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场420厂搬迁最新消息(即将遗忘的成都过往)
三河场420厂搬迁最新消息(即将遗忘的成都过往)420厂曾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最辉煌时拥有约2万工人,加上家属就有10万人,当时的双桥子基本都是厂子的天下,跨过二环路就是厂子的宿舍。来自东北的他们,在这块二环路边,用勤劳的双手修建出了成都最早的工业王国。 420厂记录了一代人的芳华 1958年后,沈阳的111厂整体搬迁至成都。当时的口号是“100天,建成一个420厂。”说起修建厂子的那些艰难的岁月,420厂人如今依旧很感慨。当时的要求是“先生产,后生活。”420厂的修建顺序是先建厂房,后盖宿舍、食堂。起初工人们住在老百姓家里,没有房子,没有办公地点,后来才搬到水碾河附近的技校办公。吃住都在水碾河,在那里搞厂房建设。
时钟拨回60年以前,二环路边上还是一片农田,偶尔几座农民的房子,坟地大多修在这里。
谁也想不到,1958年这里会修一座420厂。随着这座工厂的修建、生产与搬迁,几万人的命运也随之浮沉。
1
从东北到成都
420厂记录了一代人的芳华
1958年后,沈阳的111厂整体搬迁至成都。当时的口号是“100天,建成一个420厂。”说起修建厂子的那些艰难的岁月,420厂人如今依旧很感慨。
当时的要求是“先生产,后生活。”420厂的修建顺序是先建厂房,后盖宿舍、食堂。起初工人们住在老百姓家里,没有房子,没有办公地点,后来才搬到水碾河附近的技校办公。吃住都在水碾河,在那里搞厂房建设。
来自东北的他们,在这块二环路边,用勤劳的双手修建出了成都最早的工业王国。
420厂曾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最辉煌时拥有约2万工人,加上家属就有10万人,当时的双桥子基本都是厂子的天下,跨过二环路就是厂子的宿舍。
那时候,工服就是身份的象征。几万身穿蓝色工作服的420厂工人从工厂门口走出来,穿过马路涌入宿舍区,交通都会堵塞。
那时候的厂花也叫做标准件。工人们选出来的厂花,都是那种手脚麻利,颜正条顺的姑娘。这些女娃娃,总是能够收到最多的情书。
420厂最辉煌的是64年以后,那时厂子的工人工资比地方上高一些,比如地方上一个办事员的工资是每月34元,厂子的工资就是38元,因为是军工厂,每个月还有保密费。那时候成都人找对象专门找厂子里的。
那年辰,厂子的女娃儿基本不外嫁。媒婆给介绍一个厂子里头的男娃娃,红包都要收双倍。
现在,工厂已经搬迁,原来的厂房卖了给房地产,修成了二十四城。但是420厂的子弟们,很少能买得起当年孕育他们的那片土地的房子了。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的浪潮中,被切断的不光是他们这一辈今后的经济来源,还有曾经属于他们的飞扬青春。
那些颠扑的命运呀,也跟随工厂的关闭,城市的变迁,在几十年的时光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2
破旧的双桥社区
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今年70高龄的张大爷,7岁跟随爸妈从沈阳来到成都,那时候双桥子还是菜地。
那年头,1分5可以买到一个鸡蛋,2分钱可以买一帽子的花生。很多东北人从小来到这里,大半个世纪也没有回去过。
那时候,420厂有3个职工幼儿园,还有职工小学、初中和高中。新都机厂俱乐部比钢管厂的胜利电影院还漂亮,看电影才5分钱,后来涨价了也才1毛钱。俱乐部旁边有个标准的篮球场,对职工开放。
对于很多人来说,厂区就是全世界。这种集体生活的快乐,也许只有工厂子弟才能体会。
那时候住的房子,都是木板铺地的东北式房子,走起来咚咚响,吃的都是东北特色的馒头、包子这些面食。很多人家里还有腌酸菜的缸子,是从东北带过来的。背井离乡的东北人,也算有一两件可以凭念的物件。
当时职工院里有一排水龙头和用水泥做的搓衣板,一排人都站在那里搓衣服,所有的人都讲普通话。工厂的小娃娃们,就在一边玩水,大人们互相谈论着事情,偶尔轻声数落几句费头子娃儿。
现在棒棒娃幼儿园边上电梯公寓以前是厂子里的灯光足球场。那时候的足球场就是一块空旷的泥地,虽然很简陋,但是却有最多的笑语欢声,承载了无数420子弟的童年回忆。
如今的双桥社区,已经很破旧。上个世纪的工厂宿舍楼,如今也有了历史的气息。一下雨,宿舍楼门口的道路便是一片泥泞。
腿脚不好的大爷在社区里摆了一个摊子,专门剪头发。
大爷用的还是很传统的工具。很多工厂子弟现在带着自己的娃儿过来理发。
在双桥社区住着,很方便。楼下便是无数的饭店、水果摊子和便利店。
3
兜兜转转20年
很多娃儿还在双桥混
很多来了,很多人走了。双桥子,依然是无数人心中最温暖的坐标。
双林小学
双林小学没改名字之前,叫双桥小学,这里是很多双桥子娃儿的母校。
这里改名字之后,很多双桥子娃儿哭了。“我好想没有母校了。”
路边茶物语,已经开了很多很多年。无数双林小学的娃儿都在这里买过10来块钱一杯的饮料和6、7块钱一份的小食。
茶物语对面,以前是成发宾馆,现在开成了福兴酒楼。
校门口的小卖铺,五毛钱一袋的猪宝贝和拖肥,是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零食。
