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拓跋弘的父亲是拓跋濬,生于公元440年,比儿子大14岁哟。咱们今天要说的垂帘界的“一姐”,其实就是拓跋濬的皇后,姓冯,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但她可不是冯小怜哟。孝文帝的名字叫拓跋宏,生于公元467年;他的父亲是拓跋弘,生于公元454年。父亲比儿子大13岁哟。中国有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叫南北朝,北朝有一个被历史选择性遗忘的朝代叫北魏。事实上,北魏对中国的贡献并不输于强汉盛唐。咱们还是用实事来说话吧。北魏王朝有一个特点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皇帝们都特别“早熟”。如果说北魏有一个皇帝大家最熟悉,应该就是孝文帝了吧。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1)

文:风林秀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2)

偈云:有一种智慧叫不分辨,有一种智慧叫不解释,有一种智慧叫不抱怨,有一种智慧叫不怀恨。

又偈云: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3)

01

中国有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叫南北朝,北朝有一个被历史选择性遗忘的朝代叫北魏。事实上,北魏对中国的贡献并不输于强汉盛唐。咱们还是用实事来说话吧。

北魏王朝有一个特点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皇帝们都特别“早熟”。

如果说北魏有一个皇帝大家最熟悉,应该就是孝文帝了吧。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4)

孝文帝的名字叫拓跋宏,生于公元467年;他的父亲是拓跋弘,生于公元454年。父亲比儿子大13岁哟。

拓跋弘的父亲是拓跋濬,生于公元440年,比儿子大14岁哟。咱们今天要说的垂帘界的“一姐”,其实就是拓跋濬的皇后,姓冯,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但她可不是冯小怜哟。

拓跋一族都是鲜卑人。但冯女是汉族。她生于公元442年,比文成帝拓跋濬小两岁。比拓跋弘大12岁。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5)

大家不能嫌我啰嗦。因为这个家族的事情就是有些啰嗦。连父子的名字都是同音不同字。不介绍清楚很容易一头雾水的。

冯女本来也是北燕皇族。但北燕被北魏灭了国。冯女被充入了宫中,后来就成了皇后。这就跟曹操打败了袁绍,然后甄宓就成了曹丕的俘虏是一个道理。

古语说,开先者独谢早。拓跋家的人,结婚早,生子早,因此死得也早。

拓跋濬只活到25岁就死了。于是,他12岁的儿子拓跋弘就继位成了皇上。而冯皇后也成了冯太后。

在北魏,为了防止女主乱政,有一个奇特的规矩。那就是,儿子要是被立为太子了,就必须处死她的生母。因此说,拓跋弘的生母早就被赐死了,冯皇后就成了拓跋弘的养母。

因为拓跋弘岁数小,一个叫做乙浑的大臣专权,这时候,冯皇后第一次展示她的政治才华。她联合内臣贾秀,悄悄从外地调来三个王爷来勤王,成功平定了乙浑之乱。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6)

朝廷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需要太后当着百官的面给大家解释一下呀。于是,冯太后第一次临朝了。

在朝廷上,冯太后先历数了乙浑的几大罪状,然后把贾秀和三大王爷狠狠地表扬了一番。大家都在兴高采烈之余,冯太后话题一转。当今主上年龄太小,国家百废待兴,本太后就宣布垂帘听政吧。

朝堂上的大臣们顿时目瞪口呆。这拓跋家最怕女主乱政,可是千防万防,也没有想到冯太后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突然就临朝主政了。没有办法,就接受好了。

前面说了,拓跋族的人结婚早,生孩子也早。12岁登基的拓跋弘,13岁就生了一个儿子拓跋宏。冯太后顿时母性泛滥,她跟皇帝说,朝廷的事情你自己打理好了,我去给你看孩子了。

于是,冯太后专门去带大孙子拓跋宏了。而拓跋弘稀里糊涂就亲政了。

本来,太后带孩子,皇帝主政,这挺好的事情吧,偏偏就要节外生枝。

问题就出在都太年轻了。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7)

皇帝太年轻。年轻就容易冲动,做事不过脑。

可关键是,冯太后也很年轻呀。虽然她是太后,可她才25岁呀。这个年纪新寡,貌美如花,又拥有无限的权利。你说她会做什么呢?当然,就跟吕后宠爱郦食其,武后宠爱薛怀义一样,她也有自己的男爱,这个人名叫李奕。

冯太后看似也不能脱俗,但实则有着独特的智慧。就比如说这选男爱吧。他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必须又红又专。简单说,一方面要有安邦治国之才,一方面还要对国家忠心耿耿。这点跟吕后、武后的“选材”标准就不一样了。她们选的是“真材实料”,冯太后选的是“德才兼备”。

冯太后的三个男爱,个个都是国家栋梁之臣。他们是:吏部尚书王睿,南部尚书李冲,宿卫监李奕。

三个人在政治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说李冲,后来北魏著名的“均田制”、“三长制”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非常具有超前意识。

再比如说这个王叡,勇猛过人,他曾经是冯太后与小太子的救命恩人呢。一次去打猎,一只老虎窜出来,恰好到了冯太后与小太子驾前。情况万分危险,就在这时候,王叡挺身而出,杀死猛虎,救了冯太后祖孙。

