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导航系统与北斗比较(北斗伽利略之争)
伽利略导航系统与北斗比较(北斗伽利略之争)2009年3月中旬,来自中国和欧洲航天部门的官员们就争执了 半年的导航卫星放射频率“重叠” 问题展开第二轮谈判。在2008年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际委员会(ICG)会议上,欧盟原本希望美国可以帮助他们要回频率,然而美国却视而不见,美国还多次警告欧盟不得强制推行伽利略导航系统。美国认为一旦中欧都掌握了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将对自己更加不利,美国利用欧盟内部利益分配问题,从中作梗,欧盟与美国达成了协议,1、同意修正之前拟定的与美国GPS相近的发射频率,以便投入使用后产生信号冲突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2、因为技术重新修正花掉了一大笔钱。作为回报,美国人同意在技术上支持伽利略。在美欧达成了协议之后,中国就被踢出伽利略计划,中国没有气馁,继续研发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并先于欧盟在2007年就发射了卫星,占据了E1,E2,E5B和E6频段,并拥有这些频率范围的主要权利。而E1、E2频段正好是为伽利略的公共监管
在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的时候,欧洲航天局使用其位于南美洲的库鲁航天中心和位于非洲的马斯帕洛马斯航天基地,为地月转移与再入大气层提供测控帮助,此前嫦娥四号任务中的低频射电探测仪、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中性原子探测仪都有欧空局成员的合作身影。
欧盟之所以选择和中国合作,还是因为当初北斗伽利略之争,被美国给坑惨。
北斗伽利略之争,欧盟被美国坑惨当初欧盟选择和中国一起研发伽利略导航系统,2003年中国投入2.3亿欧元,即2.59亿美元,用于参与伽利略30颗卫星星座的开发,
中国参与伽利略研发,也是想花钱学技术,2005年12月28日,由俄罗斯”联盟-FG”火箭运 载的“ 伽利略”计划首颗实验卫星” GIOVE-A"顺利发射升空,“伽利略”的“公共管理服务”系统拟使用的频率故意选择了与美国GPS相近的频率 这让美国寝食难安。
美国认为一旦中欧都掌握了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将对自己更加不利,美国利用欧盟内部利益分配问题,从中作梗,欧盟与美国达成了协议,1、同意修正之前拟定的与美国GPS相近的发射频率,以便投入使用后产生信号冲突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2、因为技术重新修正花掉了一大笔钱。作为回报,美国人同意在技术上支持伽利略。
在美欧达成了协议之后,中国就被踢出伽利略计划,中国没有气馁,继续研发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并先于欧盟在2007年就发射了卫星,占据了E1,E2,E5B和E6频段,并拥有这些频率范围的主要权利。而E1、E2频段正好是为伽利略的公共监管服务(PRS)分配的。
这下欧盟傻眼了,欧盟因为与美国签订了协议,无法再使用与美国GPS相近的频率,随着中国成功抢占频率,欧盟陷入了无频率无可用的尴尬处境,而这也彻底桎梏了伽利略号的发展。
在2008年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际委员会(ICG)会议上,欧盟原本希望美国可以帮助他们要回频率,然而美国却视而不见,美国还多次警告欧盟不得强制推行伽利略导航系统。
2009年3月中旬,来自中国和欧洲航天部门的官员们就争执了 半年的导航卫星放射频率“重叠” 问题展开第二轮谈判。
欧盟以频率是从美国人手里花“血本”获得,而且 欧洲人的“伽利略” 系统早已按此频率进行技术设计现已无法修改为由,力压中国“北斗”二号系统“搬迁到其他频道上;中方则依据国际上通行的卫星发射频率原则一”谁先用谁先得” 的”所有权取得”,对自己的权益寸步不让。
最终,欧盟因围绕“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漫长政治纷争而丧失一定的优势。直到现在,欧美伽利略也没有建设完成。
中国和欧盟再度合作随着中国航天实力的不断增强,2011年的时候,欧盟主动和中国示好,宣称:“太空项目应成为欧盟外交政策必然组成部分,这使改善与中国的合作变得愈加重要。”
欧盟也不再主动让中国搬迁到其他频道上,而是希望与中国共享卫星导航频率。
在欧盟的频繁示好之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提出了频率共用理念,同意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完成卫星导航频率协调。
在中国同意卫星导航频率协调之后,2016年12月,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才终于投入使用。欧盟非常兴奋地宣告,“伽利略”定位系统将向全球提供免费服务。欧洲依赖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定位系统的时代结束了。
除了嫦娥登月计划之后,中国和欧盟在火星探测计划上也进行了多项的合作,比如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为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提供了校准和测试方面的帮助。欧洲航天局则将通过欧空局跟踪网络(ESTRACK)提供帮助。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后,位于南美法属圭亚那的地面站将对其进行跟踪。在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的过程中,欧洲航天局还会通过位于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站点进行8次通信连接,提供精确的导航和轨道测定。
而在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中,双方也在就进驻天宫空间站展开合作,曾于2016年、2017年互派航天员进行联合训练。
总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如果美国的盟友都能和中国合作,那么美国就无法在全球对中国进行孤立,中国也将在全球航天市场上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之中,将深化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建设空间信息走廊,促进卫星资源开放共享;利用卫星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与研究;开展大气、水资源、生态和海洋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也将促进商业航天发展。