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内思想周报江湖儿女)

(国内思想周报江湖儿女)另类饭局纵观贾樟柯的新作《江湖儿女》,其实也还是可以看出这部作品与其早期作品的明显区别:更加具体、完整和连续的故事叙事,更为易懂的场景和话语处理,更多的加入知名演员,如廖凡、徐峥、张译等。这些改变一方面显示出贾樟柯对电影叙事的驾驭能力显著提高,以及其拍摄思想中有关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城镇形象的成熟;另一方面,这些改进无疑也为贾樟柯的电影更添商业竞争力,市场化元素的引入,如火爆的打斗场面,也使得《江湖儿女》在票房上有希望更上一层楼。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周星在其所发表的影评中认为想要理解《江湖儿女》的内核,把握“江湖”意味和知晓“儿女”孰为重心是关键。贾樟柯心中的江湖,绝非表面意义上的武术的江湖。江湖首先是芸芸众生,其次是儿女情长的世界,再者是是心造的幻影,最后江湖其实是由情义所生,也围绕着情义消逝的对象。有人就有江湖,江湖的莫名就是芸芸众生的浑然一片。从电影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影

贾樟柯《江湖儿女》:芸芸众生活成的中国往事

9月21日,著名导演贾樟柯的新作《江湖儿女》在院线上映,仅仅数日便收获了口碑好评,票房方面也较其之前几部作品有着更好的表现。

今年5月贾樟柯携《江湖儿女》征战戛纳国际电影节,也使得这部新作在国内院线上映之前便被给予了众多的关注与期待。虽然《江湖儿女》最终未能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但却获得了外媒的一致赞誉,有媒体称这部电影是一部中国版的《美国往事》。《江湖儿女》讲诉了一个令人动容和激动的情与义的故事,极具现代城镇中国风味,因此也成为了中秋假期与“十一”黄金周档电影的热门之选。

(国内思想周报江湖儿女)(1)

贾樟柯《江湖儿女》海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周星在其所发表的影评中认为想要理解《江湖儿女》的内核,把握“江湖”意味和知晓“儿女”孰为重心是关键。贾樟柯心中的江湖,绝非表面意义上的武术的江湖。江湖首先是芸芸众生,其次是儿女情长的世界,再者是是心造的幻影,最后江湖其实是由情义所生,也围绕着情义消逝的对象。有人就有江湖,江湖的莫名就是芸芸众生的浑然一片。从电影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影片中的江湖更多的是集中在了男女主人公的儿女情长上,是情感的江湖。男人斌哥自以为自己就是江湖,可他的江湖似乎太容易发迹也太容易就式微、消失。而女人巧巧的江湖依托着她对斌哥的情与义的执着却能越走越坚定。周星还表示,《江湖儿女》最大的成功应该就是巧巧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

贾樟柯自己发文详述了自己拍摄《江湖儿女》的心路历程与具体经过。他表示这个作品既和自己的想象有关也和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贾樟柯认为“江湖”是自古便流动在中国土地上的一个词和一种生活,他渴望拍出属于本土的江湖,“一定要拍出生活环境中的江湖,不是香港电影里面的江湖,也不是意大利电影中的江湖,他就是江湖儿女。在不自知中,大家已经是江湖中人,那些处理人的关系、方法也都是中国式的。我觉得这是最难的。说到底写江湖就是写人情,写江湖就是写人和人的关系。”关于为何拍《江湖儿女》,贾樟柯也曾给出过这种解释:“写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会想到我自己,这几年经历了什么。十几年中国社会变革的剧烈,个人的情感世界里也有很多被摧毁的,但也有许多值得保留的。”

