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秋色散文(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
山溪秋色散文(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在缶翁之前,杨濠叟早以猎碣享名,杨惺吾《学书迩言》云:“沂孙学石鼓文,取法甚高,自信为历劫不磨。”翁初习石鼓,亦效法濠叟,清丽劲挺、峭健整肃而已。浸淫既久,则“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变化结构,改规整为倚侧;变化笔势,易停匀为留住;用墨兼干湿,分布求错落;以圆代方,化巧为拙。而变化最大者,则在气势磅礴,以颠素襟怀写先秦文字,如此境界,真是邓、赵、杨、徐所未曾梦见者。缶翁行草本法乳王孟津,迅疾淋漓,比较时人,实无可称。比其晚年通会石鼓,挟金石之力入行草,自谓“强抱篆籀作狂草”,纯用圆笔藏锋,势疾疾而意徐徐,颇得屋漏痕、锥划沙之妙,后世许为创格。吴昌硕集石鼓文集联雄浑不同霸悍,不伤雅韵,是反虚而入,积健始成者。近代书坛人才辈出,举其尤者,吴苦铁之石鼓,康长素、于伯循之碑体行书,郑苏龛之行楷,沙孟海之题榜书。五家书法体貌虽有不同,要皆气势雄浑,开千古别格,得未曾有者。郑苏龛附逆,品次不宜过高。清道人
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 著
节选1 雄浑
/
雄浑
雄浑不同霸悍,不伤雅韵,是反虚而入,积健始成者。近代书坛人才辈出,举其尤者,吴苦铁之石鼓,康长素、于伯循之碑体行书,郑苏龛之行楷,沙孟海之题榜书。五家书法体貌虽有不同,要皆气势雄浑,开千古别格,得未曾有者。郑苏龛附逆,品次不宜过高。清道人魄力不及苏龛,功夫则有过之,笔力亦无逊色。以李代郑,乃知人品重于书品也。
吴昌硕(1844-1927)
苦铁字以篆书行草最有特色,一言以蔽之,揉行草气韵入篆籀,用石鼓精神作草行。清初篆书重停匀婉通之玉箸,王虚舟、钱十兰最是高手。比完白山人邓石如出,乃创隶笔作篆字之法,所作雄浑苍莽,不同俗流,由包慎伯提倡,一时效尤者众。后经吴让之改良,至赵撝叔已臻完美。以邓、赵篆书尚只徘徊秦汉之间,故杨濠叟上溯两周金文,徐袖海旁参孙吴碑刻,揆其动机,皆为冲破邓赵藩笼。苦铁之生又在杨徐之后,变法之难自在杨徐之上。翁论篆有云:“近世作篆,莫郘亭用刚笔,吴让老用柔笔,杨濠叟用渴笔,欲求于三家外别树一帜难矣。予从事数十年之久,而尚不能有独到之妙,今老矣,一意求中锋平直,且时有笔不随心之患,又何敢望刚与柔与渴哉。”最是心得之语。
吴昌硕集石鼓文集联
在缶翁之前,杨濠叟早以猎碣享名,杨惺吾《学书迩言》云:“沂孙学石鼓文,取法甚高,自信为历劫不磨。”翁初习石鼓,亦效法濠叟,清丽劲挺、峭健整肃而已。浸淫既久,则“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变化结构,改规整为倚侧;变化笔势,易停匀为留住;用墨兼干湿,分布求错落;以圆代方,化巧为拙。而变化最大者,则在气势磅礴,以颠素襟怀写先秦文字,如此境界,真是邓、赵、杨、徐所未曾梦见者。缶翁行草本法乳王孟津,迅疾淋漓,比较时人,实无可称。比其晚年通会石鼓,挟金石之力入行草,自谓“强抱篆籀作狂草”,纯用圆笔藏锋,势疾疾而意徐徐,颇得屋漏痕、锥划沙之妙,后世许为创格。
赞曰:
湖安吉县,古鄣吴村。
艺兼书画印,字识鼎彝尊。
食金石元气,铸大匠诗魂。
吴昌硕行书寿无量
吴昌硕超山宋梅亭诗
康有为(1858-1927)
