,也许取名人自己都没想到这些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潮流标签,正好吻合了历史上曹操在生活中的节俭美德。
被今天国人广为熟知的历史人物其实不多。一代枭雄,名气够大,更重要的是以节俭著称于史,曹操很适合为这款低碳节能的出行工具“代言”!
今天我们聊聊曹操的节俭生活以及如何以节俭树立家风的。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社会生产力遭到空前破坏。有心力挽狂澜的曹操,生知在这样的时代,减少贪欲、诸事从简的重要。他在《度关山》一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将奢侈视为最大的罪恶。为了以节俭树立家风,曹操颁布了《内戒令》,以约束自己和家人的吃喝用度。
在《内戒令》里有这样一条:“孤不好鲜饰严具”。意思是我不喜欢装饰华丽的用具。所以曹操府中是看不到豪华装饰的,陈设极为简朴,为此还专门发布了《禁鲜饰令》。
行军时要带行李箱,有点身份的人用个兽皮箱子不算奢侈。但曹操更喜欢竹编的箱子,里面用粗布缝好里子就行,“此孤之平常所用也”。
这不算什么。衣服被子,拆洗缝补,竟用了10年。“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之耳。”今天我们普通人也很难找到这么寒酸的吧?
曹操画像
穿得节省,吃的也简单。家里用餐不过“一肉”,即一道肉菜。且不是次次都有。有一次,曹夫人卞氏请弟弟一家吃饭,连鱼和肉都没有,孤寒得很。当然,普通老百姓有肉吃就不错了,可曹操毕竟位极人臣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为自古所常见。
在热播剧《军师联盟》中,有一个情节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点。有人拜见曹操,正逢曹操吃饭。这时有一块饭掉到了案几下,曹操马上捡起来吃掉。吃完后碗里还余有残渣,又加了水一口气喝掉,真正做到了不浪费农民伯伯一颗粮食。可见编剧是用心了解了曹操的节俭作风的。
影视剧截图
也许有人说,曹操以“奸”著称,他的节俭都是装出来沽名钓誉的。
这种揣测作用于曹操已失去意义,因为像他这样的政治家所作所为本来就有着鲜明的现实政治目的,是为了在经济崩坏的环境下由弱变强,壮大自身逐鹿天下的资本,他才以身作则,带动起全社会的尚俭之风。况且如果节俭能“装”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那“沽名钓誉”也暂且可以做一回褒义词了。
东汉时期,人们喜欢熏香,曹操的谋士荀彧(与“玉”同音)——人称“荀令香”。据《襄阳记》记载,荀彧每坐一个地方,那地方就要香三天。
但曹操觉得这也是奢侈的风尚,他禁止自家跟风。这倒不是说曹操家里绝对不用香,他不反对烧香去除房间异味,但当时熏香的风尚已经大大超出了实用性,这就让曹操觉得浪费了。可见这个男人是真的物欲淡薄,处处留意为社会树立榜样。
头风病是曹操一生的顽疾,需配一个储水的枕头。开始用铜做,但铜器盛水久了会发臭,于是改用银器。用了一阵后,曹操担心别人误解他喜好银器,最后令人用木头做了个水枕。
如此节俭的丞相,朝野风气自然为之一变,而丞相家由于是表率,家属的日子肯定是不大“好过”的。夫人卞氏是曹操的贤内助,与曹操一起以节俭教育子女。但是儿媳曹植之妻崔氏嫁到曹家后可能没有习惯曹家的家风,也可能是仗着自己来自名门望族,有点骄傲,在一次重要场合,所有人都一身素色打扮,唯独她衣冠华丽地出现在曹操面前,这简直是打公公的脸。曹操是什么人?岂能容忍这样的挑衅,结果下令对崔氏赐死。
崔氏
我们知道,曹操当时是出于政治考量,借此杀一儆众。但是偏偏犯了“奢华”就点了曹操的火,可见忌讳之深。
如此严酷和不近人情,在当时足以敲山震虎,让所有人不敢铺张奢华。
曹操以平定天下为欲念,拥有这种英雄格局的人,一般会鄙视个人物质享受,而热衷于把钱财充分用在实现政治伟业的地方。所以切勿把曹操与“高老头”那样的守财奴相提并论,他从来把钱财看得很轻,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度。为讨伐董卓,不惜牺牲个人物质利益,把自己的家财当军费。史书记载他“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朝廷给他的奖赏,按说是不折不扣的个人所得,但曹操认为并非自己一人之功,而是众人之劳,每每全部分赏给将士。