多年来,贾樟柯一直努力打造和打磨着自己的电影故事宇宙,从《小武》《站台》到《山河故人》,再到《江湖儿女》,我们看到这个山西男人不断重复着自己,重复着故事中的某个画面、某件衣服,甚至是某些演员,这种重复是贾樟柯对“时间”与“生命”母题的不断循环摸索,他就像一个耐心的磨铁者,一面留恋着念念不忘的故土与故人,一面不断远望着故事中的下一个路口。但不论贾樟柯的电影怎样发展,我们都能感受到导演对中国千千万万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落魄、不打眼的城镇人物画灵魂,他的电影里有的是中国意气,有的是信念与执着。凭着这份戏里戏外的执着,贾樟柯的电影宇宙势必继续下去,最后形成一个属于贾樟柯本人也属于中国电影史的巴尔扎克式的人间百态。当然,对于这部《江湖儿女》或者说贾樟柯的整个艺术思路也有很多人持有不甚认同的看法。有的影评人评价贾樟柯陷入一种对自我和自我所虚构的世界的迷恋,导致其作品不断地复写,缺乏新意。另外,其平淡叙事的风格和对节奏感把握的薄弱也难免使人在观影时感到沉闷、冗长。

纵观贾樟柯的新作《江湖儿女》,其实也还是可以看出这部作品与其早期作品的明显区别:更加具体、完整和连续的故事叙事,更为易懂的场景和话语处理,更多的加入知名演员,如廖凡、徐峥、张译等。这些改变一方面显示出贾樟柯对电影叙事的驾驭能力显著提高,以及其拍摄思想中有关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城镇形象的成熟;另一方面,这些改进无疑也为贾樟柯的电影更添商业竞争力,市场化元素的引入,如火爆的打斗场面,也使得《江湖儿女》在票房上有希望更上一层楼。

另类饭局

“民以食为天”,但饭局文化和由此引发的各种现象与问题也是层出不穷。9月17日,名为“方正证券另类饭局”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视频中的人物之间不乏搂抱、亲吻等动作;9月19日,一张总额超过了40万人民币的天价餐饮账单再次将“饭局”话题推上高潮,一时间对于中国式饭局文化的讨论此起彼伏。

“另类饭局”视频流出时值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活动的关键阶段,因此中有两位人物:方正证券的分析师马军,方正证券廖蕾被指有利用饭局拉票的嫌疑。虽然当事人在事后进行了说明,声称只是朋友聚餐,但随着事件的发酵,9月18日新财富宣布取消马军的评选资格,两位证券分析师被停职调查,9月21日新财富杂志发文宣布暂停此次的最佳分析师评选投票。事件一经报道便一起舆论唏嘘,很多网友感到大跌眼镜,表示没想到所谓的社会精英阶级和名校毕业的学生竟会如此低俗粗陋。而有些网友则认为金融圈本就是“无利不起早”的环境,从业者为了利益奔波忙碌,“另类饭局”早就屡见不鲜,对于这种尺度颇大的酒场行为已经司空见惯。此外,对视频中的女性当事人廖蕾所进行的抨击同时也带有一定程度上的“荡妇羞耻”色彩,对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当然,也有更多的网友认为,类似这种因为利益相关而凑到一起的饭局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们不能因为它普遍存在就承认甚至赞同其合理性。当事人更不应该否认自己行为举止有失。

无独有偶,“另类饭局”的风波一波未平,“天价饭局”又横空出世。9月19日,网络上爆出的一份“天价账单”引发网友关注,账单上显示,8人在饭店用餐,共点20道菜,总价竟超过了40万元。事发当日,饭店负责人曾回应说并没有见过该账单,但是继而又表示这顿饭是“迪拜人请中国人吃饭”,菜品属于私人定制,食材是从各地运送而来。对于高达41万多元的总价,酒店负责人称,“在迪拜这根本不算什么”。

事情的发展令很多网友不禁感叹“有钱人的世界”着实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在中国,饭局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解决温饱而已的一次进餐活动。

早在春秋时期,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已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也展现过一个经典政商界饭局:赵瑞龙、祁同伟、高小琴在山水庄园宴请侯亮平,想要了解贪官刘新建的审问情况并为他说情。这场“鸿门宴”上,大家各司其职,表面上是相聚吃饭,实际上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智斗”,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斗智斗勇。

而前段时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涉嫌强奸事件搅乱了中国富豪圈的一池春水。事情同样起源于一场“饭局”。当晚,在美国一家名叫折纸(Origami)的日本餐厅里,自称遭性侵的女士与刘强东坐在同一桌,而涉嫌强奸则发生在饭局之后。