康南海说“吾眼有神,吾手有鬼”,此语与东坡诗“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同调,其辞若谦,其实则深自负。康毕生不肯居人后,书虽末技,亦力求变法出新。其心气之高,见诸文字:“自从宋以后千年皆帖学,至近百年始讲北碑。然张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邓完白写南碑汉隶而无帖,包慎伯全南帖而无碑,千年以来,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谬欲兼之。”
康有为书对联
南海学书历程备见《广艺舟双楫》述学篇,虽自称“曾得汉魏六朝唐宋碑版数百本,从容玩索”,而真正用力处乃在北魏石门铭。《广艺舟双楫》称其“飞逸奇恣,分布疏宕,翩翩欲仙”,举为飞逸浑穆之宗,与爨龙颜、灵庙碑阴并为最上神品。南海书法之异于时流者,乃在胸中真气郁勃,发为笔墨,自然纵逸浑穆。至于偭越法度,南海与东坡同病。南海尝语人:“苏东坡不知用笔,如从我学书,当先责手心四十下。”若以技法规之,恐南海亦难逃手心之责。
《《广艺舟双楫》好为极端之论。尊魏则言“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卑唐则云“可学者殊少,即学之,体格已卑下也”。此书导源篇谓某人专仿某碑,某碑出于某某,更是无稽之论,在当日亦误人不少。商锡永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强说康体书法出于巴县开元十九年之千秋亭记。虽未必然,而取原碑对照,康南海也是有口莫辩。陈兼与诗云:“帖学坏于干禄书,是碑非帖恐终疏。高言未免微偏激,艺海安吴共楫初。”尚不失为持平之论。
赞曰:
浩荡南海,巍峨昆仑。
广艺舟双楫,说法不二门。
手眼异神鬼,心迹同雄浑。
康有为篆书严公神道碑额
康有为大同书题辞
李瑞清(1867-1920)
李梅庵曾任江宁提学使,张香涛建两江师范学堂,梅庵出为监督,创设图案手工科,开艺术门类正规教育之先河。辛亥鼎革,乃抽簪着道士装,为人作书皆署清道人而不名,以示不忘前朝,非真皈依老子之教者。道人食量惊人,有李百蟹之称,常就食上海小有天酒家,故人作偶语调之云:“道道非常道;天天小有天。”
李瑞清跋刘熊碑
李瑞清书寄禅禅师塔铭
清道人书法以行笔诘屈颤掣为特点,此人所共知者,而多未知此风格之形成,实有不得已之原因。道人自称能作周秦两汉六朝唐宋各体书,唯不喜院体。溯其书法本源,得力鼎彝最多。自云:“幼习训诂,钻研六书,考览鼎彝,喜其瑰伟,遂习大篆。随笔诘曲,未能婉通。长学两汉碑碣,差解平直。年二十六,博综六朝。”跋钱南园楷书有云:“道必从植其本始,学书之从篆入,繇为学之必自经始。”其辛亥以前书作,魏碑略近陶心云,方整严峻,虽刻板但无颤掣;行书多用黄山谷体,挺拔劲利,尚不失流畅。既鬻书沪上,为能于众高手中博得一杯羹,乃用此出奇制胜之策。成名后,人或讽其以颤笔作书,道人笑谓:“予用此法岁入万金,童蒙求我,非我求童蒙也。”真是一语道破。故周退密《墨池新咏》云:“矫矢杈枒源可寻,龙门悟彻道人心。秋蛇春蚓都成法,一管居然值万金。”其作字之法,曾农髯云:“其伸也若顿蹲,其仰也若垂,其抱也若背而驰。”一言以蔽之,背常法而行其道。今论清道人书法,“随笔诘屈,未能婉通”(沈寐叟语)最切中其病,然正其别具一格处。譬如西子捧心蹙眉,是其病,亦是其美处。倘若效颦,则不免东施之讥。此《品藻录》所以取胡小石而退李仲乾者也。
赞曰:
育才兴教,隐姓抽簪。
道非常道,文洁世钦。
求分于石,求篆于金。
一波三曲,西子蹙心。
李瑞清临书四屏
于右任(1879-1964)
