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背叛》《天幕红尘》(背叛天道和天幕红尘解读)

《背叛》《天幕红尘》(背叛天道和天幕红尘解读)韩楚风问道:他们要是不内耗呢?丁元英对韩楚风说:你办事老总裁放心,但董事局不一定放心。董事局关心的不是老总裁的遗嘱,而是利润。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资历问题,对你也是一个潜在的障碍。退一步,让两个副总裁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让他们去内耗,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企业必然会蒙受损失,此消彼长,有个比较。当董事局看清楚谁是争权的,谁是干事的。自然就众望所归了,你才有可能树立真正的权威。否则,你一登上拳台就会促使他们先结成联盟,你很可能是第一个牺牲品。01《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解散了私募基金,回到了北京,韩楚风为丁元英接风,他没有叫其他人,两人在酒店里关起门来喝酒,韩楚风其实有自己的目的,他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他需要丁元英的建议。韩楚风正在竞争正天集团老总一职,他有老总裁的支持,但和他竞争的两位副总裁都有自己的优势,董事局则态度不明。

《背叛》《天幕红尘》(背叛天道和天幕红尘解读)(1)

作家豆豆写了三本书:《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遥远的救世主》改编成电视剧《天道》,王志文精准地演绎了这一角色,剧情上对原著的高度还原也让这部电视剧长盛不衰。

豆豆的每本书都给我们贡献了精彩的故事和思想。但豆豆的书不只讲故事,还讲道理。她讲的道理不只是说教,还有方法论。三本书,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见路不走。

《天幕红尘》中,从各个角度对“见路不走”进行了注解,譬如罗家明的失败;叶子农为了帮助罗家明的家人,如何计划红川劳务输出案;当然,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慕容九利用“见路不走”的思想重整自己的事业,推出久悟杠子面连锁;以及叶子农在和戴梦岩接触之后,指导戴梦岩是如何筹划自己的服装生意。

除了案例之外,还可以从七个方面来解读“见路不走”这一方法论。之前,我们从其它多个方面都进行了解读,今天就从“反共识”的角度进行解读。

01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解散了私募基金,回到了北京,韩楚风为丁元英接风,他没有叫其他人,两人在酒店里关起门来喝酒,韩楚风其实有自己的目的,他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他需要丁元英的建议。

韩楚风正在竞争正天集团老总一职,他有老总裁的支持,但和他竞争的两位副总裁都有自己的优势,董事局则态度不明。

丁元英对韩楚风说:你办事老总裁放心,但董事局不一定放心。董事局关心的不是老总裁的遗嘱,而是利润。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资历问题,对你也是一个潜在的障碍。退一步,让两个副总裁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让他们去内耗,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企业必然会蒙受损失,此消彼长,有个比较。当董事局看清楚谁是争权的,谁是干事的。自然就众望所归了,你才有可能树立真正的权威。否则,你一登上拳台就会促使他们先结成联盟,你很可能是第一个牺牲品。

韩楚风问道:他们要是不内耗呢?

丁元英回答:这是文化属性,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韩楚风在丁元英的建议下,主动退避三舍,表明自己暂时不想竞争这个总裁,避免了和两位副总的直接竞争。

事情的发展符合丁元英的判断,韩楚风先退一步,使得两个副总之间的矛盾升级,相互之间争斗不止,两败俱伤之下,韩楚风成功上位。

02

之前的解读,我将之总结为事缓则圆,但反复思考,我认为这样的认识远远不够,没有抓住本质。

事实上,韩楚风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有了机会,就应该抓住。因为你不知道这样的机会是不是还会出现,万一以后没有了呢?万一两个副总裁不搞内斗了呢?万一突然发生了意外呢?

而丁元英的思考总是和大众的想法不一样,我们称之为反共识。

江小白的创始人陶石泉曾经说过我们永远都要对抗,对抗就是你永远都要反共识。

譬如说整个白酒行业都在深挖历史和老窖池时,他却抓住年轻人的心理,推出江小白,诉求年轻人的情感和需求。

比如有人采访他时,问他今年表现怎么样?他却讲,今年表现怎么样我不在乎。人家骂他神经病,可他说,投资界基金年限只有七年,只有九年,你怎么做长期投资?正常的一个长期投资至少20年。

这是共识跟反共识,共识是大家都只关注眼前利益,反共识就是他则看二十年之后。

在他看来,很多事情的认知,绝大部分人特别在乎数量级,只有极少数人,可能企业家里面有马云、任正非类似这些很强的人,他们是非常知道量级的这个关键点,这是很重要的,但绝大部分人脑袋里面是没有的。

03

《从0到1》有一句特别重要的话:

“每当我面试应聘者的时候,都会问他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好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模式:大多数人相信A,而事实却是A的对立面。”

亚马逊的贝索斯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他说:“我相信,如果你要创新,你必须愿意长时间被误解。你必须采取一个非共识但正确的观点,才能打败竞争对手。”

非共识但正确。他的非共识但正确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对公司的KPI上。大多数人认为,公司的盈利是公司的核心KPI。而他认为,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才是公司的核心KPI。

自由现金流也是表面现象,自由现金流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一个企业在满足了企业短期生存压力和长期生存压力以后,企业可以自由分配的钱。

自由现金流,决定了你有多少资源可以投入到长期的增长性支出。自由现金流的实质就是,代表着你有多少钱面向未来。

很多时候,利润和自由现金流是相对立的。

利润,本质上是一个短期财务报表上的盈余。如果收入不变,降低花费,利润当然就高了。亚马逊恰恰相反,把原本属于短期利润的钱全部投向未来,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

04

《1997年致股东信》是贝索斯的第一封致股东信。

他说:“如果被要求最优化报表和最大化未来现金流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他认为,绝大多数人会对短期利润有热爱,尤其上市以后,大家更会聚焦在短期利润上,因为通常的市值取决于“利润×市盈率”,但是价值观、价值网也受制于它。

真正决定企业发展存亡的是你所在的价值网,管理者只不过扮演着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而已,贝索斯说我干嘛听市场的价值网?我干嘛听华尔街的价值网?

他认为华尔街的短期思维是不对的,一个公司不应该以短期的利润为KPI,而应该以长期的增长为KPI。

二十几年,亚马逊的收入完全是指数级收入,但是看它的利润,惨不忍睹,盈利在零之间来回游走。从1994年到今年,22年的盈利赶不上苹果一个季度的利润,甚至跟阿里巴巴比较一下,2017年第三季度,阿里当季利润是亚马逊利润的10倍。

但是,为什么市场反而给它的市值更高?

并不是它赚不到钱,而是选择把钱投入到未来,投入到了仓储、配送、云等。

亚马逊仓储的投入增长是指数级的,亚马逊云的投入增长也是指数级的。从2010年到2013年,亚马逊云计算业务年资本投入从1.5亿美元增长到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2017年的研发费226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了41%。

全世界研发费用最高的公司居然是亚马逊,超过Google、微软、苹果、Intel,难以想象,一个电商公司的研发费居然是全世界最高。中国似乎只有一家企业像它一样投资未来,就是华为。

直白的一句话,为什么要反共识?如果你想的和大家想的一样,中国这么多人,哪里还有你的机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