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王妃的东西都给了谁(24年前戴安娜死得突然)
戴安娜王妃的东西都给了谁(24年前戴安娜死得突然)只不过人们万万没想到,老太后一下活到一百多。当时,因为王室最大年纪的人是女王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而她正出生于苏格兰,“泰河桥”这个代号对她是再合适不过了。其实早在伊丽莎白二世上位之前的王室重要成员也会用代号来启动葬礼计划,只不过,那个时候并不是“桥”字辈。比如乔治六世,他去世时采用的就是“海德公园角落”行动。显然,这种代号比起“桥”字辈的代号更闲散,或者说更神秘。而作为统一规划的王室,女王上台便着手改革了代号的命名。
随着英国女王去世暗号被泄露,王室很多成员的暗号也被扯了出来,比如查尔斯。
当然,人们最好奇的还是已经去世多年的戴安娜王妃的暗号,为什么她当年去世时使用的是“泰河桥”行动代号呢?
我们知道,“泰河桥”是苏格兰泰河上的标志建筑。
它与戴安娜的出身、头衔显然都不合适。但为什么会安排了这样一个代号给她呢?这里面竟然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早在伊丽莎白二世上位之前的王室重要成员也会用代号来启动葬礼计划,只不过,那个时候并不是“桥”字辈。
比如乔治六世,他去世时采用的就是“海德公园角落”行动。
显然,这种代号比起“桥”字辈的代号更闲散,或者说更神秘。而作为统一规划的王室,女王上台便着手改革了代号的命名。
当时,因为王室最大年纪的人是女王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而她正出生于苏格兰,“泰河桥”这个代号对她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不过人们万万没想到,老太后一下活到一百多。
如此,从其七十多岁制定的“泰河桥”计划,至1997年之间只能一直被闲置。不过,每年这个计划都会被排练一次。
结果,这个计划排练了22年,戴安娜王妃突然殒命巴黎。
本来按女王的意思,戴安娜离婚之后就不再是王室成员了,不应该启动公开葬礼,当然也就没什么代号了。
可当时查尔斯王储大概内心难安,执意要为前妻举办一个隆重的葬礼。
加之外界群情激愤,女王不得不答应为戴安娜举行公开葬礼。而情急之下,便直接拿了“泰河桥”计划来操办这场葬礼了。
事实上,戴安娜这场葬礼使用“泰河桥”代号,用王太后的葬礼规格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她的声誉、影响力早已经远远超越了王室的每一位成员。
当然,这场葬礼的达成也有赖于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他不仅是女王的首相,同时也是戴安娜的生前好友。
他认为戴安娜是“人民的王妃”,所以葬礼应该隆重,并“尽可能包容更多的人”。
当时,布莱尔说过这样的话:
“世界各地的人们,不仅仅是英国人,都对戴安娜王妃抱有信心,他们喜欢她,爱她,把她当作自己人。她是人民的公主,她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而布莱尔的前顾问安吉·亨特也这样说:
“人们对戴安娜的感情如此之深,因为她与每个人都有一种非凡的联系,人们对她有亲近感,就像你亲爱的朋友,母亲,姐姐去世了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开启了“泰河桥”葬礼计划,将戴安娜王妃的葬礼烘托到极致。
据统计,整场葬礼的参加人数近2000人,而沿途为她送行的人群则超过了600万。
那是一场轰动、悲伤的葬礼,太多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他们有的围在肯辛顿大街,有的驻足海德公园,以及白金汉宫、御林军检阅大道、教堂、广场……都站满了人。
她们不是戴安娜的亲人,但他们为这位永远的英伦王妃哭泣、伤心。
当戴安娜的灵柩缓缓走过时,无数的鲜花被抛出来。但这些却远远没办法与白金汉宫门口中的鲜花相比,因为那里已经成为了花的海洋。
我们有理由承认,戴安娜的光芒不是来自王室,而是她的自身。
当年她结婚的时候,人们都说那是一场世纪婚礼。可16年之后,她的葬礼却成为王室成员至今无法超越的极限现场。
看看那些前来参加葬礼的人物吧,他们体现了戴安娜王妃个人的魅力:政治家、明星、商人、艺术家、歌唱家……
布莱尔作为首相,上台发言是必然的。而一向对戴安娜并无好感,觉得她不过是个“自恋的时装模特”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也到场了。
这让人感觉莫名,但又不得不说,这是戴安娜影响力的展现,哪怕去世了,铁娘子也必须要买她的账。
在政治精英中,除了布莱尔、撒切尔夫人之外,还有一个人们熟悉的人:希拉里。
没错,就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
希拉里与戴安娜在过去的访问行程中结缘,两个人虽然相差了14岁,却因为共同的感情状态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在戴安娜的葬礼上,希拉里神情凄然,她说:“戴安娜太善良,她本应该得到更好的。”
这可能才是对戴安娜最真的惋惜,相比希拉里一贯强势的豪言壮语,这句话最为动听。
另外,音乐家埃尔顿·约翰、卡尔拉格斐、帕瓦罗蒂、汤姆克鲁斯夫妇,一大群的演艺界名人到场。
他们都是以个人名义,以戴安娜好友的身份出席葬礼的,因为他们是永远的好朋友。
约翰在现场为戴安娜献上了特别的《风中之烛》。
那忧伤又婉转的歌声是戴安娜一直喜欢的,而现场倾听的人也同样悲伤不已,他们再也看不到戴安娜的笑容了,戴安娜留给他们的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永恒印象,就如同那声声入心的曲调。
有人说戴安娜的葬礼之所以聚集那么多人,与王室葬礼规格分不开关系。
也许吧,但相信那些参加葬礼,为戴安娜送行的人中,除了少数几个不得不参加的王室成员之外,其他人都是真心的,他们为这位永远的王妃悲伤,为那两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心痛。
当时女王在前儿媳灵车走过的瞬间,也低头致哀,她哪怕是装出来的伤心,至少也让人们内心坦然:戴安娜为王室的努力值得她认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永远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当戴安娜灵柩走过时,王室成员中有个别人是没有低下“高贵”的头的,这里面就包括了曾经与戴安娜亲密无间的安妮公主。
戴安娜王妃的王室15年,到底值还是不值呢?或许各有说法。
如今时光过去了24年,喜欢戴安娜的人依旧将其放在心中,无法挥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忽然想到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的一句话:“戴安娜很愚蠢”,这不是咒骂,是好友之间恨其不争的一针见血。
假如戴安娜能早一点明白自己与查尔斯的问题,能早一点抽身退步,她的人生会不会更好一些?
或者,她现在依旧靓丽地活着?
然而,昔日不可追,恍然24年已过,再回首,我们或许才发现:人若想活得长久,就要真心对自己好,而不是苦抓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渴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