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不惯说话带英文的人(看不惯那些中英文夹杂着说话的人)
为什么我看不惯说话带英文的人(看不惯那些中英文夹杂着说话的人)成本会计师 cost accountant公司注册许可证 corporation charter类似地名,人名,事物专有名词,你用英文来代替蹩脚的中文音译都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例如大卫=David,华尔街=Wall Street, 还有电影名称,音乐名称等都是属于这个范围的。但是整个句子就小学课本那几个人名和词语是英文单词的句子,求你,就别拿出来了....另外一种是外企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专业的词汇用英文表达更到位,减少沟通失误,也显得你在职场上更专业。这时候你需要背一背专业词语啦。
生活中是不是很多这样的人中文夹着英文却有点像装逼?这剧情不对啊,我印象中的中英文掺着讲差不多这样也是比较好接受的:“我的paper今晚就要due了,然而final又要来了”
但是稍不注意就画风略歪啊:“My论文tonight就要截止了,and then期末考又要come again了”
要说这也不太像Chinglish,但是就是跟港味儿不太像,和外企的专业不太靠近,也跟海龟的感觉差那么一点点,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1 多用英语专业词语,而不是小学词语1000个。
类似地名,人名,事物专有名词,你用英文来代替蹩脚的中文音译都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例如大卫=David,华尔街=Wall Street, 还有电影名称,音乐名称等都是属于这个范围的。
但是整个句子就小学课本那几个人名和词语是英文单词的句子,求你,就别拿出来了....
另外一种是外企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专业的词汇用英文表达更到位,减少沟通失误,也显得你在职场上更专业。这时候你需要背一背专业词语啦。
公司注册许可证 corporation charter
成本会计师 cost accountant
商业运作模式 business operation
协议价格 strike price
敲定价格 exercise price
......
这需要专业的积累和平时的培养,久而久之就能变身成为一个专业的中英随意切换的外企人啦。
2 习惯上的英文特定表达,你懂我懂大家懂
很多人中夹英的原因是在于这个词语用英语有特定的意思,用中文不能有快速对应的词语表达或者中文表达起来累赘和词不达意,某种程度上既然大家都能接受理解这种简单普遍的英文表达的话,你加进去显得很自然。
例如presentation deadline essay offer due manager等等。这种词用起来大家都明白,特别是在留学生圈里那是几乎天天在用,要翻成中文有点词不达意,presentation=20分钟左右的演讲和演示?deadline=最后期限?这时候用英文,还是很自然和到位的。
还有些生活化的表达例如low care excuse me ex random sale等等,用英文沟通起来顺溜无障碍。现在还悄悄流行起“real心塞”,“耿直的boy”,“不要care这种细节”等小俏皮的短语,轻松的场合用起来也是蛮可爱的。
至于习惯上是中文表达的,你还硬生生掰成英文,恕我直言,你是来搞笑的吗。
3 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英语表达
就像中文那些“相爱相杀”,“无言独上西楼“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你要翻成英文总是少了点韵味的。同理英文也有那些特殊到博大精深的汉语也不好直译的表达,用起来还特别地道。
例子1:“Three words eight letters say that and I'm yours.”
例子2:“Eudemonia”指“因理性而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4 中英搭配得当,比例均衡
中夹英比例上在中国使用还是遵守“事不过三”原则,一个句子里面切忌每隔两个字蹦出一个简单单词,一整句中文加一整句英文也不太好听。虽然是反面教材,但是张全蛋这比例是对的...就是词儿有点简单了...
洋气的中英文夹杂大法呀,快来到我的心上!好好研究总结以上几条,注意审时度势,并慢慢抛弃那些过分简单的英文单词,相信我,你的装逼大法已经很快就能到九级,不露声色,无人能及。
欢迎关注公众在校大学生
izxdxs
记得分享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