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shp是什么基因:PLOS BIOL 是什么加大了人类生孩子的难度

shp是什么基因:PLOS BIOL 是什么加大了人类生孩子的难度近日,一项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Milner Center for Evolution)的研究探索了这个谜团的答案。其研究论文于7月5日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那么,为什么染色体的多一或少一在人类胚胎中如此普遍,又如此致命呢?从进化的角度,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非整倍体的高发生率及相关胚胎早期死亡?01 人类的生殖是非常“浪费”的,“非整倍体”(aneuploidy)需为此负很大的责任。很多人类胚胎的染色体数量是错误的,不是多一条(47条),就是少一条(45条)。这些错误通常发生在卵子的形成过程中——事实上,在分裂形成卵子前,超过70%的卵母细胞就已经是非整倍体了。在进入子宫着床前,约有30%至60%的人类胚胎是非整倍体;它们中的大部分甚至来不及被诊断为怀孕,就夭折了。在确诊为怀孕的案例中,由非整倍体导致的自发性流产,占比高达35%。上述由非整倍体引发的子宫内高死亡率,导

shp是什么基因:PLOS BIOL 是什么加大了人类生孩子的难度(1)

shp是什么基因:PLOS BIOL 是什么加大了人类生孩子的难度(2)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Lily

导读:尽管人类已经历了数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但生育一个孩子还是相对困难。大约一半的受精卵在妊娠的初期就夭亡了,甚至从未有人知道它们曾来过。即使是那些被诊断为怀孕的幸存胚胎,大多会在几周后自发性流产——非常普遍,也令人痛心。近日,一项来自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的研究,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类胚胎很早就夭亡了,而鱼类的胚胎却不会发生类似情况。此研究成果或对不孕症的治疗产生新启示。

人类非整倍体的进化之谜

01

人类的生殖是非常“浪费”的,“非整倍体”(aneuploidy)需为此负很大的责任。

很多人类胚胎的染色体数量是错误的,不是多一条(47条),就是少一条(45条)。这些错误通常发生在卵子的形成过程中——事实上,在分裂形成卵子前,超过70%的卵母细胞就已经是非整倍体了。在进入子宫着床前,约有30%至60%的人类胚胎是非整倍体;它们中的大部分甚至来不及被诊断为怀孕,就夭折了。在确诊为怀孕的案例中,由非整倍体导致的自发性流产,占比高达35%。上述由非整倍体引发的子宫内高死亡率,导致只有0.4%的常染色体三体性(autosomal trisomy)胚胎生长至足月;这些胚胎表现为唐氏综合征(chr 21)、爱德华氏综合症(chr 18)、巴陶氏综合症(chr13)。在这些胚胎中,约有49%至87%在子宫内、或出生后不久、或断奶前死亡。

那么,为什么染色体的多一或少一在人类胚胎中如此普遍,又如此致命呢?从进化的角度,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非整倍体的高发生率及相关胚胎早期死亡?

近日,一项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Milner Center for Evolution)的研究探索了这个谜团的答案。其研究论文于7月5日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

shp是什么基因:PLOS BIOL 是什么加大了人类生孩子的难度(3)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1671

谜团的一半答案——

母系减数分裂I期和着丝粒驱动

02

染色体不分离现象(Nondisjunction)导致的偏差可能是一个线索。在精子中,出现非整倍体的概率仅为1%至4%;而在母系减数分裂(Maternal Meiosis)过程中,非整倍体出现的概率为30%至70%——且大部分出现在减数分裂I期(Maternal Meiosis I MMI)。

母系减数分裂I期(MMI)很容易受到突变的影响——突变可以“自私地”潜入超过50%的卵子中,摧毁伴侣染色体(Partner Chromosome),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着丝粒驱动(Centromeric Drive)。因MMI特殊的构造,着丝粒的突变很容易产生,进而增加其在杂合子中的传播速率,并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因而,从某种程度上看,“自私”的突变被认为和非整倍体有关,但该联结通常是模糊的。故研究者认为,母系减数分裂(MMI)的不稳定性可能只是非整倍体谜团的一半答案。

生殖补偿及其对哺乳动物繁殖的重大影响

03

对于每次孕育多个胚胎的哺乳动物来说,如果一个胚胎死亡了,其他幸存的兄弟姐妹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母体资源供给,变得更健康。从这点来看,幸存者拥有更健康的状态是对不幸夭亡胚胎的“部分补偿”——虽然胚胎成活个数减少了,但幸存胚胎的健康状态却提高了。当每次怀孕只孕育一个胚胎时(常见于人类),如果此胚胎注定会死亡,对母体来说也是一种“资源节约”——自然选择偏向尽早结束此胚胎生命,使得母体能把资源和时间投入到下一个后代孕育中。

人类孪生数据为这种生殖补偿作用提供了量化参考——人类单胎的重量平均为3296克,而双胞胎每个重量平均为2336克,前者比后者重了40%。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若双胞胎中有一个胚胎过早死亡了,会实现70%的生殖补偿,而并非通常预想的50%。

重要的是,哺乳动物的生育供应是相对连续的,这意味着当一个胚胎死去时,母体可以重新将资源定向,以便为下一次孕育做好准备。在所有物种中,具有宫内护理和产后断奶功能的哺乳动物具有最大的生殖代偿潜力。与哺乳动物相反的极点是鱼类——卵子在体外受精,并立即被释放进入大量水体中(幼鱼没有父母亲的照护,幼鱼之间不存在资源竞争)。鱼类胚胎的死亡,对现在及将来的兄弟姐妹没有任何影响。

研究者认为,这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生殖补偿,使得我们人类非常容易遭受“自私”着丝粒的影响,也增加了非整倍体几率——因为这种生殖补偿能够重新定向母体资源,而“自私”的着丝粒正是受惠者。

参考资料:

https://phys.org/news/2022-07-hard-humans-baby.html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1671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shp是什么基因:PLOS BIOL 是什么加大了人类生孩子的难度(4)

推荐·直播/活动

07月28日 09:00-17:30 北京

第三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

08月18-19日 09:00-17:30 重庆

首届西南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

09月15-16日 09:00-17:30 上海

第三届长三角体外诊断产业论坛

10月14-16日 09:00-17:30 上海

第四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11月10-11日 09:00-17:30 上海

第五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