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个字儿的爱国诗(诗词解读)
42个字儿的爱国诗(诗词解读)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其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产生了无数动人心魄的爱国诗篇。
中国古代爱国诗歌中踔厉发扬的爱国思想,包举蕴含的正气精华,是泱泱华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民族文明引以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
《燕歌行》 唐 · 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戎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者,高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其代表作正式《燕歌行》。
Tips:这里的"摐"读"窗",摐金的意思就是打击金属乐器。
全文解读:祖国东北边境,烽烟四起,战事不断。唐朝的将军不得不离家,去阻击凶残的来犯之敌。
将士们本来就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更何况又得到皇帝如此的倚重和赏识。
金锣战鼓的声音响彻在山海关外,在边境碣石,唐朝大军的旗帜连绵不绝,遮天蔽日。
军中校尉的从大戈壁传来紧急战报,匈奴单于狩猎已经到了内蒙古的狼山,战争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
在偏远荒凉的边境上,如同狂风暴雨般袭来的匈奴铁骑密密麻麻。
战士在沙场上与强大的铁骑拼死相搏,而将军的大帐里还歌舞升平?
边塞的秋天,百草凋零枯萎,被围困的士兵也越打越少。
而深受皇恩的将军,常常表现出对匈奴的不屑,现在却始终不能解救士兵于水火,退去匈奴的威胁。
远征塞外苦苦奋战的士兵,自从离家后,他们的妻子就每日以泪相伴。
平民少妇像守活寡一样悲痛欲绝,再也看不到远征塞北的丈夫。
因为遥远的边境不能随意来往,何况苍凉广袤的戈壁去寻夫,如同大海捞针。
戎装塞外,早中晚都时刻充满了杀机,夜里也是寒风凛冽,不时传来警报的更鸣。
看战士们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样子,一心只为国捐躯,哪里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
你看不见战场上厮杀,是多么的残酷,战士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像李广一样的将领呀。
这首诗结构严密,语言流畅,音节和谐,风格雄浑深广、悲壮激昂,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全诗内容极为复杂,大体上第一段从开头到“单于猎火照狼山”,写堂皇出征,第二段从“山川萧条极边土”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写孤军苦斗;第三段从“铁衣远成辛勤久”到“寒声一夜传刁斗”,写征成士卒的辛劳和痛苦;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抒发诗人深沉的感想。
诗人以错综交织的笔法,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茶的战斗气氛,以及士卒复杂的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综观作者生平思想和此诗的全部内容,对《燕歌行》主题的理解可归纳为:反映了雄健悲壮的边塞战争和艰苦卓绝的成边生活,着力歌颂了将土们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精神,也深刻揭露了将士中存在的矛盾,提出了良将治军、善摄边事的段切希望。诗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句子,形象鲜明,含义精警,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