以北碑笔势作草书,以草书作擘窠大字,于髯皆是千古第一人。草分三体,曰章、今、狂,髯于三体而外,融会简策,旁搜砖志,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以简驭繁,别创标准草书一格。标准草书千字文既成,题《百字令》以述寓意云:“草书重整,是中华文化复兴先务。古昔无穷之作者,多少精神贯注。汉简流沙,唐经石窟,实用臻高度。元明而后,沉埋久矣谁顾。试问世界人民,超音争速,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且莫迟迟相误。符号神奇,髯翁发见,秘诀标准思传付。敬招同志,来为学术开路。”则知三原之改良草法,旨在政教风气,文化复兴,又岂止书法艺术云乎哉。
于右任标准草书正气歌
草法而外,于髯北碑书法亦具功力。北朝书法虽一皆雄浑,而龙门造像与北邙墓志声气实有不同。造像如始平公、杨大眼,写刻皆出匠人手,天真率意;墓志如鞠彦云、张黑女,造作皆精致,端稳谨饬;至于碑刻如张猛龙、石门铭,经千余年风雨消蚀,尤显斑驳奇古。髯早岁即浸淫于斯,“朝写石门铭,暮临二十品”,又复筑鸳鸯七志斋,广罗碑志,书风兼汇南北。比及民国十年被康南海称为“关中楷隶冠”之苻秦四年广武将军碑重见天日,髯喜不自禁,作《广武将军碑复出土歌赠李君春堂》有句云“碑版规模启六朝,寰宇声价迈二爨”。爱广武碑兼备众美,乃潜研悉究,书风遂由旧时之圭角森严,一变为含蓄内敛。于兹而后,即以此风格入行、入草、作擘窠书,皆圆融无滞碍矣。
赞曰:
荟萃鸳鸯七志,改良永素千言。
功名清风两袖,草圣推美三原。
于右任书对联
于右任行书杜诗
沙孟海(1900-1992)
沙翁卒于1992年,尤记得当日《光明日报》通栏标题“当代书坛泰斗、著名学者沙孟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云云,规格之高,文艺界人士罕有匹俦者。
沙孟海真书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记
翁早岁周旋老辈间,书印皆有名师指授。晚年详叙书学师承交游姓氏:安吉吴昌硕、鄞县赵叔孺、慈溪冯君木是其本师;更从慈溪钱太希、鄞县张于相、绍兴马蠲叟、余杭章太炎、吴兴沈秋明、余杭褚松窗、鄞县马叔平、海宁张阆声请益学问;同游则有吴公阜、朱复戡、王个簃、吴东迈、诸希斋、潘大颐、陆劭翁、潘伯鹰、陈蒙安、王瑗仲、胡小石、容希白、商锡永、乔大壮、余越园等。老杜言转益多师,沙翁真是身体力行者。1979年浙江美院首招书法研究生,导师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副之,弟子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五人。入学未久,陆、诸二先生先后归道山,翁继任导师。传授得法,今五人皆享大名。书学薪火有传,沙翁之功伟矣,宜其不愧“书坛泰斗”之誉。
沙孟海榜书大雄宝殿
沙翁六体兼工,行书及题榜书最所擅场。行书兼碑帖之长,沉雄茂密,俊朗多姿,乃是由黄石斋而上溯宋元、魏晋者。近世商业文化发达,榜书因其实用性及展览性为世所重,书家倘不能作大字,必贻斗方名士之讥,翁最是个中之尤者。中年因张阆声先生推介写灵隐寺大雄宝殿额,惊诧时流;晚来以八七高龄书四平方米龙字,真气弥满。又作《耕字记》纪事,以实例传授后学,榜书别有一法,断非小字展大而成者。老辈襟怀,令人叹仰。
赞曰:
书坛祭酒,执乾秉坤。
屠龙手段,雷腾云奔。
正法直接老缶,衣钵付嘱后昆。
沙孟海写书谱1
沙孟海写书谱2
沙孟海写书谱3
沙孟海写书谱4
作者简介
王家葵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
桑莲居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