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浙江新材料产业园排名(几块钱的小生意)

浙江新材料产业园排名(几块钱的小生意)一家家门店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农家小吃经营户。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238种代表性农家特色小吃,经营户多达50000余家,就业人数达30余万人,年销售180多亿元。尤其这些年,一些地区纷纷大力发展小吃产业,培育小吃“走出去”的大军。闹市区的炒年糕店、高速服务站里的烧饼铺、街头巷尾的面馆……不难发现,这几年我们身边的小吃店越来越多,有的来自嵊州,有的来自诸暨……如今,浙江决定在这乡愁的滋味里,做出大文章——前几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家传统特色小吃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早先省农业农村部门出台的农家小吃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浙江目标形成500亿元的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小吃不小,大有文章

2019-01-25 21:3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翁杰

浙江新材料产业园排名(几块钱的小生意)(1)

蒸、煮、煎、烤、烘、炸、炒、氽、冲……

酝酿出各色风味:咸、鲜、甜、香、酥、脆、软、糯、松、滑。

这便是农家小吃的味道,也是童年的记忆。

如今,浙江决定在这乡愁的滋味里,做出大文章——前几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家传统特色小吃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根据早先省农业农村部门出台的农家小吃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浙江目标形成500亿元的农家特色小吃产业。

小吃不小,大有文章

浙江新材料产业园排名(几块钱的小生意)(2)

闹市区的炒年糕店、高速服务站里的烧饼铺、街头巷尾的面馆……不难发现,这几年我们身边的小吃店越来越多,有的来自嵊州,有的来自诸暨……

一家家门店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农家小吃经营户。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238种代表性农家特色小吃,经营户多达50000余家,就业人数达30余万人,年销售180多亿元。尤其这些年,一些地区纷纷大力发展小吃产业,培育小吃“走出去”的大军。

要说浙江农家小吃“走出去”,最负盛名的莫过于缙云烧饼。2014年2月,缙云县委县政府成立 “烧饼办”,由此烧饼工作成了县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重要工程。烧饼办注册了“缙云烧饼”的集体商标,将曾经的路边摊变成品牌店。为此,缙云出台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缙云烧饼品牌战略。

现在,缙云县烧饼店已经累计培训烧饼师傅10008人,从业人员1.5万人,在全国各地开出示范店440多家,甚至开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8个国家,烧饼产业年销售额从4年前的4亿元上升到了现在的15亿元。

当然,也有一些颇具经营能力的小吃主体从路边店铺做起,逐渐成长为餐饮品牌连锁加盟公司。例如,已设45家门店的温州鱼圆“强能”、10家门店的湖州馄饨“周生记”、8家门店的宁波汤圆“缸鸭狗”、7家门店的永康肉麦饼“品丽州”等小吃企业。褪去最初的青涩,这些小吃成长为卫生达标、口味统一、管理标准化的特色小吃主体新形象。

做大不易,考验决心

浙江新材料产业园排名(几块钱的小生意)(3)

浙江农家特色小吃食材好、种类多、地域特色明显。然而,小吃产业的问题也同样不少,存在有品类无品牌,有市场经营主体却缺乏市场拓展能力等问题。

浙江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政策意见,便是旨在引起一些地方对于这一产业的重视。目前,对于农家小吃产业的发展,各地认识和重视力度各不相同,缙云、新昌、嵊州等一些县市区比较重视,有指导政策、也有明确的财政支持;但大多数地方没有任何的政策措施,甚至连主管部门也尚不明确。而事实上,各地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尚带开发挖掘。

一些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农家小吃产业,也面临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难题,尤其是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年产值6个亿的金华酥饼,在金华地区90%都为传统夫妻店。这些夫妻店的经营户,大多起来自农村,经营方式相对粗放,制作的小吃品质难以统一。

“一碗口味不纯正的炒年糕可能就会砸了数年来新昌炒年糕积累起来的好口碑。”这几年新昌大力培育炒年糕产业,然而品控却始终是新昌县小吃行业协会最看重的一件事。新昌县负责炒年糕品牌推广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涌金君,品控做不好,年糕很容易糊了、僵了,砸了牌子。为此,他们不定期组织专家到全省各地的门店暗访抽查,对不达标的新昌炒年糕门店采取警告、摘牌、取消财政奖补,师傅回炉重新培训等措施。

另一方面,多数传统小吃店内,没有文化宣传、产品解说,更没有统一的装修和规范化管理与服务,甚至卫生也无法做到规范统一;大部分小吃只能在店里现场品尝,店外销售还没有发展起来,束缚了其经济形式,影响了产品价值。

小吃看着小,但要做成大产业,其中门道着实不少,需要各地不断探索实践。但有关农业品牌运营专家看来,基于缙云、新昌等地的经验,小吃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还是在于各地政府振兴乡村、发展产业的决心。

振兴乡村,小吃有深意

浙江新材料产业园排名(几块钱的小生意)(4)

做大小吃产业,其深意在于加快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

这几年,缙云烧饼产业的不断发展,除了烧饼师傅们赚得盆满钵满,为他们提供原料的农户们也乐了。在缙云东方镇,菜干雪里蕻的种植面积一再扩大,现在镇上雪里蕻无公害种植基地面积已经有520亩,实现产值624万元,带动农户220户;辐射全县带动种植雪里蕻2200亩,种植雪里蕻农户1250户,实现产值1760万元。从雪里蕻的种植再到缙云菜干的加工,已成为了东方镇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农家小吃的崛起,更是在挖掘乡村文化,让它成为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去年,省农业农村部门编印了《浙江农家特色小吃100例》,其中几乎每一个传统小吃都有一个传说故事。

例如金华酥饼,据传首创者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到明代已闻名于世、民间更有李白“闻香下马”的传说;象山米馒头起源于南宋象山九顷村,据记载,南宋宰相史浩曾将九顷村的米馒头带入临安给宋孝宗品尝,宋孝宗连说好吃,此后米馒头就成了象山民间传统的吉利点心。

目前,多种浙江小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如梁弄大糕、仙居火林烧饼、溪口千层饼、芙蓉麦饼、绍兴臭豆腐等。这些过去寻常百姓家常做的小食,经由数代人的传承、推广。

有农业品牌运营专家认为,对于正在兴起的乡村游、民宿经济来说,农家特色小吃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增值内容。民宿经济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单单靠青山绿水已经不够。若是民宿经营户能够在当地特色小吃中物色一二个品类学做起来,加之一小段小吃的相关传说,无疑能够成为自己民宿的一张金名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