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他们科考研究的办法,其实也不算特别复杂,利用现代的声纳技术,去探测海底信息、绘制海底地形。聊起声纳测绘,其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与反射等特征,对水下目标的具体存在、位置、性质、运动方向等特征展开探测。一个由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专项拨款的研究项目——2030年海床协作科考 (Seabed 2030 collaboration),极大野心地锁定了占据了地球更广面积的海洋世界。目标,锁定于2030年前,制作完成一份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底地图。所以,失落的大洲——西兰洲,仅仅是这个项目的小试牛刀而已。地质学上一直有这样的主流理论,比如现今地球上,大家所熟悉的南美洲、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齐兰迪亚、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次大陆,都是从超级大陆冈瓦纳分离出来的。然后,虽各自衍生了不同的物种进化方向,但从追根溯源上,他们还

西兰大陆(Zealandia),地球失落的大陆,也叫西兰洲、西兰蒂亚。

早在20多年前,它就被地质学家们盯上了,一直搜集着各种证据,想方设法地为其正名——它本应是咱们这世界的第八大洲。这次,他们将会信心满满拿出最有力的证据:大陆的地质构造图。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1)

为了完成这历史性一步的壮举,德娅教授(Derya Gürer),这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地球科学家,联同她的项目研究团队成员,乘坐着Falkor号科考船,光围绕着这块大陆的西北边缘的昆士兰海底珊瑚群,就花了足足28天展开地质科考探测。不过,收获也是满满的,她们给出了一份长达37000平方公里的地图数据。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2)

科考探险队,不仅针对新大陆的海底地形、地磁数据展开缜密的勘探绘测。更重要的课题是,针对于澳大利亚和西兰洲之间狭窄的走廊地区,剖析卡托海槽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世界第8大洲,有更久远的故事

这片位于塔斯曼海和珊瑚海之间的狭窄区域,可能隐含着很多丰富的古老信息。比如,复杂的地质环境,很可能揭秘着它俩更古老的同源信息,隐藏着在侏罗纪时期,澳大利亚板块与西兰洲板块,一起从更远古的超级大陆冈瓦纳分离出来时,那点点滴滴的远古痕迹。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3)

地质学上一直有这样的主流理论,比如现今地球上,大家所熟悉的南美洲、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齐兰迪亚、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次大陆,都是从超级大陆冈瓦纳分离出来的。然后,虽各自衍生了不同的物种进化方向,但从追根溯源上,他们还是有同源的特征与共同相似之处。

可因为历史太久远了,一直没找到最有力的铁证。但这次随同第八大洲的轮廓地貌的勘探,科学家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同于一般海洋地壳,远比海洋地壳更疏松更厚重的大陆地壳碎片.....这些残存于大洋海底的珍贵研究样板,将有助于科研人员,重建冈瓦纳的数据模型。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4)

不过,这次的数据收获,还仅仅是那个更大项目的冰山一角。

因为,声呐技术的强大,支撑起美国人更狂野的畅想

一个由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专项拨款的研究项目——2030年海床协作科考 (Seabed 2030 collaboration),极大野心地锁定了占据了地球更广面积的海洋世界。目标,锁定于2030年前,制作完成一份覆盖全球范围的海底地图。所以,失落的大洲——西兰洲,仅仅是这个项目的小试牛刀而已。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5)

他们科考研究的办法,其实也不算特别复杂,利用现代的声纳技术,去探测海底信息、绘制海底地形。聊起声纳测绘,其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与反射等特征,对水下目标的具体存在、位置、性质、运动方向等特征展开探测。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海事战争中,英国人与德国人的PK中,特别是躲藏于水下的潜艇出现的时候,监听与反监听,成为这项技术飞跃发展的驱动力。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6)

特别有趣的事情就是,不同于在空气,在水这样的致密介质中,声波远远要比光这样的电磁波,具有更强的传导探测效用。比如,大功率的低频的光,顶多传播几十米也就逆天了,可声音呢?在深海里,就算隔着两万多公里,哪怕是你炸一个几公斤的炸弹,低频的声波也能把这样的信号,精准传导到雷达的“尖耳朵里”。哪怕是海底下几千米的地层,它依然发挥着,你想象不到的效用!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7)

而随着这项技术精度的不断提升,科学家们把这项“误入歧途”的战争武器,扭转回来,效力于海底科学勘探。利用声呐支持,人们不仅收集到海底的地形信息数据,还能结合不同地域的地磁强度,不同的磁性特征,去揭示海底之下、藏在地壳里的不同矿物组成信息。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8)

历史教科书,或许因它而改写

这就如同,这次的科考勘探那样,也让德娅教授惊喜不已!人们,虽早在2017年,主流的学术界,就逐渐认可了世界第八洲的说法。可几乎所有教科书里官方说法,还没有改变,它还未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因为它缺一份非常精准确定的数据。但如今来看,距离这个时间点,似乎并不远了。咱们太阳系从九大行星,降级为八大行星,如今地球又从7大洲变为8大洲,这一次次教科书的“修正”,也一再告诉着人们,科学无止境!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9)

当然,这个新说法,最早是来自一部分美国学者,他们给出的理由,包括了四大点:

一、它不该被列入海洋地壳。因为,它拥有比普通的海洋地壳更厚的地壳;

二、虽然它将近94%的面积,都浸没于海里,但至少新西兰的北岛、南岛、新喀里多尼亚、诺福克岛,以及一些其余的岛屿,也一直浮于水面上。而新西兰,海拔3764米库克峰,更是它的最高峰;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10)

三、它同样具有,大陆板块独特的地理地质;比如,大陆板块俯冲特性,以及相关火山活动相即“火环”也极其吻合。就如同夏威夷-天皇海山链板块的地震活动带,环绕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一样。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11)

四、它的区域性划分,也很明确;比如,最新的海底钻探也显示,淹没于海底之下的西兰洲大陆,面积足足有印度的两倍。这部分区域,很有可能是地壳断裂时所激活,然后,当太平洋板块俯冲到西兰洲下面时,构造板块俯冲的加深,带动导致了西兰洲大陆的下沉。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故,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它与冈瓦纳大陆分离时,引发地壳变薄所致。

七大洲分界线怎么来的(教科书又得改写)(12)

而这四点假设理论,目前也慢慢获得了,更多探测数据的支持。很显然,长达20多年的"西兰洲"大陆的学术科考长跑,或许会迎来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天文地理知识的发展、科学勘测手段的进步,让我们对于熟悉的地球有了更真实的认知!

这世界有8大洲,而不是7大洲,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之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