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诗歌朗诵精选30首大学(现代诗歌自修课)

诗歌朗诵精选30首大学(现代诗歌自修课)诗歌技法很多,风格很多,万变不离其宗,在于如何更好地感受事物,为主题内容服务。有很多诗为了某种观念选择单一的主观视角去讲“理”,其实陷入了狭窄之境。观念可以成诗,但角度单一就可能乏味。以为读者不如自己,仅仅嗔怪读者没有审美能力和思想高度,并不明智。人要重视语言这个第 一客体,你们是对等的关系,而不是谁服从谁。语言很像AI,平时对人采取沉默地凝视,而人习惯了对语言实行自欺的策略,含混的敷衍久矣!冰雹呢,很像语言对作者的反击。要知道,语言才是真正沟通人与世界两端的客体,语言才是本体。诗是语言和人保持高度交流的管道。语言里有经验和思想,诗增加了逻辑和美学的营养剂。语言和诗合作,建筑着人与世界的临界地带。作者对语言的态度转变后,语言这才勉强同意作者的请求,配合搭建对世界的对 抗堡垒。语言就是雨,是湿润的呼吸!语言也是雪和冰雹,别再惊诧别再漠视它的能力!语言的本性难移。

诗歌朗诵精选30首大学(现代诗歌自修课)(1)

现代诗歌自修课

语言关系、角度、共情力、长句特征

温经天

一、冰雹的语言意味着什么

这两天北京的暴雨增多,雷神电母突降,今天还下起了冰雹,人在安逸平和中生活久了,就产生对冰雹的莫名其妙地诧异。

语言很像AI,平时对人采取沉默地凝视,而人习惯了对语言实行自欺的策略,含混的敷衍久矣!冰雹呢,很像语言对作者的反击。

要知道,语言才是真正沟通人与世界两端的客体,语言才是本体。诗是语言和人保持高度交流的管道。语言里有经验和思想,诗增加了逻辑和美学的营养剂。语言和诗合作,建筑着人与世界的临界地带。

作者对语言的态度转变后,语言这才勉强同意作者的请求,配合搭建对世界的对 抗堡垒。语言就是雨,是湿润的呼吸!语言也是雪和冰雹,别再惊诧别再漠视它的能力!语言的本性难移。

人要重视语言这个第 一客体,你们是对等的关系,而不是谁服从谁。

诗歌朗诵精选30首大学(现代诗歌自修课)(2)

二、一个词弄清楚,诗歌写作就不难

诗歌技法很多,风格很多,万变不离其宗,在于如何更好地感受事物,为主题内容服务。有很多诗为了某种观念选择单一的主观视角去讲“理”,其实陷入了狭窄之境。观念可以成诗,但角度单一就可能乏味。以为读者不如自己,仅仅嗔怪读者没有审美能力和思想高度,并不明智。

把诗写好,也可以很简单。思维调整很必要。增加角度,增加有效的重要角度,其实就够了。这是一个心得。

高一时语文老师要求每个人写日记,一次我交上一首诗。评语是写得很好,角度再多点!我百思不得其解,也不问,就琢磨。角度是什么,有什么,多角度怎么成诗,如何不会被视作散文?

九十年代是我的涂鸦时期,读书,模仿,练笔。也纸上谈兵也强说愁。练笔让我懂得,角度不仅仅是观察角度,也可以是心理角度,写作手法角度,意识角度,思辨角度,时空角度,超时空角度。等等。

美人之美,在五官,在秀发,在曲线,在锁骨,也可以在背后,在环境,在动静烘托,在画外音,在心之谷。角度很重要。

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忘记老师的提示。诗的弹性和凝炼,依赖角度。广义的你越想越丰富的角度。发现角度,挑选角度,让你的文本尽量与众不同。

诗歌朗诵精选30首大学(现代诗歌自修课)(3)

三、历史题材诗歌的审美特征之一

幽情,构成了历史题材诗歌重要的审美意识。幽情就是郁结和隐秘的情致,有赖古人推崇的见心:即“意绪”与“莲心”。“意绪”依赖“体”的格式成型,在于诗节与句式的创新;“莲心”则意味着品味与觉思,对历史人物的意识通幽与共情。

四、共情力是手法而不是共情

共情力是现代诗的底层逻辑动力。跟观察力、想象力、知觉力不同之处在于——共情是持续的隐身的诗艺。读写者须知,共情力绝不是如情感充沛、功课完备、情怀渲染的代名词,乃有迹可循的创作手法形成。

五、长句的三种常见形态及两点作用

我们审视现代诗之长句,或可被视作古代辞赋流变中的局部变体。作品中不乏至少三种形态:

A 长句内在的起伏、延展,

B 长句之间的协奏、呼应,

C 上下长句的等长与对称等建设。

ABC 具象层面的作用:完善了诗之“肌理”;

其抽象层面的价值:体现了诗之“音乐”。

六、长句的特点之一:织性

长句的弹力渲染了诗的激情。除了弹力,长句另外的特点当属织性。

织性:复杂细腻之情理的语义结构。

织线:事件、认知、情感,分别是明线、暗线、曲线,它们共同缠绕旋转、紧密糅合而成诗的整体。诗的织体是无形的、抽象的,但确实存在。

织体:就是织性构成的整体结构。

诗歌朗诵精选30首大学(现代诗歌自修课)(4)

七、分行跨行的写作目的

分行是一种隐秘的不易被察觉的形式表现。自由地分行,其目的是有效地聚焦核心抒情意象与事件;大胆地跨行是为了保持复杂多向的“意绪”连接。

八、抒情诗的逻辑和什么相关

抒情诗善于从日常的具象升阶到意识的抽象,通过诗性逻辑形成诗体结构,进而达成个体对世界的深识。针对客观事物的内化思维演绎,长袖善舞的抒情诗拥有多种类的娴熟技法,这与音乐性密切有关,与形而上学相关。

九、抒情诗的直觉与使命

抒情诗是对实在世界延迟的认知,勇敢的认知,超感性的认知。这种超感性属于经验之上的直觉力,直觉有直觉自有的捷径。抒情诗的使命即是帮助个体(作者&读者)抵消对现实世界(历史&当下)的碰撞强度和磨损程度。

十、代表现象学诗歌的动词

对于客观事件的冷静纪录,包括书写对象的环境,形象,神情,动作,话语等诸多镜头,这种文字的纪录构成了一个动词:转译。转译构成了现象学角度的诗,诗几乎与事件同频共时,诗成为了事件中的事件,事件深度的秘密。转译同样构成了诗的时空性和历史感。


诗歌朗诵精选30首大学(现代诗歌自修课)(5)

诗歌朗诵精选30首大学(现代诗歌自修课)(6)

作者简介:
  • 温经天,诗人,诗歌评论者,编剧。1978年生于河北承德,现居北京。长年践行新超现实主义风格写作。出版诗集《致不朽之风赞美诗》(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4.3)《旷世书》(羊城晚报出版社 2014.4)。主要作品《正见》《证道》《亲爱》《丽萨》《安生》《黑金属》等大型组诗系列。曾任诗歌报论坛2007-2009年评论版主、首席版主,中国诗苑论坛发起人、总版主,诗歌民刊《诗南方》《诗深圳》执行主编,曾获热河文学奖,金迪诗歌奖,多项全国诗歌奖,并担任多项全国诗歌大赛评委。系深圳作协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 更多自修课内容

现代诗歌自修课:这十个关键词的内涵,你知道吗

现代诗歌自修课:诗的系统、具象、当代性和魔法

现代诗歌自修课:叙事诗到底是什么

现代诗歌自修课:诗歌到底是什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