转个弯弯,就是一条藏在巷子里的街道。
这条集市上,有卖菜的,有卖鱼的。水果尤其便宜,2块钱的葡萄,3块钱的桃子。家长们接完娃儿,顺便把菜和水果也买了。
全味轩已经开了好几年,很多人下班后都喜欢带一点回家,他家的卤猪蹄一绝,很多人吃了很多年,也依然惦记着这口好味道。
和成都的很多老巷子一样,这里依然保留着理发修表这样的老行当。
生意冷清的时候,老板就躺着打盹儿。
十三幼儿园
双桥小学附近的十三幼儿园,是很多人的母校。
校门转弯过来的小卖铺,留下了无数童年偷嘴的时光。
列五中学
新华医院旁边就是列五中学,列五中学附近就是新华公园。很多双桥子娃儿人生的前20年,兜兜转转,就在这些地方混。
万年综合市场
老市场最不缺的就是烟火气,和玉林综合市场、石羊场菜市场一样,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
但和城南的菜市场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价格几乎只是城南菜市场的一般。
很多东门上的人,逢年过节都喜欢来这里置办年货,小孩子喜欢糖果,老人喜欢的麻花糖。
每天清晨,老人们推着小推车来这里买最新鲜的鸡蛋和蔬菜。带着露珠花花儿的新鲜蔬菜刚刚从农民的菜地里拔出来。
下班的时候,年轻的夫妇从这里带走一两盘卤菜,回家打开两瓶冰镇啤酒,看看电视,就是无限美好的下班时光。
新华公园
这里不仅是所有成都80、90后的童年记忆,还珍藏了无数列五中学学子的青葱岁月!就连青年偶像李易峰,都在这吃过电烤肉串。
尤其是对于成华区的居民而言,新华公园早已化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里不仅是打拳、练剑、广场舞、健身的绝佳场地,512的时候,这里还是成华区应急避难场所。
小时候被父母带着逛新华公园,现在挽着父母逛新华公园,这里早已经成为无数人的青春回忆。
3
住在双桥子的人
从来不缺美食
和其他的社区一样,这样的老小区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味。经过几十年的检验,味道好价格便宜的店子存活了下来,变成了无数人的心头好。
诚信铁板烧
诚信铁板烧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 他们是从眉山过来的。他们在南一街开了13年,搬到南二街也有7个年头了。
很多双林中学和双桥社区的人都是在这里从小吃到大的。很多人毕业了,回到双桥子,依然要来这里回忆一下童年的味道。
他家主要是做铁板烧,菜品放在冰柜柜里,吃多吃少自己决定,荤菜3块左右,素菜1块,自己拿个兜兜装着递给老板。
两口子很热情,会一直跟你摆龙门阵。铁板烧都是先油炸,然后放在铁板上高温压。
推荐他们家的铁板烧炒饭,自选食材,一大碗物料超丰富了,一本满足。火腿外脆里嫩,配着炒饭,超级好吃。还可以点他们家的蘑菇系列,油炸再铁板炒过之后,之香。
他家中午开门,下午五点到半夜1点都开门,现在还可以外卖。很多双桥子人半夜饿了,就去他家打包一份铁板烧,再买一瓶冰汽水,回家边吹空调,边吃。
没有名字的水饺摊
这家店开在居民楼的铁门面前,大爷一个人包饺子包抄手,招呼客人,煮面煮菜,收拾桌子。
他家的抄手六块钱一两,皮薄馅大,烫了一些白菜在里面。不是很重口,当早饭再合适不过了。
店里来的基本上是小区里的住户,彼此都认识,吃完饺子,坐着聊聊天,回忆回忆往事,一个悠闲的上午就这么度过了。
东北水饺
开在双桥社区门口的一家东北水饺摊,从之前的一个铺面到现在的两个铺面,老板依然坚持只卖中午和下午。顾嬢嬢以前是420厂的工人,下岗之后和老公张罗起了这家水饺摊子。
顾嬢嬢是正儿八经的东北人,做的也是正儿八经的东北水饺。他家的酸菜猪肉水饺和韭菜猪肉是最受欢迎的。
早上11:30开始营业,下午5:30卖完,周六周日节假日都休息。要吃的话要赶早,晚了就啥子都卖完了,老板就休息了。
九尺杨板鸭
小区里的杨板鸭已经卖了十几年,他家的药膳鸡每天都是限量的。
板鸭肥而不腻,还有好吃的鸡爪子。
双桥社区的人都喜欢买一点回去下酒。
一心桥老字号羊肉汤
每年冬天去一心桥喝碗羊肉汤,已经成为多年的习惯。
4
后记
在成都,除了420年,这样的工厂片区有很多很多。作为时代的产物,他们曾经辉煌至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又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无数人青春,都献给了工厂。
曾经的繁华,随着时代变迁渐渐褪去耀眼的光环,留下的则是无尽的落寞与慨叹,以及鲜活无比的生活。
420厂,仅你消失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
成都呀,仅你遗忘的片段,已经是一部沉重的史诗。
散落在各处的420厂人,你们如今还好吗?
来源:成都同城会
免责声明: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指点科技
专业纺织ERP方案解决供应商
致力于打造专业纺织ERP
如有需求,可私信我们!
纺织印染行业,独家点评资讯,请关注指点纺织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