既然因为饭局引发的不良事件频发,为什么依然有人愿意甚至喜欢继续参与到饭局之中呢?在民间上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在中国,想办事儿,得靠吃饭。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中国人历来重视熟人关系的搭建和沟通,一方面依靠熟人关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与利益,另一方面,它也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可以为个人内心提供安全的社会支持。在饭局中,人们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互相依存,形成饭桌上的“熟人同盟”,则是最好的延伸关系的网络,获得新关系以及巩固老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关系网、社会资源、人脉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当前社会,“饭局”已然成为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公关秘籍和通行证。

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去世

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消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艺委会顾问、离休干部朱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朱旭,1930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9年5月进入华北大学,在华大三部戏剧科学习戏剧专业并在毕业后进入华大文工二团工作,从灯光师到演员,由此正式开启了他的戏剧人生。同年11月,朱旭由华大转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任演员。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22岁的朱旭成为了北京人艺的演员。这一身份伴随他六十余载,是他一生最珍视和爱重的身份。

(国内思想周报江湖儿女)(2)

表演艺术家朱旭

9月14日时就有朱旭去世传言,之后媒体进行辟谣,称朱旭仍在医院救治,并未去世。未曾想,刚过一天,老爷子真走了。消息传出时,远在戛纳的张艺谋写来亲笔信问候,委托导演程青松交给朱旭的儿子朱小闯。张艺谋在信中称朱旭:“先做人后演戏,德艺双馨,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在朱旭临别的一个多月里。很多演艺界人士前来探望。程青松说,“最近一个多月时间里。吕中,孙周,张杨,黄磊,蒋雯丽,宋丹丹,吴刚,岳秀清,张宏,梁宏达多先后到朱旭老师家里和医院探望他。我记得和黄磊,孙周去看望朱旭老师之后,孙周在电梯里潸然落泪。”

作为一名话剧演员,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朱旭先后塑造过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蔡文姬》中的左贤王、《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咸亨酒店》中的阿Q、《推销员之死》中的查利、《红白喜事》中的三叔、《哗变》中的魁格、《北街南院》中的老杨头、《家》中的高老太爷等。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82岁的朱旭还站在了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扮演《甲子园》中的姚半仙,这是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他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

作为一名影视剧演员,朱旭出演了大量知名影视剧,包括《变脸》《洗澡》《刮痧》《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

“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在6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朱旭始终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对于每一个角色,朱旭无不精心雕琢、认真揣摩。他在北京人艺的老同事、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曾评价说:“朱旭比我演得好,朱旭演戏有他的特点,他天生幽默松弛,这份松弛有美学方向的取向。”在角色上,朱旭力求塑造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就怕演了一次茄子,以后是个紫的就找你。”在影视表演上的朱旭,不断突破角色的限制,力求“一人千面”。从迈入末年的末代皇帝到恪守传统的江湖艺人,朱旭饰演了形形色色的角色,而他所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像是角色本人,自然而真实。在电影《洗澡》中朱旭饰演的父亲“老刘”在北京老城开旧式澡堂子,独自拉扯着两个儿子长大。在这部充满了温情与怀旧的电影中,朱旭身上温暖和煦的气息,带着接地气的老式做派,更令观众想起自己的长辈。因为这部电影,甚至有人说,朱旭是中国银幕里的“第一父亲”。时光匆匆,在迈入七八旬的年纪后,银幕上的朱旭也从“父亲”变成了“姥爷”。2009年,79岁的朱旭出演了自己的封镜之作《我们天上见》。在这部由蒋雯丽执导的自传电影中,“姥爷”朱旭和孙女相依为命。把玩兰花、戒尺、针线,祖孙睡前一起摸耳朵、转眼球……朱旭用他对细枝末节的精准演绎,将观众记忆中与祖辈有关的琐碎与温情一一呈现。

退休后,朱旭也并没有彻底离开舞台。只要剧院需要,他每每都会积极参加排练和演出。

今年年初,朱旭受访时还说:“我大胆地说一句,人还在,心不死。但心还有这心,想演大概是不可能了。不过,也没准儿。”斯人已逝,而他爽朗的笑声还留在北京人艺,还留在每一位热爱他的观众心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