因为都太年轻了,冯太后退居后宫看孩子,没事时候就召见他的三个男爱入宫谈谈国事,再聊聊风月什么的。时间一长,议论纷纷,皇帝拓跋弘脸上挂不住了。于是,皇帝找了个理由,就把李奕处死了。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8)

这让冯太后非常愤怒。于是,他要对付皇帝了。

咱们说得慢,时间过得快。一晃拓跋宏也4、5岁了。冯太后联络其他朝臣,逼拓跋弘禅让退位。

没有办法,冯太后在大臣中还是很有人脉的。拓跋弘只好举行禅让之礼。

禅让仪式上,新任的小皇帝拓跋宏哭得跟泪人似的。老皇帝也哭着说,皇帝给你了,你还哭什么?小皇帝说,儿臣不忍看着父皇失去皇位呀。

看,多么感人的场面。多么深情的父子呀。

不管怎么说,小皇帝拓跋宏登基了。老皇帝拓跋弘成了太上皇。这年,他才18岁。他创了一个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了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太上皇。

别看成太上皇了,他可也没闲着,甚至还带兵到处去征战呢。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9)

02

太上皇拓跋弘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居然每次都是大胜而归。就在公元475年,太上皇在平城北郊举行了一次大阅兵。

由于这个年轻的太上皇太深得民心了,冯太后感觉不安了。于是有一天,拓跋弘去拜见冯太后的时候,就死在了永安殿。至于死因,则成为一个谜,因为并没有史料记载,说是冯太后毒害了拓跋弘。

公元476年,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改元“太和”。这个年号其实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意义不小,因为冯太后在这一段大力推行改革,史称“太和新政”或“太和改制”,又称“冯太后改革”。

那么这一年冯太后多大了呢?她已经34岁了,过了而立之年,人也越来越成熟起来。而小皇帝拓跋宏也已经9岁了。

历史上,所有重要的改革都是围绕着两个议题,一是户口,二是土地。大同小异,都出不了这个圈子。改革户口,有利于统治者更好地统治百姓;改革土地,让穷人有地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休养生息。所有改革不外乎就这么两个方面。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10)

冯太后的户口改革主要就是“三长制”,简单讲就是村长、乡长、县长制,只不过那时候叫邻长,里长,党长。土地改革就是“均田制”。这些事情咱们就不细说了。

咱们说说冯太后的另外两项改革吧。一项就是婚姻制度。因为拓跋族是鲜卑族,过去他们实行的是“父子、兄弟同妻”和“兄妹姐弟通婚”。冯太后下令禁绝“一族之婚,同姓之娶”,而且鼓励鲜卑族要与汉族通婚,促进民族融合。

另一项重要改革,咱们笼统称为“汉化改革”。让大家都穿汉服说汉语,废除鲜卑语。朝中大臣们都带头,要求朝臣“断诸北语(即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

冯太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我们别忘了,她只是一个太皇太后,还有一个皇帝拓跋宏呢。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11)

03

冯太后经历过与拓跋弘的智斗之后,对这个小皇帝拓跋宏也是心存提防的。时间一长她就发现,小皇帝跟自己是不近不远,说话不阴不阳,做事不温不火,平时不哭不笑。

冯太后心想,这孩子年纪这么小,城府怎么这么深呀?她有心要废掉小皇帝,于是开始找茬。有一次,他找了一个借口把小皇帝关了起来,三天不管饭吃。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12)

这事惊动了两位大臣,其中一个还是她的宠臣。他们就是拓跋丕和李冲。李冲前面介绍了,其实这个拓跋丕也出过场,就是在平定乙浑之乱的时候,那时候,拓跋丕是一个手握军权的外官。

拓跋丕也算是皇族了。他跟李冲一起进宫救出了小皇帝。然后对太后进行了说服。当然,最后太后把小皇帝就给放了。

后来,又有一次,太监诬陷小皇帝。结果冯太后把小皇帝打了一顿。小皇帝是被冤枉的,可是他一句都不解释。后来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为自己分辨呢?小皇帝说:不争辩,不解释。于是又问他:那你怨恨太皇太后吗?小皇帝回答:不抱怨,不怀恨。

慈禧太后在西安时为何喜欢马福祥(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和她的男人们)(13)

看,什么才是境界。

小皇帝终于得到了冯太后的认可。她觉得,这小子够隐忍,够胸怀,可以传承自己的改革大业。于是,她亲自编写了《劝戒歌》三百余章和《皇诰》十八篇,作为小皇帝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小皇帝不是口是心非之人,他说不怨恨,还真是一点怨憎之心都没有。后来,冯太后死了,她并没有去跟拓跋濬合葬,而是自己要求葬在了方山永固陵(今山西大同北)。此时的小皇帝早已长成饱读诗书的孝文帝。就在永固陵东北约一里处,孝文帝为自己营造了寿宫,准备死后也埋葬在这里,永远伴随这个对自己有严有爱的祖母太皇太后,以慰藉她孤独的灵魂。

孝文帝果然继承了冯太后的遗志,坚决把“太和改制”的改革进行到底。他迁都洛阳,推行全面汉化。让所有鲜卑族人都改姓氏,而且先从自己开始,拓跋改成元姓,他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元宏。自此之后,拓跋氏消失了。而元氏也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唐朝的元稹,元代的元好问等。

而做为改革先驱的冯太后,默默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一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大隐。

作者:风林秀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