正因为曹操对自己谨慎节俭,对有功者慷慨大度,不吝奖赏,才能激起将士们的积极性,让大家都愿为他效力。也因为他一生倡节俭,才能在那个经济崩坏、物用紧缺的时代最大限度地供应军事集团的运转,打败了财力雄厚,势力强大的袁绍、袁术,扫除群雄,走到了最后。
相比于卖草鞋出身但从小喜爱穿着鲜丽服饰的刘备,还有前线督战还要带上奢侈品把玩的袁绍,公元二世纪末的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曹操,这些细节已经透露出了一二。使命感强的人,必有超越常人之处。
我一直认为曹操喜欢盗墓也是他节俭作风的一个变种。大家知道,曹操这个人的道德观念与一般人稍微有点不同。既然活着的人都应该节俭,那么他肯定更看不惯死了的人还要占据那么多财物。所以盗墓不可耻,厚葬在里面的人才可耻。
据传,他为此创造了一个叫“摸金校尉”的职位,专事盗墓,用来补充军费。也有历史学家考证说曹操并没有公然设置该官职,毕竟刨坟是完全没必要大张旗鼓的,也许这只是个隐性官职或内部戏谑的说法。
公元220年,戎马一生,壮志未酬的曹操寿终正寝。生前热爱盗墓的一代枭雄,自然不会像寻常人一样讲究什么墓地风水。因为死掉的人还要占据好风水可太浪费了。他在《寿陵令》中言之凿凿地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要求自己的墓尽可能少占地,不起坟包,不植松柏,更不许陪葬金玉珍宝。
一代枭雄,不但死得孤寒,还把这种孤寒继续留给家室。临终时的曹操,唯恐自己树立的节俭风尚不能继续保持,絮絮叨叨地交代女眷们要“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妻妾们平静地听着,对于早已树立起浓厚节俭家风的丞相家,这已是平常之事。
接着,他好像想到了什么。说自己还剩一些香藏在屋中某处,令人拿来分给妻妾们。生前严禁你们熏香,我死后这些香就给你们留作纪念吧。元人王恽曾在其《浣溪沙》中深深地感叹:“曹刘无敌简书光,争教含泣到分香?”一代英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竟交代这样的琐事,发出了这样令人辛酸泪下的遗令!可见,曹操的一生除了他的文治武功,还一直在默默耕耘着另一种平常的功业——树立节俭家风,由家及国,代代相传。
影视剧截图
然而,这位枭雄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终究成为了一个闪耀而孤独的身影。他的功业其实是个悲剧,没有一份遗产得到了传承。曹家的确暂时延续了勤俭的家风,但曹魏政权不久就被司马氏架空并被取代。而他一生坚持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也在他刚死就被推翻,改用了注重门第出身来考察人才的九品中正制。
他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也因为他的逝去,社会风气迅速复原。曹魏之后,中国进入了奢侈淫逸的时代,出现了石崇与王恺斗富,出现了晋惠帝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的一幕幕经典事件。
可见,家风的传承,不仅需要创立者的强悍,更需要子孙的强悍。那些家风衰落的家庭,无一不是家业衰落,子孙不济的家庭。
而强者之家风可改变一个社会和国家;弱者之家,家风的维系都成问题。
但是并不能说曹操的政策功业没有给后世留下遗产。尽管他树立的节俭风尚在当时的国家没有维持太久,但在更长的历史维度里,无疑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因为我们看到后来的曹魏和司马氏,家风的败坏与国家的衰败相辅相成。
(脉承,传承中华家文化。更多精彩内容在maichen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